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清华 《今日浙江》2009,(11):58-58
一位老教授回忆在延安见毛泽东时,说:“我去见主席,主席拿出纸烟来招待我,可是不巧纸烟只剩下一支了。我想主席怎么办?他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当然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而主席将这支烟分成两半,给我半支,他自己半支。”毛主席把别人看似很难办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小保: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后,由于来自双方的原因,直到过去6个半月,我才真正到公司上班,即我实际在公司上班的时间为5个半月。如今,劳动合同已经因为到期而终止。就我的离职经济补偿问题,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表示我从上班之日起,实际工作时间不足半年,故只能按半个月的工资计算。而我认为自己与公司的签约时间为一年,公司应当给予一个月的工资。请问:我的经济补偿金究竟应当从何时开始计算?  相似文献   

3.
17岁那年,我去大渡河畔的泸定农村当知青。 记得学校一宣布我们所要去的地方后,我就下去了。其他同学东折腾西折腾,直拖到半年后才来。那时当知青,国家要先供应一年的口粮,第二年才和当地农民一道进入粮食分配。我是提前半年下的乡,可刚到小春分配时,公社就把该供应给我的半年口粮断了。小春分配只有一些粗粮,对于我这个城里来的知青可想而知是什么滋味。特别是看到那些后下来的同学可以吃上整整一年的白米干饭,我更感到不公道,就给甘孜州知青办公室写了一封信。半个月后,州知青办回信了,说我的日粮应供应一年,信的末尾还盖…  相似文献   

4.
王晓波 《台声》2001,(12):17-18
1988年寒假,我终于踏上了阔别40年的土地;我走遍了半个地球,终于走回了出走的原点——一两岸虽一水相隔,遥远却超过于半个地球!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地址     
父亲来我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以前,他几乎一星期就来一次,见了我先把一沓书报稿费单递到我手里,半喜半嗔地说:“本不想来,可是又攒了一堆,我要是不送来,你不就没钱花了?”他的语气有些洋洋自得,仿佛没有他这样频繁地奔波两地,我的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相似文献   

6.
美国月亮圆与缺──访美俯拾(连载)高峻五美元汽车的故事有一天,我同中国驻美大使馆的一位司机聊天,他告诉我在美国5美元可以买一辆小汽车。我说5美元连一个电动玩具汽车也买不到,怎么可能买到一辆小轿车?他反复告诉我这是真的,报上登过广告。第二天,我以半信半...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是个伤残退役军人,出门乘车经常买不到半票。今年4月7日下午,我持军人伤残证职从贵阳购半票返回平坝,司机却不愿按有关规定售半票给我。他说车子是他个人的,不是国营的。我向他解释说,省交通厅有文件规定,个人的客运车也要按规定卖给伤残军人半票。他却说,他本人没有看见这个文件,接着又说:一如果我卖半票给你,哪个来减免我的税款时,“既然省交通厅有这个文件,那你就去找他们,我是坚决不会卖半票的!”还有不少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客运车也一概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售给伤残军人半票,“理由”是他们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8.
小区附近有家早点铺,我常去那里吃早餐,一碗鸡汤、两块葱油饼,让我的早餐有滋有味。后来单位派我外出进修,一走就是半年。  相似文献   

9.
怀念牛     
这是30多年前的一天,17岁的我赶着一辆破牛车,进山拉柴去。那时我家成份高(我爷爷是地主),在村里受欺凌仿佛就是天经地义。昨天娘带着我去找生产队长申请用车时,生产队长的脸从头到尾都是黑的。早晨我套车出发,生产队长又特意赶来说:就给你一天时间,今天天黑以前必须回来,牛不能少半根毛,车不能有半点损坏,否则,你就是破坏生产!  相似文献   

10.
陈义 《人民政坛》2012,(10):22-22
8月23日,是刘源村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投票日。作为村选举委员会主任的我,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是候选人得票率过半、一次成功,避免二次选举;二是杜绝贿选及其他不良现象。上午5点半我早早起床,6点半在村部主持召开选前最后一次换届选举工作碰头会。7点钟,由村选举委员会和乡工作队组成的15名工作人员分赴三个选区主持、监督投票。  相似文献   

11.
诗一般的电影里, 一个眼神神,一句对白,一段旋律,一个小物件,不动声色地牵引着我与往事重逢,让我感慨着恍然流逝的时间,感慨着30余年的大半人生。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东方老外”的忧虑(埃及)侯赛因我们国家有句俗语:士居一地四十日,便成那里一居民。我到中国已经两年,因此可以说是半个北京人加半个开罗人。两年前刚到北京时,对北京的了解几近于零,所以“下车伊始”,就以我独特的方法,去了解北京,了解中国人。我想,了解...  相似文献   

13.
述职     
2004年10月22日早上6点,闹钟的铃声就把我叫起了床,这比平时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后,妻子为我准备早餐,我则坐在书桌前再次仔细翻阅了一遍我的述职报告。  相似文献   

14.
到尼日利亚后的第二个星期天,朋友出去买菜,问我要不要二起去。想着来了快半个月了,大门都没出过一回,我立即欣然前往。  相似文献   

15.
张玥  亓树新 《今日广西》2008,(19):74-74
从银行走出来的那一刻,孙楠楠感觉终于解脱了,不堪重负的半年“卡奴”生活使她身心俱疲。站在阳光下。她突然发现,原来天空那么蓝,呼吸是那么畅快。“刚才,我把最后一笔欠款还完后,就立刻把卡报停了,这半年真是折磨死我了!”现在,她就像一只刚刚挣脱枷锁的小鸟,孙楠楠轻快地说。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15日,我作为上海市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选派的第六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一员.出征老挝.从事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出征前,人事局领导、中心领导、中心党委、团委、同事们多次举行欢送会,领导鼓励我保重身体、好好工作.人才中心永远是我坚实的大后方。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完成“尽己所能.真情服务”的诺言,是我半年志愿服务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与保障》2008,(3):5-5
小保:2007年春我进城在一水泥厂工作,该厂工作条件差.工资低,而且拖欠不发。可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就在该厂干了。一干半年多.厂方以流动资金缺乏为由.一直没给我开工资。  相似文献   

18.
离开菲律宾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有时觉得在这个美丽的千岛之国所度过的半年时光恍如大梦一场。但是,当我每一次想起,总会有一双眼睛闪入我的记忆,仿佛是一个固执的提醒,提醒我那段生活的真实,提醒我用心去铭记那段生活,用心去体会那段生活。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寒假,我终于踏上了阔别40年的土地;我走遍了半个地球,终于走回了出走的原点———两岸虽一水相隔,遥远却超过于半个地球!由于气候的缘故,广州飞南昌的飞机几乎迟到了8个钟头,一出机场,看到了二舅(1984年在美国见过面),一群人簇拥而上,七嘴八舌,我根本分辨不了谁是谁,还是小表弟说:“我们说我们的南昌话,莫说普通话。”我才发现说南昌话的是一群我的表兄表弟亲属,说普通话的是来接机的台联的朋友。我第一次认识江西省台联秘书长何大欣兄(现在是江西台联会长)就是在那时候,后来也见到了石四皓兄(现在是…  相似文献   

20.
《上海支部生活》2008,(4):49-49
硕士学历不仅没帮我找到更好的工作,反倒成了障碍。三月份,我将拿到硕士毕业证书,可现在我却靠一张本科文凭,在一家知名外资物流公司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研究生读了两年半。最后帮自己找到工作的却是一张本科文凭,真够无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