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警世文字:“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这段力透纸背的文字,动心怵目、催人深思:什么是“忧党之心”.为什么要“常怀忧党之心”。怎样“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籀读这段警世名言,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琢磨与思索聚焦于这三个顺次递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     
《台声》2013,(1):14-14
“忧”与“平” 全民票选诞生的年度字,往往能精确描绘这一年的社会现象,或是成为民众的集体心灵写照。2012年12月8日,首先出炉的台湾年度汉字,“忧”字以8094票位列第1名,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相似文献   

4.
离江 《当代广西》2009,(24):46-47
11月,在这个全国大部分地方遭受了强烈寒潮的月份,广西的香蕉也经历了“冷”、“热”两重天。冷热交加中,我们和蕉农一样是又喜又忧。  相似文献   

5.
吴亚明 《台声》2014,(1):54-55
2013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于12月18日在台北揭晓,“进”字当选年度汉字。得票位列2至10名的汉字分别为“梦”、“福”、“信”、“爱”、“躁”、“控”、“开”、“革”、“忧”。  相似文献   

6.
相传,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忧心忡忡,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今天,在这里又出了一位“忧天”之人。所不同的是,他忧的是自然灾害给百姓造成的危害,忧的是困难群众的生活。这个“忧天”的杞人,就是河南省杞县民政局局长汤宗立。  相似文献   

7.
张莹 《民主与法制》2007,(7X):16-19
古语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要为民解难;谪乡野,要替君分忧。随着“民告官”案件的增多,作为行政诉讼中的两个重要主体,如何保障实现诉讼过程中的平等,推动依法行政。在当下,亟需一种“非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一个平日里身体强健的人,突然因出现“状况”而被疑为肿瘤转移病人的时候,一个对工作非常热爱且执着的人,突然被“告知”将远离工作静静休养的时候,一个刚知“天命”、热爱生活且有着众多亲朋好友的人,突然需要“强制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的时候.这个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相似文献   

9.
杨金海 《传承》2012,(1):80-81
随着全球经济的推进,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及民主制度受到更多的关注与赞誉。由此,关于“西化”与“中化”的问题再次成为当前的两股重要思潮。近一百多年来,人们围绕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中体西用”论,有“西体中用”论,有“综合创新”论,最近有“中国模式”论,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之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眼睛”有时不可信,用“心”来“看”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这种世俗观念常给人误导,即使高明的领导者有时也会因此而误入“陷阱”。朱镕基曾是一位口碑好的总理,个人风格鲜明,爱憎分明,雷厉风行,又不乏幽默感。但是,他可能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只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总不会错——恰恰就是这个节骨眼,有一次他落入了地方领导者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相似文献   

11.
和谐真好     
请教了一位文字学高手.得知“和谐”这词其实有着重于社会关系的意味:“和”者,从“禾”(指粟),从“口”,意即人皆有嘴要吃;而“谐”呢,从“言”,从“皆”,就是说人皆得言乐言。  相似文献   

12.
最近,《了望》杂志上有一篇时评叫“忧患者生”,我觉得写得很好。我们描绘新世纪的发展蓝图,制定“十五”计划也必须有这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对一切工作我们都要预见于先,未雨绸缪,方能成竹于胸。对于我省“十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我是充满信心的,但我也始终认为,我省经济的后劲与结构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隐忧,“十五”期间必须全力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13.
凡是走进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大楼的人,都会被进楼入口一个小小的但是很醒目的铁箱子所吸引。这个箱子以绿色为主基调,正面“废旧电池回收箱”几个字格外醒目。如今,这个回收箱已成为出版社门口一道小小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李松  王培良 《春秋》2012,(5):63-64
五莲县因秀美的五莲山而得名.境内大小山头三千三。就是在这样一个山区小县.有一群质监人在他们局长的带领下,不甘落后、顽强奋起,用汗水书写了传奇,以“有为”赢得了“有位”。这个局长,就是五莲县政协委员、五莲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县质监局局长盛呈柳。  相似文献   

15.
“我在做志愿者、义工”,当你身边有人这么说时,我肯定你的第一反应是“不错啊!”时下,热心公益=有对生活的追求=有与众不同的经历=有自己的活动圈子和朋友=有善良、博爱、热情等品质。“70后”、“80后”,甚至“90后”,都在争取拥有志愿者这个让人引以为傲的身份。做志愿者、做义工已经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时尚”身份。  相似文献   

16.
《论语·公冶长》中有一段子路与孔子的重要对话。“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在述志中所讲的让老人得到安顿、在朋友中间讲诚信、对未成年人多关心,这三条不正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必须坚持的要件吗?在这三条中,孔夫子把“老者安之”置于头一条,是有深刻含义的。老年人的冷暖、喜忧和安危,牵动很多的社会层面,如果老年人的生活处于困顿状态,就谈不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09,(6):52-53
正当很多人还在为究竟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这个问题犹豫不决时,很大一部分以“80后”为主的青年人已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享受有车生活带来的便利,高呼“宁做车主不做房奴”。  相似文献   

18.
孔子有句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言叫做“吾日三省吾身”。窃以为,在当今无论做人还是从政,还日当“三忧”吾身。 说到“忧”,其实亘古以来就为名流贤哲所推崇。“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欧阳修的为人之道就是从“忧己”开始的。“穷不忘操,富不忘道”;“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古人孟郊和荀子面对穷与富、  相似文献   

19.
井禹潮 《前沿》2014,(15):205-206
“卡塔西斯”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进行定义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学界历来对这个词的翻译众说纷纭。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悲剧论的角度出发,以追索其内部逻辑为方法,就“卡塔西斯”一词的不同翻译和理解进行分析、评价,试图论证解释“卡塔西斯”的最好方式就是其本身。它并非如前人所论是过程性的词汇,而是经过“陶冶”“宣泄”“涤除”或“净化”后达到的境界。它是对人类悲剧情感的状态性描述。  相似文献   

20.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