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方以智《药地炮庄》存世已353年。但关于这部书的学术旨趣,从未见有学者予以系统、详实的论证与揭示。本文系统论证《药地炮庄》的学术旨趣,以为方以智著《药地炮庄》有四大意图:阐述觉浪道盛“‘托孤’说”;保存和张扬桐城方氏学派之学术;介绍桐城方氏哲学及其独特性;顺应明末“三教合一”之思潮,总结宋明理学之得失。  相似文献   

2.
唐《茶经》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太平寰宇记》载,“夷州、恩州以茶以土贡”;清《梅移随笔》载,“龙泉产云雾茶,色味双绝”。今有《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明:唐时夷州治所,位今凤冈绥阳镇一个叫城址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子思的《中庸》集《周易》、《论语》里中庸思想之大成,其中突出体现着一种人生和谐思想,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中和”论。《中庸》第一章关于“中和”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相似文献   

4.
春林 《世纪桥》2000,(1):64-64
《哈尔滨人口变迁》(以下简称《变迁》)一书,兼具人口研究和社会史研究的内容,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和实用性的社科成果。费孝通为此书题写了书名。雷洁琼为此书所写的序言认为,此书是人口研究的“拓荒补白之作”,它“为研究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的专家称此书“首开我国大城市人口研究的先例”。笔者读后,非常赞同上述权威性的评价,觉得此书极富开拓性和创造性,确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确是一部社会科学的力作。革命和建设,都要从…  相似文献   

5.
钱世明 《新视野》2000,(4):89-90
作为一个40多年与书本、笔杆为伍的,也算是个文化圈里的人,近十几年来,我面对纷争的与文化相关的现象,因职业之积习,便多有思考,亦有不少烦恼。一直想直抒胸臆地写篇文字,终于写下了《文化现象杂感》这个题目,既名“杂感”便谈不上系统论述,想哪儿说哪儿吧。 一、传统文化的承传问题 “代沟”一词已流行多年,说到底是传统文化的承传失序问题。年长一代或因所学,或因其耳濡目染,受时代的文化氛围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审美的旨趣便产生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中,成了有什么土壤便长什么苗的自然而然态势。现代青…  相似文献   

6.
吃喝二事     
日前,《人民日报》发文《“嘴上腐败”应尽早入罪》,谈及公款吃喝之风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认为医治公款吃喝、公款消费的社会毒瘤,亟需入刑治罪这剂猛药。试以下文,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7.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8.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9.
“接地气”     
止耳 《前线》2012,(10):54-54
“接地气”,乃一民间用语,意为大地富有无限气息和巨大能量,与其相接便可促进事物茁壮成长。“地气”,辞海有解:曰“地中之气”。其出自《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升腾”。树木“接地气”,枝壮叶茂,参天挺拔;花草“接地气”,葱翠欲滴,争相吐艳;庄稼“接地气”,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一  相似文献   

10.
后唐庄宗李存勖奉父遗命,东征西战,平定天下,“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但李存勖在完成大业之后,却一心享乐,不思治国,溺爱伶官,最终众叛亲离,死于伶官之手,“为天下所笑”。对这一结局,欧阳修在《伶官传序》里作了这样的总结:“ 智勇多困于所溺”。   “溺”是指沉迷不悟,过分。人是有七情六欲的,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多种满足,但是超过正常的限度,一味沉迷其中则会走火入魔,失去理智,导致悲剧的结局。   且不说后唐庄宗溺爱伶官导致亡国身死,就说当今社会,昔日“功臣”因所“溺”而致身败名裂的事也比比皆是。原红…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净化学术环境、反对学风浮躁、抵制学术泡沫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先是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杨弘远等先生的呼吁:“清除浮躁之风,倡导科学道德”(文章见《光明日报》2002年4月10日)、“治理学风要抓住‘病根’”(文章见《光明日报》2002年4月5日),后有人文学科学者的呼应,认为学术成果泡沫化已经成为制约科研创新、学术创新、理论创新的一大公害(见曹建文:《“学术泡沫”:学术难以承受之“轻”》,《光明日报》2005年12月12日),涉及人文学科各科别的专家学者或撰文、或发表谈话,讨伐林林总总的学术失范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15.
平素喜读闲书,爱辑格言,每遇精彩隽永之语,必赏而记之,把玩再三。近读《论语》,辑得“三戒”,读《汤显祖传》,辑得“四香”,读《舌华录》,辑得“五硬”,都是讲人生心得,却又角度不同,连缀一起,可取互补之功。孔子在《季氏篇》第十六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色,及其壮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年轻时,要警戒迷恋美色;壮年时,应警惕争强好斗;年老时,切忌贪得无厌。这“三戒”最重要者在于“戒得”。看看眼下官场“59”现象,想想那些因贪污受贿而身败名裂之“迷途老…  相似文献   

16.
正史中的周瑜 在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  相似文献   

17.
“两个必然”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结论,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及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命旨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都是论证“两个必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通过历史事实论证“两个必然”,并从实践上指导无产阶级怎样实现“两个必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最终科学确立,主要通过形式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主要通过“大写字母的逻辑”(辩证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其结论也是“两个必然”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一部有用的书《南亭笔记》,李伯元著。李伯元是晚清四大小说家之一,《官场现形记》的著者。《南亭笔记》是他的一部笔记集。《南亭笔记》是李伯元的遗稿,1919年7月大东书局首次石印出版。我读的是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的大东书局石印本。此书共十六卷,每卷卷首皆是“武进李伯元著,江县胡寄上校订”。李伯元有一别号南亭亭长,刊行《官场现行记》时署的就是这个别号,《南亭笔记》之“南亭”,与别号中之“南事”当同出一义,大概都源于李伯元的居所有座亭子吧。古来所谓“笔记”,大致包括三类: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考…  相似文献   

19.
明人刘元卿《贤奕编》上有则寓言故事《黠猱媚虎》,说的是“虎首痒,辄使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老虎信赖猱,毫不设防;狡黠的猿猱的爪子锐利无比,善靠媚之手段.一点一点很小心地掏老虎的脑子吃,且与虎分而食之,还说:“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被感动日:“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结果,老虎脑空“痛发”.找猱算账,为时已晚矣,猱“走避高木”,视“虎跳踉大吼乃死”.虎终因好让猱搔痒、好听甜言蜜语、好吃进献之物而招致丧身之祸。  相似文献   

20.
萧玫 《北京党史》2013,(5):56-58
位于北京东城南河沿大街的翠明庄.是一座党史上有很高知名度的建筑物。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翠明庄曾是“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驻地。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这里就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招待所.几十年里记录下许多重要事件。而王光美与翠明庄也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