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完善社会主义还是创新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要坚持的是什么样的杜会主义?几十年来,我们反复总结经验,就是没有正确回答当代中国要坚持的是什么样社会主义这个划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一、生产力是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唯一标准? 在学术理论界有人多次批评不赞成把生产力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唯一标准、不赞成离开社会制度或者说离开政治标准和精神文明标准谈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观点。如有的同志说:“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都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都姓‘社’,”。还有的认为,“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检验社会制度的唯一标准”。不要“把那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两个必然"结论的逻辑前提与直接依据,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直至今日,"产能过剩"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均出现的新情况,使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遇到"质疑与挑战"。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科学理解并不断完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怎样加深认识和切实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们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这个课题谈些看法。 一、从所有制基础上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一种说法,认为搞市场经济就不再区分什么社会制度了,没有“资”和“社”的区别了;有的甚至把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看作是动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澄清这些误解,必须在所有制基础上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思想铁道部党校锦州分校郑治社会主义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当代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历史条件下,所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指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比较和竞争中所发挥出来的优于或高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原理。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暂时挫折的今天,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认清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代世界各国,情况千差万别,但就其社会制度来说,基本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理所当然地要研究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怎样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它们对于资本主义的命运、对于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进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许多人关注和研究的大课题。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变化还在不断演进中。我们只能对已经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作大致的考察,从总体上提出初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呢?从世界历史范围来看,这是几百年来许多志士仁人不断探索的老而常新的大问题,也是人们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大问题。概括地说,社会主义应该是既继承资本主义的精华,又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同时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这种新型的社会制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扩大,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情况增加了了解,发现当今世界上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比我们快,实力要比我们强,生活水平比我们高。于是就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有发言权。为此,本文以“从两种社会制度比较中谈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是目前我国理论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普遍关注。胡连生、杨玲所著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一书在这个时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该书是作者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狯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并有力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是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 ,是关系到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一个现实迫切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战略问题 ,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必须做出正确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二十多年来 ,理论界不少专家学者著书立说 ,不断推进、拓展和深化着对这个重大课题的探索。最近读到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徐崇温同志的新著《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一书 ,感到深受教益 ,非常高兴。这是一项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可喜的最新成果 ,它把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徐崇温同志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问题 ,不…  相似文献   

13.
“趋同论”是把趋同一词加以引伸并逐步发展的一种社会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当代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具有相似的特征,从而使两种社会制度互相靠近,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混合型社会。这一“理论”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唯技术决定论,它的政治意图在于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永生不灭。一、趋同和趋同论趋同是陈述某种现象或事实,原指异性生物因所处生物环境相同,呈现相似的特征。趋同论则是以某种趋同事实为依据引出一种理论性结论,如论证不同质的社会制度,到一定阶段后会离开各自的极点而向对方靠近,也出现某些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经过考证指明,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讲过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相反,他们多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从列宁首先提出,经过斯大林及前苏联理论界的强化和系统化,最后经过毛泽东更加强烈的意识形态化,成了前苏联理论界和中国改革开放前以至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普遍认同的一种所谓"马克思主义观点".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极大误解.本文既指出了在这个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区别,又指明了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致之处,阐明了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最后文章说明了把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理直气壮地作为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制度,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因而还处在幼年时期,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社会主义创始人,他们在分析资本主义弊端时,对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述,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个时期,有些人在西方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观念的鼓噪下,攻击乃至否定中国历史,认为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并没有使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而是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改革开放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形成,进而企图颠覆中国政府和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提出历史应该重写等否定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辉煌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翻版,对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其展开严肃而认真的批判,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学术上明确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历史功绩,揭穿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借用所谓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虚假的普世价值来攻击中国政府的种种图谋,捍卫中国政府和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这既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更是学术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要有一个大发展,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重新认识和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特别要重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践的研究。以往,一提起社会实践,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来,社会主义有了七十年的实践,这是科学社  相似文献   

18.
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 据《经济日报》2001年3月19日报道,日前李铁映在一次会上说,在2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大社会制度都经历了重大改革,尽管性质不同,程度各异。在21世纪,人类所面对的最重大的问题仍然是两大制度问题:这两个制度的前途、命运如何?资本主义会如何变化?社会主义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么发展?无论是研究资本主义,还是研究社会主义,最终总是要落脚到解决中国的现实与未来问题。他强调,21世纪的重大理论问题还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与党的宗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有的同志过多地看到改革开放中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增加和商品经济负效应对党的宗旨带来消极影响的一面.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滋生,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政治生活而产生的以权谋私,权钱互惠的腐败现象等等,因而偏面地认为搞改革开放、发  相似文献   

20.
是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全国人民的政治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到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继承。因此,运用正确的方法,把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作一番比较,认真地探讨一下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孰优孰劣?中国走什么路?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