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并在逐步推进的战略举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在目前国家转型期重大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在重大事件中,并对国家重大事件进行整合,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结合国家重大事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完整社会氛围、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环节,激发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高校要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认同效果,深化和丰富教育认同的内涵,探究教育认同的路径,搭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究了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机理研究,力求从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层面实现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行为的指导,从保障、协同、评价三个维度研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由马克思、恩格斯初步论述,列宁系统完善提出的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揭开了这一理论在中国实践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注重把灌输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传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包括宣传、内化、实践、强化等环节。通过宣传达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步认知;通过内化,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理念;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形成自己的理性反思;通过强化,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我们应该遵循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完善"宣传—内化—实践—强化"环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对700名不同学校类型、专业、性别、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总体比较健康积极,但在政治价值观上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别、学校类型、年级、专业、生源地上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因此需要注意到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灌输理论主要是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卡.考茨基关于"灌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具体国情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列宁的灌输理论强调从外面灌输,不仅对灌输的内容、主体和客体做了界定,而且提出了灌输的方法要求。它对我们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还不尽人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的现状还比较严重。思政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教师教育教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大力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把握立德树人、以德化人的宗旨,着眼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诚实守信、仁爱友善、公平正义、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遵纪守法五个方面的践行度不高.在大学生群体内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回归分析模型表明,个体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大众传媒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度的重要因素,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既有理论基础又具现实价值.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正确导向和精神动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提供有效平台与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可从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诸方面契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