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郝卫芳 《前进》2002,(4):42-43
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是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衔接起来的纽带和桥梁。对外开放既要基于本国的国情,又要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开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全局的发展大趋势,有着多方面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钊  王舒健 《人民论坛》2014,(9):219-221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推动西部地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尤为必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面开放的必要途径、地缘政治稳定的必要选择,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顾海东 《政策》2004,(4):57-58
近十余年来,江苏省吴江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开放带动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同时,切实抓好环保工作,相继获得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首  相似文献   

4.
傅铭 《人民论坛》2014,(9):162-164
邓小平沿海开放战略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邓小平沿海开放战略,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实质,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同国际经济在接轨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话语权,而且有利于推进社会生产力和人口的非均衡布局,实现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5.
2005年,周文重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此后不久,中美战略经济对话(2009年与中美战略对话合并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就开始筹备和启动。在大使任内的5年间,他亲历了这一对话的形式演变和发展。如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成为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今年5月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举行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周文重。  相似文献   

6.
《政工师指南》2012,(2):20-22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地理因素是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借鉴地缘政治理论,经济地理日益成为研究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指标。国家级综改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国家级新区等国家战略陆续出台。使中国区域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而由这些战略叠加形成的中国经济地理崛起板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人大研究》2000,(3):33-33
1999年11月30日,正在新加坡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表演讲时说,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这个战略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7月27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举行。当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华尔街日报》上合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新的同中国战略与经济对话》,副题为《极少有全球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战略转型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聪莉 《求索》2007,(9):27-29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双重转型期,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做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着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是:战略思路由过去强调比较优势转向强调竞争优势;战略目标由过去单一的短期增长目标转向长期综合目标;战略重点由单一的市场化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布局由过去单纯强调东部地区的发展转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跨世纪战略韩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持续了17年的时间。从国际经验的比较看,体制改革战略的设计和操作是比较成功的,基本上做到了以相对较小的改革成本获得相对较大的改革“产出”。这种战略的运作尽管并不以全面深思熟虑的理性分析见长,但...  相似文献   

11.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中美建交以来规格最高的经贸交流机制,从提议到首次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顺利举行,表面上看这一切具有偶然性,其实,它是中国经济在中美经贸乃至世界经贸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霍建国 《中国人大》2011,(21):38-4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侯成鹏 《青年论坛》2008,(6):119-1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能够实现经济数十年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有: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儒家文化的影响,推行“面向出口”战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及执行正确的对外方针。  相似文献   

14.
今后20年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方向是什么,战略形态是什么?由中国市长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组团式城市群必将成为新一轮财富增长的战略平台;由城市群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中国社会公平的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意味着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因此,中国应根据新的形势来制定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国家和政府的作用,维护好中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5,(3):71-72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2月份发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以经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了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全面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基本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左右(按经济现代化定量评价);在21世纪后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兆辉 《前沿》2008,(8):180-182
晚清军工战略所启动的不仅是近代中国的军事变革,也不单是经济、政治变革,更是一种文化、观念上的深层次演进。在军工战略的指导下,通过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促使近代中国人才的现代转型,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风气面貌,并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础与智力支持。在晚清军工战略的推动下,各种资本主义现代思潮的兴起则更新了近代中国的人文知识结构,丰富了现代人文思想内涵,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形态意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洲新兴经济体纷纷崛起,亚太成为新的世界财富中心,区内外大国纷纷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围绕中国周边角逐地缘政治、经济、安全与战略利益,加之亚太地区热点广泛分布,致使中国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对此务必全面审视、冷静分析、努力驾驭。  相似文献   

19.
陈灏 《求索》2008,(10):18-20
本文利用1986年以来的年度数据,使用单一简化形式方程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状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相对贸易开放度水平成为决定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最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由于中国近年来较快的贸易开放度增长速度和较高的贸易开放度水平是源于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均衡与否争论的背后,事实上是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能否持续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许正  钮菊生 《求索》2013,(8):170-173
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经济增长、能源需求、海上权益、海外利益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地缘空间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制约,谋求中国和平发展所需要的地缘空间日益成为中国战略日程中的首要课题。面对此等情况复杂的战略棋局,中国如何通过战略规划实施外交突围.为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开辟空间,中国外交战略日益成为紧迫任务。中国同美欧日俄印等强权长期竞争合作的平台主要是亚欧大陆,中国处在“中间国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位置,以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为地缘战略依托,将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合纵连横.成为一个在亚欧大陆乃至全球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交易平台。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地缘战略.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对制定中国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对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