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的秘诀     
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累很痛苦,怎么办?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有一句话,现在是可以说的,那就是我们读书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快感     
一般来说,读书有两种情形:一是被动的“出门无伴漫读书”,因为没有伴侣,只好拿看书来当做消遣,这样读书容易囫囵吞枣,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还有一种是主动的,见到好书就读,读无定所,不择环境,捧书入定,沉醉其中。进入这样的读书境界,体会到的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感。叶灵凤先生就曾描绘过这种颇令读书人神往的一幕:“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看白天买来的新书,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大概每个真正的读书人都有与此大致相近的心境和感悟。宋代诗人尤袤流传…  相似文献   

3.
陈晋 《党史文汇》2009,(8):21-27
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 提出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历史定位,而是说,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当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确实非常罕见.对毛泽东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不是简单靠兴趣支配的选择,甚至也不只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而是他的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常态,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人类非常高尚的一种精神活动。大凡事有所成、学有所获的人,他们对读书总是有不少感想和体会,可谓情有所托、读有所悟、心有所得。而略略点数一些大有成就者,不难发现,他们对读书更有一些独到的闪光之见。他们往往以对联自勉,或言读书目的,或谈读书态度,或归纳读书方法,或阐说读书功用,或借读书而言做人言接物言致事……其中况味,似乎已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对联本身了。其中闪动的智慧灵光,无不照射到后世读书人的心灵深处。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强调读书  相似文献   

5.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6.
感悟碎片     
(一)读书是对灵魂的濡养,与书为伍是一种享受。读书高尚,但不是时尚。读书对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是自己的生存感觉,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它不带有功利性,也不带有目的性,而是一种精神的漫游,一种自我满足的形式。正如游山玩水一样,出去转了一大圈,回来后却感觉不到有什么价值,但我认为这一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二)同一个人读不同的书,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由于阅历、年龄、学识等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艾迪 《党课》2007,(6):102-104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这样一种人,一种时常会给你泼冷水的人。”可实际上,我们周围最多的恰恰是这种人,当我们要这样的时候,他们让你三思;当我们要那样的时候,他们说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8.
真读书、读好书是党员干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领导水平的重要保证。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扎扎实实地读书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也有极少部分党员干部没有真正明确读书的目的,没有端正读书态度,陷入了“假读书”的泥潭中。有的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读书。读书只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而已,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一些党员干部进修本科班、研究生班时,名字虽然报了,人却经常不到课堂,课本买回来后,就被束之高阁;有的纯粹是为了消遣而读书。他们读的不是有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相似文献   

9.
尚志发 《奋斗》2008,(1):59-59
皇帝读书,大体两种,一种是自己读,另一种是听别人读。这是由于他们个人性格、文化能力之差异决定的。不论是读来的还是听来的,书中的内容对他们总会发生影响。因为他们是皇帝.所以有些影响会关系到国策的制定与改变。秦始皇是读书的皇帝.而汉高祖是听书的皇帝。他们分别以读和听的读书方式改变了国策。  相似文献   

10.
人活在这个世上,大概都要沾染点什么嗜好。有人贪杯,有人爱财,而我生来与书有缘,窃以为:人生至乐,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褒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此说真是真知灼见,经验之谈,道出普天之下读书人的共同心声。黄庭坚尝曰:“三日不读书,  相似文献   

11.
李洪峰 《党建》2009,(12):64-64
要爱读书,更要善读书。读书易而善读难。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评家、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英国作家布尔沃·利顿认为:“人生是短暂的,其中宁静的日子很少。所以,我们不应把它们浪费在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上”,这里,简单向大家介绍几位古人的主要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1,(12):64-64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感、所悟,当我们品味文化大师的美妙文笔之时,可摸索其读书历程作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指导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文豪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百多年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励志畅销书阅读的时代。每年都有几本畅销书在读者嘴边流传,相信很多人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邮差弗里德》。总之,这样100来页,定价在20元以内的书有很多。有这样一个感觉,这样的书看得越多,越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其实读书后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正是读书人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读书随想     
郝安 《新湘评论》2010,(1):57-58
一灯如豆,四壁清辉。最好是夜,最好有雨。读书人握着一杯香茶走进书的世界,就等于是步入了另一片新的天地。书中乾坤大。读书,可以居斗室而望蓝天,处僻壤而观沧海;可以对秦汉冷月,读唐宋乐舞,听荷马悲歌,品但丁神曲:可以和史家、哲人、朋友漫步林阴道上,披肝沥胆,载笑载言。  相似文献   

15.
陈晋 《新湘评论》2013,(1):37-40
核心提示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非常罕见。读书是他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16.
读书随想     
郝安 《学习导报》2010,(1):57-58
一灯如豆,四壁清辉。最好是夜,最好有雨。读书人握着一杯香茶走进书的世界,就等于是步入了另一片新的天地。书中乾坤大。读书,可以居斗室而望蓝天,处僻壤而观沧海;可以对秦汉冷月,读唐宋乐舞,听荷马悲歌,品但丁神曲:可以和史家、哲人、朋友漫步林阴道上,披肝沥胆,载笑载言。  相似文献   

17.
人常说读书可以养性,可见读书人的性格都不太好。读陆游《老学庵笔记》(青岛出版社“案头枕边珍品系列”)发现,文人性子不好是古今通例。大概是文人都一样刻薄。  相似文献   

18.
房子压力的新愁,勾起了年轻人集体记忆中的“旧恨”,网上…度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不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房价已经高不可及”。  相似文献   

19.
正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外国政要中喜爱读书的人为数不少,从他们的读书取向上多少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和施政方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都读些什么书吧。普京:经典著作以"听"代"看"普京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俄罗斯和世界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人的作品。普京中学时特别喜欢读法国大文豪大仲马的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另一类是传记和历史著作,如  相似文献   

20.
把书读薄     
有的人读书.越读越厚.有的人则越读越薄.实际上.读书的过程是一个由厚变薄的过程.开始读书,越读越厚,待到读懂了.读通了、读精了.书,也就越读越薄了.读书要认真.要真正读进去.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书本知识,这样,书便越读越厚.一本《资本论》,博大精深.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体内容,它们是在概括大量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极精辟的一个定义,要理解它、掌握它,必须联系实际去思索:产品是不是商品?粮食在什么情况下才成为商品?废品是商品吗?待你把这些实际问题都弄懂了,才能真在把握商品的内涵.这个思考理解的过程,无形中增加了书的含量,书,也就越读越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