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7月23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东亚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区域与国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东亚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社会科学处协办。会议期间,来自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韩国东亚大学东亚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汉喃研究院、蒙古国立教育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外专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9月21~22日,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展望中拉合作的新阶段"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拉丁美洲学会、西南科技大学主办。来自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拉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6月6~7日,第二届"中国—南亚智库论坛"在昆明举行。本届"中国—南亚智库论坛"是"中国—南亚博览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承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印度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6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暨拉美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联部、外交部、全国友协、全国妇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京内外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后,东亚①地区国家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内国家间合作广泛展开.以"10+3"和"10+1"为主要机制的东亚合作是区域一体化现象中的新生事物,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东亚合作发端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在1998年年底举行的第二次东盟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东盟9国(当时柬埔寨还未加人)和东北亚中、日、韩3国顺利实现了首次领导人聚会,他们就21世纪东亚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共识,成为东亚合作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9~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国际问题学部主办、拉美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9届国际问题论坛——"拉美对外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在京郊蟹岛度假村举行.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社科院国际合作局、欧洲所、拉美所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美所主办、拉美所国际关系室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大使论坛“巴西的大国地位与大国战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会议室举行。巴西驻中国大使路易斯·奥古斯托·德卡斯特罗·内维斯作了“巴西———发展中大国及其国际战略”的主题演讲。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所、日本所和拉美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等新闻单位的中外代表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美国美洲协会第五届国际研讨会"中国与拉美:投资机遇与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和美国美洲协会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和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的支持。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企业界和媒体等单位的近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9~2010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主题为"后危机时期--金融与技术创新".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和国际合作局、OECD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承办,论坛聚焦当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和后危机时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2010年3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和国际合作局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办、拉美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9~2010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与技术创新"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合作与东亚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近两年,东亚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障碍.中国-东盟合作一是可以解决主导力量错位问题,为东亚一体化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和主导力量;二是可以降低制约国际合作的"不确定性",为东亚一体化奠定信任基础;三是能够将"和平解决争端"价值观念推广到整个东亚地区,为东亚地区安全共同体的价值观建构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无疑有助于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日合作与东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晓光 《和平与发展》2009,(2):31-35,39
东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地区结构的多层性、地区内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地区国际格局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东亚区域合作呈现极大的复杂性。更新安全理念和建立战略互信、建立合作与开放的地区机制、实行平等合作的行为模式,应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共识与规范。中日关系的发展,既受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地区格局战略力量的对比变化。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有助于推进东亚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举办“当前拉美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座谈会。人民日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拉美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拉美所副所长江时学主持了会议。与会者就拉美政治、拉美经济、拉美国际关  相似文献   

14.
1998年6月22~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的“拉美、东亚发展模式比较”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57人,其中来自拉丁美洲、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代表22人,中方代表35人。此外还有特邀嘉宾、特邀代表以及拉美、亚洲国家驻...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正>2014年3月13日,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UNAM—北外墨西哥研究中心、拉美所经济研究室联合主办"墨西哥在中国直接投资"研讨会。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豪尔赫-巴萨维研究员作主旨演讲,拉美所郑秉文所长、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等出席会议。2014年3月24日,拉美所经济特区课题组举办"哥斯达黎加经济特区建设的现实环境与战略意义"研讨会。拉美所副所长吴白乙致开幕词,副所长王立峰作闭幕总结。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和拉美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0月17~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中国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和东盟智库网络主办,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本次对话会议以"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国—东盟合作"为主题,下设"后金融危机:世界局势与中国—东盟合作、东南亚地区经济与政治、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与前景、区域合作与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文化交流合作与壮老泰(包括岱、侬、掸、印度泰人)族群文化比较等6个议题。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对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关系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现把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和会议综述分别刊登在本刊2010年第11期和第12期。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27~28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共同主办的“全球化时代的南北关系:美国与拉美的合作与对抗”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及《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全球化时代的南北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南南合作的重点在于推进区域合作,加强贸易合作和金融合作,建立推动南…  相似文献   

18.
正应韩国东亚大学邀请,4月27-28日,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暨东亚研究院一行10人访问韩国,并参加了"斯文在兹、同坐问道——大数据时代东亚文明共同体之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韩国东亚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国家汉办共同举办,来自韩国东亚大学孔子学院、东亚研究院、国际大学院、BK21+、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暨东亚研究院、大韩中国学会、昌原大学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的两大趋势给东亚提出了两大问题,这与东亚金融危机一起加快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模式的雏形——“10+3”机制的产生。作为目前东亚地区合作的唯一主渠道,“10+3”机制适合东亚的特点,推动了东亚合作的进程,为地区一体化确立了框架;并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松散性、高起点性等特征;为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应采取调整经济结构、完善机制、加强东北亚合作和增强东亚地区互信等措施。“10+3”机制是区域合作新框架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东亚公共卫生合作机制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公共卫生合作机制是在东亚地区流行疫病不断暴发、危机四伏、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的情况下产生的。并在积极探索新的多边对话与磋商机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东北亚区域或次区域组织也通过各种途径,拓展公共卫生合作领域,积极加强与西方大国、国际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东北亚合作的时空维度。但由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导致各国对公共卫生安全存在明显差异,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公共卫生合作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东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的大局,东亚各国必须抓住机遇,合理调动各种资源,适时制定东亚公共卫生合作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