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了东亚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经过了20年的发展,本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东盟为主导、"10+3"为核心、东亚峰会为主要平台的多层次合作框架。本文基于中日两国对掌握东亚合作主导权博弈的视角,回顾了在域外因素影响下的中日韩东亚政策演变。本文认为当前东亚地区的合作困境源于本地区仍然存在的冷战对抗思维与零和博弈认知,而逆全球化给各国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合作契机。中日韩应积极重启领导人对话机制,以互惠的经济关系和共同的和平诉求为合作基点,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安排的谈判,利用边境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等途径,尽快在经济合作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陈松川 《东南亚》2001,(4):12-15
中国入世对东亚地区 (本文中的东亚以“10 + 3”国家为地域范围 )经济的影响 ,是一个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入世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深化的新机遇。本文试从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角度对中国入世的重要影响做一探讨。  一、中国入世为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动力1 中国入世将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拉动东亚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形成东亚经济合作深化的巨大推动力。历史上的发展经验表明 ,当今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持续增长 ,都必须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加入WTO为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参与和分享全球化提供了机…  相似文献   

3.
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两股世界性潮流。东亚地区呈现巨大的多样性以及该地区文化规范偏好非正式性,阻碍了机制化的合作,但这恰恰为第二轨道外交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东亚思想库网络作为东亚第二轨道的机构之一,致力于为东亚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其活动推动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第二轨道外交通过提供对话场所、产生新思想、培养合作习惯、培育共同体意识正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第二轨道外交。  相似文献   

4.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已呈活跃之势,而"10+3"合作框架的启动又为这一区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不仅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作了分析,也对这一区域的经济合作的进展作了全景式的展示.  相似文献   

5.
论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提上日程。《清迈协议》的达成 ,即“10 +3”(东盟 10国加中、日、韩 )框架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陆续签定 ,标志着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 1步。然而 ,货币互换只是货币合作的最初形态 ,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 ,货币互换合作必将向更高层次的货币基金合作的方向发展。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不久的将来EAMF一定会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并且呈现多种区域经济整合模式。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台湾作为东亚地区较为重要的经济体之一,虽然积极争取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但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与政治的敏感性,一直处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边缘,也由此产生海峡两岸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互动问题及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适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扩散和转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动荡.金融动荡对世界各国、包括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影响,尤其是短期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论及,本文不再重点讨论,而是拟从中日韩合作及东亚一体化的意义上,分析此次金融动荡的效应①.金融动荡、中日韩合作、东亚一体化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首先,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国家维护经济安全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维护经济安全的紧迫性加快了国际合作的步伐,包括中日韩3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亦然;其次,不论是从欧盟的经验还是从当前东亚合作的现状来看,东亚一体化必然从经济领域起步,而维护经济安全的国际合作(主要是金融货币合作)能够提升经济合作层次,为一体化提供政治动力,推动合作的机制化;最后,中日韩3国的合作对东亚地区金融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现有的东亚合作框架下,中日韩合作也必然扩展为整个地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面向21世纪的东亚经济共同体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以来 ,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在多种动力的推动下 ,突飞猛进地发展。但目前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仍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素。要克服这些障碍 ,加快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就必须调整该地区的大国关系 ,建立多层次的、小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 ,并针对东北亚政治经济形势复杂的特点 ,将经济发展与合作放在首位 ,走“以经促政”的道路 ,最终实现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后,东亚①地区国家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内国家间合作广泛展开.以"10+3"和"10+1"为主要机制的东亚合作是区域一体化现象中的新生事物,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东亚合作发端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在1998年年底举行的第二次东盟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东盟9国(当时柬埔寨还未加人)和东北亚中、日、韩3国顺利实现了首次领导人聚会,他们就21世纪东亚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共识,成为东亚合作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各国区域认同模糊、区域主义弱势发展、合作机制竞争性复杂,经贸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存在亚太路径与东亚路径的分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加速推进及其协议落地,标志着亚太区域经贸合作的东亚转向开始制度化。东亚务实的区域主义迈进新阶段。区域国家明确的区域合作需求,危机驱动的务实合作经历与契合东亚社会文化传统的软约束合作方式,在其中发挥了合力作用。从今往后,中日韩和东盟国家构成的“3+10”“东亚中心”将逐步替代领导力不足的“东盟中心”,实现东亚经济重心、经贸合作中心和功能平台的统一。东亚经贸合作将在区域认同增强、协商渐进的合作模式成为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加速发展,可望成为全球经贸规则和机制升级的新增长点,并在全球经贸秩序变革中引领平衡、协调、包容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11.
加快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各国均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及提高本国在国际中地位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却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东亚的几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没有消除障碍而进行合作,使得东亚经济一体化困难重重,不利于东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起一个重要推动作用。一、东亚经济合作取得的进展及问题(一)新的进展东亚在这里主要是指东盟10国、中国、日本和韩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东亚地区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近10余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在东亚也出现了“地域化”思潮。面对同样的挑战,东亚各国已经意识到采取共同的经济文化防卫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其中,东盟各国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性。从亚洲主义的角度分析东亚地域所产生的“地域化”、“本土化”趋势的实质,可以确证东盟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文化共创进而对东亚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将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刚 《东南亚》2009,(4):26-31
冷战后,东亚地区兴起了以各种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为代表的多边安全合作模式。中国在10多年的参与过程中坚持东盟主导,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协商一致和灵活非正式”的东盟原则,重点加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务实合作和防务对话,主张以建立信任措施为主要目的并探讨符合东亚特征的预防性外交。文章认为,中国应以主人翁姿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并以“10+1”和“10+3”机制为基础,广泛推进地区安全合作议程的创设,为东亚多边安全机制提供足够的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日韩合作与东亚区域经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是中日韩合作10周年。三国经济占东亚地区GDP的3/4和贸易额的2/3,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亚是富有发展潜力和欣欣向荣的重要地区。当前东亚经贸合作中出现了三个新情况和新起点。在三国合作的基础上,东亚未来有望成为依存性、互补性很强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圈”。但中日韩合作需要进一步提升。中日间维持“战略互惠关系”的关键是必须要建立“信赖关系”。中韩间的合作仍须以“互惠互利”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士录 《东南亚》2006,(1):8-16
2005年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继续围绕着经济、政治和安全三大核心问题,在区域内外两个层面展开。总的特点是:区域合作热热闹闹,继续保持了活跃态势,合作发展仍然是主流;但与此同时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区域合作中政治化的因素在滋长,由于中日、日韩之间的恩恩怨怨,以“10+3”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明显萎缩,突破地域框架的“10+6”合作随着首届“东亚峰会”的召开而拉开了序幕,东亚区域合作的未来发展成为国际关注的一个焦点。一、区域政治安全合作:难度不小,但增互信,求和平已成共识盘点2005年东南亚地区政治和安全合作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东亚经济失衡与摩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巨大而复杂。一方面,为应对与美国的经济摩擦,东亚先进经济体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区内后进经济体,将其作为自己的出口平台,从而促进东亚地区产业分工与国际生产网络等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另一方面,作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立场、东亚对美国市场和美国货币的非对称依赖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与中日韩之间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10+3"东亚领导人会议机制的建立,使东亚区域合作制度建设得到了积极推动。然而迄今为止,涵盖整个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东亚合作模式只能在基本遵循东盟方式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创新,即坚持"10+3"机制这个主渠道与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的东盟原则,同时发挥中日韩等大国的核心协调作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协调好与东亚共同体关系密切的区域外政治经济大国的关系,保持东亚共同体的开放性。这应是实现东亚整体崛起与提升东亚国际地位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东亚一体化的长期目标,"东亚共同体"是在全球区域一体化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在"10+3"合作框架下于2001年正式提出。从概念提出迄今已有15年,期间尽管也设定了"东亚经济共同体2020"目标,但在目前阶段,出于各种原因,东亚共同体建设处于低潮期。一、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面临的困境及主要原因通过十几年来的实践,东亚域内各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共识,即开展合作、逐步深化机制化水平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也是符合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东亚虽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继“东盟 1”、“东盟 3”后,2005年又召开了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将促使祖国大陆和台湾省的经济进一步密切与整合,这对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是亚洲自然资源最为丰富同时又具备区域经济一体化良好经济基础的地区,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图们江开发为基本内容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至今仍是非制度化的功能性合作。而随着东亚10+3合作的发展,本地区正在出现制度性合作的萌芽。近几年东北亚经济合作在环境、能源以及金融等领域都出现了新进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