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写道:“全党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党的十三大,重申了这个观点,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十三大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力标准大讨论.这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有重大意义的讨论,但由于在讨论中某些人将生产力标准庸俗化,致使生产力标准在人们心中淡化了;尤其是东欧、苏联剧变,我国那场政治风波之后,一下子,政治问题又突出起来了,不可避免地冷漠了生产力标准问题.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重提生产力标准,讲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无论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还是现实来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判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重大标准。在理论上,生产力标准要求发挥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作用,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优化分工和生产组织形式,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实践中,生产力标准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完善市场体制、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破除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苗桂山 《理论探索》2004,3(3):13-14
具体地实现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之间的内在统一 ,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通过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三纯”来实现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相统一的愿望没有实现 ;邓小平通过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提出改革生产关系来实现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否一致?有些同志还存存一些模糊认识.他们认为,有一段时期大讲生产力标准,结果在实践中出了一些偏差,后来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质上是对前一段的纠偏.现在中央决定进一步改革开放,重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对此他们有些困惑,觉得这是前此后彼,难以适从.因此,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到生产力标准问题,并指出坚持生产力标准是在中国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和宣传生产力标准问题.已成为理论战线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我认为生产力是在这样几种意义上被作为标准来使用的:一是在划分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问题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二是在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变革的根据或标准;三是在评价各种社会现象问题上,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据或标准.生产力标准的这些含义有着共同的根据,即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揭示了社会改革发生的深刻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不适应会引起改革.由于不适应的基本状况不同,会使改革的模式不同.所谓改革的异向模式,是以生产力为中轴,以改革过程中生产关系向生产力靠近、适应的不同方向来区分改革的不同内容和方式,进而把改革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凡是从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变革滞后的生产关系从而使其同生产力发生趋前性适应,这种改革模式就是趋前型改革.凡是从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变革生产关系,从而使其同生产力发生回应性适应,这种改革模式就是回应型改革.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的概念,重申了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但是,当前理论界对什么是生产力标准?如何理解生产力标准?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能不能在争论中比较地趋于准确,于各抒己见中更深刻地悟悉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对我们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是有益的.本文就此目的,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 生产力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衡量尺度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的标准”。十三大又进一步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查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提出,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突出的理论成果,也是我党对几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提出,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和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上海举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上,对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几种标准:生产力标准.认为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的首要标准.有的同志主张生产力标准主要是生产工具发展程度,还有的同志认为生产力标准不能简单地量化,提出以生产社会化程度为其标准.持不同意见同志认为,生产力不是判定社会形态综合依据,它只是判定一种社会形态发展是否成熟的依据.生产关系标准.认为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准只能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指衡量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先进与否或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进步与否的客观尺度.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我们必须坚持运用这把尺子来裁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生活现象.同时,必须坚持以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基础,来构造和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凡是适应的,就应当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我们应当用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全主义的理论与路线来统一思想。依据邓小平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应该明确肯定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最主要的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正确理解这个标准,才能消除担心搞资本主义的忧虑,才能解放思想,使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步子迈得再快一些,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首先,在改革中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并不是平列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生产力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会不会削弱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提问表明,人们对于生产力标准、四项基本原则和观念转变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疑虑.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担心对于不同性质的经济成份和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都用生产力水平来衡量先进与落后,就会混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其实,不同社会形态的划分不是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  相似文献   

13.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标准?众说纷坛,各执一端.有的同志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标准”.我认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因为,生产力落后这种状况,既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可以存在于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世界上已经出现的生产力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现实,最有力地驳斥了“生产力是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标准”的论点.  相似文献   

14.
彭毅 《瞭望》1988,(40)
十年前全国开展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奠定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目前正在全国许多地方广泛开展的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实际上是真理标准讨论的继续和发展,是我们深化改革、攻坚过关的重要思想准备。它也将会为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作出积极贡献。 黑龙江省、吉林省开展生产力标准讨论,是全国较早较好的省份。现在,这场讨论正在继续发展。各地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对过去的做法认真地进行反思。有的地方开始注意引导干部群众用生产力标准正确地观察、判断当前的形势,正确地看待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困难,使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埋怨情绪,投身改革,克服困难。这些做法都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在指导思想上的错误,着重地表现在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对立起来,认为要改革开放就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被某些条条、框框束缚住。这个错误指导思想的理论形态,就是“庸俗生产力标准论”。这是他篡改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理论基础。曲解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三大再次强调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之后,生产力标准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更大关注.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但是,如何理解生产力标准,贯彻好发展生产力的方针呢?我以为除了从理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是一个经济标准、物质标准,因此是一个根本标准、最终标准.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它并不否定、排斥和取代政治标准、道德标准、真理标准等其它标准.这些标准是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它们辩证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肩负着检验一切的功能.在这些标准中,生产力是最根本的标准,其它标准都是由它派生和决定的,是它在各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它们是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是说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它决定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疑,"生产力标准"具有客观性.然而,客观性并不排斥时代性.对"生产力标准"的时代意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结合上更好地把握其实质内容. 一、"生产力要素内涵科学技术"在世纪之交有特殊意义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世纪之交.当人类社会向新的世纪逼进的时候,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动态格局.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重大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不少的共产党人和理论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比较熟悉,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大重新确立的生产力标准,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对社会主义认识上划清了历史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界限,提供了检验社会生活的客观尺度;解决了改革中的许多思想认识问题,其意义无疑是很大的.但是,一个严肃的尺度,人们纷纷称颂时,往往容易庸俗化;处处加以使用时,往往出现片面性.例如,有人认为.看一部文艺作品好坏,也要直接拿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有人认为,只要能把生产搞上去,什么主义,什么指导思想,什么经济、政治制度是无关紧要的.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