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隋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3):196-196,198
近年的转喻研究更多的局限于它的分类,认知理据和与隐喻的对比,转喻的语用层面备受冷落.传统语用学在解释语用推理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话人进行语用推理的速度会如此迅捷和毫不费力.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事态场境为基础,试图证明从转喻的角度进行语用推理的可能性,语用推理可进一步补充和丰富语用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作了一个述评。简单论述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理论的框架,同时也阐述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章还对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三分说入手,阐述了言语行为尤其是言外行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分析了如何利用语用等效原则译出言外之意,并提出了四种语用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的人际关系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研究中都涉及言语行为理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重点包括行为以及动词分类、间接言语行为等等。从人际关系的视角对言语行为的本质、种类以及交际过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言语行为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的交换,言语行为的交际过程实现受到人际关系的制约。同时,言语行为可以显示人际关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解除、维持以及改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英汉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了详细比析,发现在英语里请求言语行为以间接言语行为为主,而在汉语里则以直接言语行为为主,并从语言系统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探讨了差异产生的的原因,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这个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6.
作为侦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侦查活动的延续,讯问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过程,以问答对话为主要方式。讯问言语交流的实质就是所谓的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理论主张,人的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当人们说出一串话语时,他就在完成一种行为,即所谓的"所说就所做"。为了便于讯问言语交流的顺利进行,成功实现讯问的目的,言语交流双方必须遵循所谓的合作原则。对于问题及其回答中的隐含、预设等会话含义,必须借助于语用推理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警察言语行为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以及履行职责的质量和水平,当前民警在言语态度、言语陈说以及言语策略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就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而言,有“义务本位”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有“强制性权力”职业理解的影响,有“主流价值观式微”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敏行讷言”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重“文”轻“言”语文教育的影响.公安机关在警察教育中需注意文化的渗透影响与言语训练的强化.  相似文献   

8.
歉语是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中西文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国家的语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歉语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英汉歉语的语用策略也有所不同。英语或者其他的非本族语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语用需要和语用目的来准确地选择歉语策略,从而在言语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做到礼貌得体的交际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括论述了语用学的由来、内容、和语用学的主要理论,即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 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融入语用学知识,以此加深学生的语用意识,避免语用错误的出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隋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2):194-194,202
近年来转喻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认知的范畴,转喻的语用层面倍受冷落。本文另辟蹊径,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把转喻分为三类:指称转喻,谓词转喻和言外转喻。在转喻三种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区分高层次和低层次的转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而从语用学角度对中西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是增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实现言语行为(Speech act)提供一定的知道作用.那么,在"拒绝"言语行为方面中西方之问又有什么异同呢?本文依据从网上调查资料、各种相关文献以及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对中西"拒绝"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间接正犯理论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其着手问题却在理论界历来存在较大争议。一般的实行行为着手问题也存在学说分歧。在此理论基础上,间接正犯的着手问题存在利用行为说、被利用行为说、个别化说等,但是以上学说都存在一定缺陷。间接正犯的着手的认定,应立足实行的着手的二元基准结合说,再结合间接正犯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口头语言是开展警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依据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警务言语本身就是一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而警察言语行为目的的达成,有赖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警务言语规范,有赖于加强基层民警正确执法观念的教育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14.
象征性言论自由是公民言论自由的特殊类型,其兼具言论和行动的双重性质,要受法律和宪法的双重调整,由于两类调整在价值选择上有时存在冲突,势必造成象征性言论自由实现的障碍.我国不仅在法律理念上尚未能认识其特殊性,在司法实践中也未对其加以特殊保护.因而依托实际案例来分析象征性言论的一般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为寻求我国公民象征性自由的实现路径提供有益的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至少)就文学叙事而言,我建议用下述方式来理解“叙述者”:一个内在于文本的语言位置,正在进行的叙述话语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这个位置上,话语所涉及的存在物、行动和事件也在这个位置上被标记出来。通过转喻转移和人格化的双重过程,“叙述者”这个术语被用来指代在这个位置上的假定占据者、叙述话语的假定生产者。叙述者是一个通过语言标记的、文本投射的、读者辨别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占据者需主要从交际角色来看待,它不同于真实世界中有血有肉的(或计算机的)文本生产者。本文简要描述了八个不同的一般因素(语言学的,哲学的,方法论的和一般文学理论的),这些因素能够促使叙事学家判断叙述者在其文学叙事的一般模式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种类/实例,还只是一个可选元素。在文章结尾,本文论述了近期两个试图规避这个选择的理论行动:重新描绘叙事学家的研究对象范畴或重新界定叙述者概念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至少)就文学叙事而言,我建议用下述方式来理解“叙述者”:一个内在于文本的语言位置,正在进行的叙述话语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这个位置上,话语所涉及的存在物、行动和事件也在这个位置上被标记出来。通过转喻转移和人格化的双重过程,“叙述者”这个术语被用来指代在这个位置上的假定占据者、叙述话语的假定生产者。叙述者是一个通过语言标记的、文本投射的、读者辨别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占据者需主要从交际角色来看待,它不同于真实世界中有血有肉的(或计算机的)文本生产者。本文简要描述了八个不同的一般因素(语言学的、哲学的、方法论的和一般文学理论的),这些因素能够促使叙事学家判断叙述者在其文学叙事的一般模式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种类/实例,还只是一个可选元素。在文章结尾,本文论述了近期两个试图规避这个选择的理论行动:重新描绘叙事学家的研究对象范畴或重新界定叙述者概念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人大代表职务行为属于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之一,尽管对一定的法益造成了损害,也不能以犯罪论处。人大代表职务行为的合法化条件包括前提条件、主体条件、行为条件、对象条件、限度条件以及主观条件。人大代表职务行为与律师辩护行为、控告、举报行为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点,又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言语识别技术从产生至今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当前言语识别技术本身及从事言语识别技术的人员来看,言语识别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未能跟上信息化社会和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应更为深入而成熟地拓展和运用言语识别技术,以期解决影响和制约言语识别技术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肉搜索”行为在网络中的双重角色扮演体现了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现实中话语权的缺失和对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的缺位是导致“人肉搜索”被滥用的深层次原因。在相对保障模式下,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认为规制“人肉搜索”滥用的关键在于完善合理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  相似文献   

20.
被迫行为是英美法系刑法中的一种合法辩护事由,我国刑法典在紧急避险和胁从犯中规定了被迫行为,但两者对被迫行为的规定是有冲突的。为有效处理这一矛盾,应取消胁从犯的规定,把被迫行为放在紧急避险中讨论,同时,应当把紧急避险放在犯罪论体系中进行讨论。在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主流的观点认为被迫行为是违法阻却事由,而非责任阻却事由。事实上,被迫行为应当是责任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