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据《人民日报》报道,伴随最高法院开通首个官方微博,一个涵盖全国31个省级法院及150余个地方中级法院的庞大微博群初步成形,宣告了我国法院司法公开步入"微"时代。一组组数据清晰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司法公开取得的成果。往日神秘威严的司法机关也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展现亲民柔和的一面。司法公正需要被感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呢?首先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司法公信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不理解司法,对司法存在误解。  相似文献   

2.
李立 《中国司法》2014,(5):90-91
正作为政法微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微博在2013年的表现亮点突出。济南中院直播薄熙来案庭审、"京法网事"直播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北京大兴摔童案庭审等,极大地回应了社会关注,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舆论反响积极。2014年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司法公开座谈会"上表示,要用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之前,他曾明确要求:"把法院微博建设成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3.
论司法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世贵 《北方法学》2012,6(3):76-84
司法信息公开在我国已初露端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之后实行司法信息公开,对于扩大公共信息公开的覆盖面、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增强国家机关的透明度、促进司法廉洁、实现司法公正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司法信息公开,应当对司法信息和司法信息公开进行正确、合理的界定,慎重、周密地确定司法信息公开的范围,科学地设计司法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救济与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4.
丁子琪 《法制与社会》2013,(23):109-110
微博作为互联网中的新兴力量,在三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信息传播媒介的中流砥柱,对社会阶层各方面包括司法活动、司法机关等均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如何面对并应对微博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则需要大众深思。  相似文献   

5.
审判公开是我国宪法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三大诉讼法规定的一项诉讼原则.目前,我国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的司法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务实地推进,而推行司法公开既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从理论上讲,司法公开应从狭义、中义、广义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司法公开的主体应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两个司法机关;司法公开的核心领域应是刑事司法,刑事司法公开不应局限于庭审、审后两个阶段,应扩展至审前阶段;刑事司法不公开的案件范围不应突破法律规定,大众传媒对刑事司法的报道也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公开是适应司法发展国际趋势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国家形象的直接反映。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几个文件,对于司法公开工作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通过司法公开,使得庭审过程更严谨严肃,更大程度上满足当事人了解案件进展节奏的需求,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包括多个环节的公开,呈现多种途径的公开;同时,其长远来看是具备积极影响的。当前,我国的司法公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汤维建 《中国审判》2014,(11):30-31
司法公开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三大诉讼法对此均作了规定。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司法改革,司法公开是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开是司法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杠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司法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实践中司法机关也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完善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审判公开"向"审判信息公开"转型。但多方面因素始终制约着审判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导致舆论环境进一步恶化,民意与司法的关系持续紧张。是故,有必要从根源上转变司法理念、深入司法专业化进程、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对司法腐败的监督并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落实审判信息公开机制,提升司法透明度,促进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最高法院在借助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方面推出新举措,官方微博在新浪网开通,官方微信在腾讯网开通,标志着最高法院在运用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加大民意沟通、主动拓宽人民群众监督司法渠道等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爆炸式增长,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信息互动方式,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叠加传播效应和事件发生的社会影响范围。新媒体已然成为公众表达意见和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关注与被关注之间,在传播与被传播之中,新媒体冲击着司法舆论,影响着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来,众多社会关注度高的大要案在法院微博直播庭审,直接满足了公众对案件审理细节的知情权,为我国法院系统加强司法公开工作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与此同时,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也给法院的传统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新的司法环境下,法院、法官如何应对,从而进一步增强司法的公信和权威成为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司法公开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和基本诉讼制度,是促进司法民主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更是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和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为总结完善"阳光审判"规则,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2012年12月4-5日,《中国审判》杂志社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司法公开与审判方式——阳光审判的规则探求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难点即司法公信力下降甚至缺失,而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则被认为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庭审公开作为司法公开的核心内容,理应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着力点.然而,当前的庭审公开实践并未达到其应有价值,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出台了系列关于司法公开的新举措,进一步放大了现阶段庭审公开存在的问题.庭审公开的问题与其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控制关系重大,需要我们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庭审公开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案件公开审理的范围,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将庭审公开置于程序控制之下,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司法鉴定改革重在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当前,全国各级司法机关正全面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以司法公开为重点的各项司法改革。司法改革,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涵的科学理念和所展示的发展前景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对司法体制、司法程序、审判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大系统的改革,把制度创新作为司法改革的首要目标已是司法改革探索多年后司法界和法学界所达成的共识。因为只有突破体制障碍、实现制度创新,司法工作才能实现大突破,得到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程静 《法制与社会》2014,(15):108-109
司法公开,是指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社会公众知悉下,以非秘密的方式进行司法活动,其不但包括实体方面的公开还包括程序上的公开。司法公开是现代司法理念以及现代法律文明发展的产物。法理学上认为司法权是一种直接关涉社会正义和公民权益的公共权力,而任何一种公权力都应该在阳光下运行,正如英国著名法官G。休厄特所言"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因此崇尚公正的司法权更应该拥抱阳光,以公开促进公正。鉴于此,本文拟将对以司法公开见证司法公正的现象做些分析,在揭示司法公开对司法公正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就减少司法实践活动中司法公开的阻力问题方面,尝试提出一些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闫博慧 《法学杂志》2016,(4):118-124
司法公开是法治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理念,同时更是对司法权进行有效监督的必要措施,其核心体现了“把权力置于阳光下”的理念,并以公开促进公正、以公正加强公信.我国近几年在司法公开方面的研究,虽在学界和实务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司法公开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诸多障碍.要通过精准把握司法公开的内涵,提高公正、公开的理念标准;明确各司法机关责、权、义,完善相关立法;健全机制设置和完善技术设备来扫清司法公开道路上的障碍,真正实现“阳光司法”,维护司法公正,捍卫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6.
认真学习宣传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的重大政治任务。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中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做到"点、线、面"结合,切实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一、以"点"辐射,实现司法公开当前,司法机关内部和社会对于司法公正的认可度存在一定"偏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法公开做得不够,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人民  相似文献   

17.
"没有公开就无所谓正义",司法公开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近年来司法改革工作的重点。虽然当前我国的司法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司法透明度也得到了提升,但从总的来看,当前的司法公开工作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故本文拟对我国司法公开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法院的审判在保持司法公正的基础上公开审判由舆论监督以便由一定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应有品质,也是实现法治的根本保障。当司法与媒体对某些案件是否公开、如何公开发生争议时,应当允许媒体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和复议的权利。审判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民意又不屈从于民众的激情;媒体通过自己的报道和评论影响个案的裁决,又通过个案去触及"社会的敏感穴位"。这是民主社会中,媒体与司法的一种正常关系。  相似文献   

19.
《法治纵横》2013,(18):F0002-F0002,F0003
推进司法公开,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关键所在,是提升司法公信的有效渠道。近来年,石河子市人民法院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原则,以“能公开的彻底公开”为标准,下大力气加强司法公开标准化建设工作,软硬并举、内外兼修,走出了一条符合法院实际的司法公开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那么法律如何才能成为全民自觉的信仰呢?要让人民相信法律就要让人民看到法律所彰显的公平、正义,司法公正首先需要司法的公开,这就使法院的司法公开变得迫切而必要,司法公开同时也是这次司法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