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近代西方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思潮,其基本特征是反理性主义,反权威主义,消解主体性。解构统一性。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对我国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系列正负交织的影响。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消除其对青年产生的负面影响,要从提高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增强辨别能力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的中国,各种文学思潮活跃,而影响最大的大概要数后现代主义了。后现代主义是发源于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文学思潮,强调“反中心”“反权威”。这种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发展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作家,如王朔,新写实作家群等。本文通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这种思潮以及该思潮在中国的影响等的介绍,客观地分析和审视了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以解构为强大武器,主张形式的无限可能性,崇尚多元化和保持相对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超越并打破一切规范,指向混乱和无序,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判和解构,而对传统的反叛与解构正是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价值倾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现代主义思想,阐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内涵,浅析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专注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精神价值进行批判与解构,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基本表征:碎片化、断裂化、去理性化、去中心化、流动化又常常给青年带来价值虚无主义、价值"空场"、价值理性异化、价值认同弱化等消极影响,导致正处于价值形塑关键期的青年时常处于价值迷幻、价值怀疑、价值空场的危险处境.因此亟需要引导青年增强价值理性、深化青年主流价值认同、提高青年的价值澄清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以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在当代有了新的发展,其在我国的传播对我国青年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关注这一思潮对青年的影响,找出教育引导对策,帮助青年正确认识这一思潮。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以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其理论基础与思想核心。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我们既不能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之处而完全吸纳,也不应因其与中国社会现实存在冲突而一味拒斥。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后现代主义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
青年所处的利益关系、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年社会思潮产生与发展的重要社会历史条件。青年社会思潮是在青年的“立场汇聚”中萌芽的,是在传播和创造过程中发展的;其发展的鼎盛期具有4个明显的特征。青年社会思潮的衰落与消失主要有7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股重要思潮,对于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影响重大。公共行政学科的百年发展历史是理性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过程。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作为两大主流思潮,影响着公共行政学科的产生和演变,使公共行政学科长期处于二者的钟摆之间。后现代主义思潮带来的社会解构和价值批判直接促成了公共行政社会建构主义途径的产生。公共行政学领域中理性、反理性和公共理性三次理性范式的变迁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宪政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种研究途径的演化,继而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科的自我完善和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0.
青年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其党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发展.随着西方社会思潮的接踵涌入和本土社会思潮共潮共涌,对青年党员的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有科学分析社会思潮存在的条件,发现其影响的规律,才能对症下药,构建一套符合青年党员心理发展特征、遵循党性教育基本规律以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党性教育科学机制,从而实现党性教育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渐扩大,尤其是在青少年亚文化领域其影响更为明显,产生了以“否定”、“破坏”、“颠覆”现存的一切价值观念的激进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具体表现为:“无厘头”式特征;网络恶搞;强烈的自我意识;偶像崇拜等。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新时期文化思潮的发展趋势在青少年的心理反映是一种综合学科的研究,它既包括对文化发展趋势的文化现象的探索研究,也包括对社会发展趋势方法论的研究。从文化思潮的现象对中国青年可能产生的影响来看,青年是社会思潮的一个关键性的载体。上个世纪的80年代至今,广大的青年在社会思潮的浪尖上劈波斩浪,创造出了独特的青年文化,成为领引社会大众文化的先导。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民粹主义爆发第四波浪潮影响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受世界民粹主义思潮影响,中国产生了继发性民粹主义思潮。在考察民粹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渊源,辨析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发现当代民粹主义思潮在中国具有大众性、反精英和非理性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对精英的想象和对民众的过度推崇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对青年反战思潮的不同应对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谎言和暴行使青年反战思潮激化,而法治传统所蕴涵的宽容精神则使青年和社会的矛盾趋于缓和.它启示我们,宽容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介质.  相似文献   

15.
从管理学后现代化看教育管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侵入管理学研究的领域 ,并在对象、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使管理学产生了微妙的转变 .本文简述了后现代造成的管理学转变 ,并结合教育管理实践 ,探索了后现代思潮将对教育管理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部分青年中间,对西方流行的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很感兴趣。为使青年了解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些思潮,增强思想领域反腐蚀斗争的自觉性,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我们把存在主义这一哲学流派作个简单的介绍。存在主义,亦称生存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它于廿世纪廿年代正式形成于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在这些思潮当中,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比较深、波及范围比较广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影响较深、波及范围较广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正在逐渐地影响和冲击着我国青年的思想和观念,对青年们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冲击和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用唯物史观去坚决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并提出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方法和对策,从而引导青年能够正确了解和看待历史,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青年学生与社会思潮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当代青年学生对社会思潮接受方式的变化表现在接触领域的生活化趋向,接受时空的交错与压缩趋向,接受层次的感性化趋向和接受过程的散点化与渗透性趋向。对青年学生社会思潮的教育要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显性引导与隐性渗透相结合,注重青年学生社会思潮辨别能力和主体意识的培养,注重社会思潮影响下青年学生教育方式的生活化建构。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在一百年以来的现代主义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源自现代主义的衰退。从美学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表现了和现代主义的对立与决裂。在现代主义的顶峰时期,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美感经验范畴,而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中,这种商品文化和高等文化之间的界限则趋向于崩溃瓦解。约翰?凯奇是后现代主义创作者的典型代表,他不仅涤荡了20世纪的音乐创作观念,而且打破了音乐最传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原则。他在推翻传统,实现后现代主义反理性、反秩序的同时,也达到了内心世界新的层面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强调把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与争取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当代青年产生了正负交织的影响,特别是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因此,要加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强对生态社会主义的研究,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国情国力教育,尽力克服这一思潮对青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