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环境大国与发展中大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必须在国际社会中认真履行环境大国的责任,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又坚决维护中国的国京利益,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国外交的全球战略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力量结构上,传统大国的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反向而行,但存在局部反弹的可能性;新兴大国的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同向而行,但仍存在不确定性;新的国际力量结构短期内尚难定型,国家间的战略博弈日趋复杂激烈。在国际机制上,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面临深刻挑战,其能力赤字短期内难有重大改善;新的全球治理机制陆续产生,但数量有限,基本功能尚待完善;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围绕国际规范展开激烈博弈,彼此互有攻守。在观念互动上,反思与重构是全球思想领域的两大主题,利益共同体观念凸显,命运共同体观念有可能形成。中国外交的全球战略环境既存在相对稳定的方面,也的确面临诸多变化和发展,为此需要加强战略思维、战略设计和战略运筹,以塑造一个安全、有利、友善和总体可控的全球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梦表达了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梦想,提出了塑造大国形象的价值诉求,呈现出坚持合作共赢的战略取向,展现出倡导共同发展的全球眼光。从民族立场看,中国梦强调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中国制度与民族立场的有机统一。当前,中国梦世界眼光与中国灵魂的战略启示是:必须坚持以"四个全面"部署为统领,主动迎接全球化提出的新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社会的对立冲突与大国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际领域对立冲突加剧,特别是大国在国际上的利益纷争,使许多全球问题的国际解决陷入僵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面临新的挑战。大国具有特殊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对消除国际社会的对立冲突、维护世界和平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和义务。中国是一个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大国战略态势、大国关系新变化、国际安全环境、中国对外战略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2006—2007年的国际战略形势。其中,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因霸权扩张过度,身陷中东尤其是伊拉克困境,其国际战略处境趋于被动。其他大国抓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加快自我发展。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环境均有新变化、更趋复杂。中国对外战略更为系统,中国外交整体推进、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再度调整、新能源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和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国际油气资源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石油新版图出现、能源地缘政治矛盾与冲突加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等,这些都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挑战和深远影响,凸显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速较快、"走出去"战略和对外能源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既要有长远规划,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格局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广大新兴经济体国家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善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为全球提供公共物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民主化法制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决定分工地位的不仅是优势要素的质量和层次,还包括能够促使优势要素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开放战略和举措。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主的"边境开放"措施和"非均衡"发展的优惠政策等开放战略,适宜于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禀赋优势需要,据此以"低端嵌入"的方式全面而快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成就了制造业大国地位。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必须转向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据此引领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其引领的作用机制不仅体现在对中高端生产环节和全球先进要素更具吸引力上,还体现在能够提升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从而为攀升全球价值链打造更优外部环境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生产要素质量和层次的提升以及经济规模优势逐步凸显等,也为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奠定了必要的经济要素支撑。为充分发挥制度型开放引领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新引擎作用,未来必须在打造制度开放高地、加强负面清单管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等具体路径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特殊时期",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当下,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局势、新变化、新挑战,有关是否以及如何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的思考引人关注。从自身的现实出发,中国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战略思想。"韬光养晦"并不意味着中国推卸责任,而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更加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起和平友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晋继勇 《外交评论》2020,(3):23-44,I0002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国际社会遇到的极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不但给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全球卫生治理机制构成史无前例的压力测试。作为全球卫生治理最重要的多边机制,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致力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全球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者"、全球抗疫合作的"协调者"、全球抗疫薄弱环节的"补位者"以及全球抗疫规范和技术的"提供者"。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一直通过机构改革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卫生安全形势,优化和提升其全球卫生治理功能。特别是在谭德塞担任总干事后,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该组织"历史上最广泛的改革",将项目规划、应急能力建设、对外关系和治理以及组织规范与标准作为其改革的四大支柱,使其全球卫生治理功能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同样也暴露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治理功能的不足和局限。国际社会唯有诉诸通力合作、彰显责任担当,共同为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主体的全球卫生治理机制运作创造更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新冠肺炎疫情方能尽快平息,全球卫生治理才能真正进入健康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杭 《理论前沿》2005,(23):27-28
文章从国际格局、大国关系、国际体系、世界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历史任务、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化解、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不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效衔接存在梗阻等诸多挑战。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打通社会再生产堵点,全面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3.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外部冲击而进行国内国际市场主体转换的权宜之计,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推动实现中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的主动战略选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限于封闭的自我循环,而是走更高水平开放的发展之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区分,需要我们将眼光从内需外需指标转移,聚焦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经济活动在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空间配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非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并行循环,两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由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发展模式,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具有"中国价值",而且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推动和引领构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交评论》2017,(1):64-82
中国对区域性国际组织安全合作的参与不断扩大和提升,陆续提出关于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太安全合作新架构"以及"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伙伴"等新倡议。在参与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基本理念与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也具有广泛的适用前景。但随着国际格局、全球安全形势以及区域组织安全角色的变化,中国模式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日益显现,有必要在坚持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探讨新的路径与空间。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参与区域组织安全合作的基本模式及其适用前景,并就未来中国参与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的战略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探索出独特的对外直接投资道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由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由单一中心向价值链布局优化型多区域中心演进、从低端制造向研发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投资演进的特征。面对全球化新形势,适应全球价值链重组新趋势,各国投资政策也在做出调整,国际投资规则区块化特征明显,投资争端与贸易摩擦增多。中国应关注国际投资环境和国际投资规则的变化,以"一带一路"为契机,重组国内价值链,构建区域价值链,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原则,这是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阶段和环境变化,战胜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带来的各种困难、矛盾和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体系完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光芒,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对做好云南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部分作了精彩论述。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逻辑清晰,准确地分析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了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勾画出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蓝图,为正在稳步发展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强化中国自觉自律的"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实施公共和人文外交策略等多个新亮点,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萨赫勒地区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以联合国、西共体、非盟、欧盟等全球和地区组织以及法国、美国、中国等大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为解决萨赫勒地区问题做出了多种努力.但由于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多维性和跨境性的特点,国际社会面临如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协同应对、尊重非洲地区人民的自主权、在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解决根源性问题以及警惕外部势力借解决地区问题之机使“新干涉主义”在非洲合法化等诸多挑战.面对一些西方大国以反恐名义不断扩大其在非洲的军事力量和影响力,中国如何在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下,充分利用联合国安理会的活动平台,加强与非盟和西共体等非洲区域和次区域组织的沟通和磋商,积极参与非洲区域和平与安全建设,既维护中国在非洲不断发展和深入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也有力支持非洲地区国家实现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是中国对非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印战略合作基础的弱化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评论》2019,(1):28-48
随着中印实力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加之印度自身的变化,中印关系原有的战略合作基础日渐削弱。在全球层面,原有的合作议题已经消失或者已经不再重要。在地区层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双方在地区影响力上的竞争更加凸显。在双边层面,传统争议问题的管控机制也面临新挑战。2017年爆发的洞朗对峙是这一大趋势的集中体现。随着2018年4月在武汉举行的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中印开始寻求新的互动模式。如何在变化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下重构两国关系的战略新基础,这是目前需要思考的紧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逻辑清晰,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强化中国自觉自律的"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实施公共和人文外交策略等多个新亮点,值得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