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新兴媒体努力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是推进“六五”普法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之年。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在新一轮普法工作中,实现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新发展,是当前法制宣传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高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迫切需要运用新兴媒体,借助现代科技构建立体化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法治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相似文献   

2.
李光明 《江淮法治》2009,(13):26-27
说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拿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五五”普法以来,郎溪县充分利用乡村本土人力资源,发掘基层法律人才,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普法的热情,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建“农民普法讲习会”,将普法队伍建在农民群众之中,根据农民的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村组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和推进群众开展法制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促进了农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和乡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周文 《中国司法》2012,(4):84-86
在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步入“六五”普法之后,特别是在我国宪法实施30年之后,人们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全民普及法律知识活动转到弘扬法治精神的层面上来。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4.
周文 《中国司法》2008,(1):79-8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弘扬法治精神,这昭示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其成就;同时,也表明了法制宣传教育已经步入了法治文化的层面上来,弘扬法治精神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普法工作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碧海 《江淮法治》2010,(13):14-15
乘车由宣广高速进入郎溪县,刚出高速出口,一块巨大的法制宣传牌映人眼帘——“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创建进程。”宣传牌上标明,郎溪县系“二五”、“三五”、“四五”全国普法先进县。像郎溪这样的全国普法“三连冠”的县在我省是唯一一家。在郎溪采访,所见所闻,法制之风迎面而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10,(8):112-112
由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和中国司法杂志社联合举办的“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服务科学发展”专栏征文活动,历时一年,已圆满结束。活动期间共收到征文170余篇。广大作者就探索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法治城市(法治区县、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标准和创建方式;探索建立多种学科和各种传媒通力合作的法治文化教育传播机制;法治文化与法治理念;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百年企盼,开展奥运法制宣传是“五五”普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五五”普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突出“人文奥运法治同行”的主题,大力开展奥运法制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的奥运法律意识,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法制文学作为宣传法律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普法工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法制文学的审美特质使受众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教育 ;法制文学的形象性使法律宣传更为直接和生动 ;法制文学的审美取向和通俗特性使其拥有众多的读者 ,体现了法制宣传的广泛性 ;法制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使其具有远比法律条文更为宽广的普法意义。  相似文献   

9.
普法工作作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健康、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二十余年。党的十七大对普法工作提出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的新要求,使普法主管机关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0.
法制文化在肥城大地悄然兴起山东省肥城市司法局为把“三五”普法工作引向深入,切实收到实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把文化生活与法制宣传教育融为一体,大力开展法制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开展文化活动中受到法制教育。一是在全市开展了悬挂有关法制内容的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构建法治文化的社会基础,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笔者从文化学和法学相结合的视角探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法治文化社会化路径,欲阐明:(1)文化视野中的法治文化的深层底蕴。(2)法治文化社会化与法制宣传教育的互动关系。(3)法治文化社会化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恺 《中国司法》2012,(6):40-44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过五个五年规划的推进,其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上海市黄浦区法宣办在“六五”普法开局之际,开展了“以法制宣传为先导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课题调研工作,基于对过去几年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与公民意识教育的经验梳理以及对现阶段区域内市民法律素质的调查数据分析,提出未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从普及法律常识转向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省“六五”普法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成 《江淮法治》2011,(19):52-52
法制宣传教育是法治运行机制之一.对于建设“法治安徽”,保障“兴皖富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六五”普法工作应当具有新的阶段性特征。为此,应仔细分析当前形势,认真梳理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家发展经验证明,法治文化是法治的重要支柱,法治的建立必须要有法治文化作为支柱。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时代性的课题。一、当前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六五"普法实施阶段,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六五"普法期间,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1,(7):4-5
旨在总结“三五”普法成就和经验,研究部署 “四五”普法工作的第五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日前在京举行。全国普法办公室主任、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在会上提出,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普法依法治理新局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 会上,张福森部长发表了题为《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实现新世纪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发展》的讲话。他首先肯定了“三五”普法依法治理取得的成就,指出,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各级党委、人大政…  相似文献   

16.
一、新时期赋予普法新的含义
  从普及法律常识到开展法制宣传,从法制宣传到法治宣传教育,从全民普法到社会普法,普法已经走过30年历程。新时期赋予普法新的历史含义,并开始走向了社会机制和法治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的法治建设,提出了“建设中西部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首善天府”的“三最”奋斗目标。“五五”普法期间,全市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和《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中心工作,坚持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法治政府建设为核心、城乡法律服务体系为保障、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构建为重点,切实推进法治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8.
黄剑 《江淮法治》2009,(7):57-57,41
“五五”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郎溪县为了让法制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普法形式,在农民群众中建立起群众学法用法组织——“农民普法讲习会”,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五五”普法规划,不断加强对广大农村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年以来,台安县司法局在全县农村开展创建法制文化大院活动。  相似文献   

20.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今年是“五五”普法规划实施的第四年,普法年年抓,如何抓好它?最近安徽省上下联动开展的“江淮普法行”活动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进行工作方式、载体和平台的创新,才能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走进新天地、迈入新境界,才能与时俱进地把这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使之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