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对新时期普法和法治城市建设内涵的新认识,积极寻求新突破和新发展。在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方面,提出了“三新”的目标,即认识要有新提高,学法要有新突破,用法要有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10,(3):F0003-F0003
自2006年以来,云南省司法厅按照“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在全省深入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主题法制宣传活动,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五”普法进展顺利,为建设富裕民主和谐云南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08,(10):1-1
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最近,全国普法办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在“法治江苏建设高层论坛”开幕式致辞时强调,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是“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张家成 《中国司法》2011,(11):81-83
一、“五五”普法的简要回顾 2006年至2010年,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下,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为目标,以开展“法律六进”和法治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了“五五”普法规划,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殷敏 《中国司法》2011,(3):86-88
自2006年实施"五五"普法以来,江苏省镇江市以争创"五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普法工作,创新高效地完成了"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推进"法治镇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市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是有力有序。  相似文献   

6.
白淑萍 《政府法制》2010,(16):F0002-F0002
按照省、市“五五”普法的总体部署,太原市财政局认真组织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法治财政为目标,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做到五年有规划、年度有安排,确保了“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五五”普法开展以来,根据新时期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辽宁省在全省重点开展了以法治文化宣传为主导的普法活动,通过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载体,开展了以“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法治文化宣传活动,为培养全社会信仰法律、崇尚法治以及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8.
“五五”普法以来,北京市延庆县紧紧围绕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目标,积极构建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县域法治建设,并作为北京市“法治县区”创建的试点县启动了“法治延庆”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普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法治目标下的“五五”普法必须以培养和生成公众的法律意识为目标。为此,必须优化和强化公众法律意识生成的利益诱致机制;在普法理念上,实现由重普及法律知识向重普及法律意识、由重普及权利意识向重普及义务意识两大转变;在具体方式上,可采用立法参与、诉讼参与和媒体参与等三种普法形式。  相似文献   

10.
普法教育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锐 《中国司法》2005,(10):79-80
2005年是“五五”普法规划的研究论证之年,本文认为,“五五”普法乃至以后的普法工作应以培育现代法治观念、树立人民法律信仰为根本目标。一、现代法治观念的概念法治观念是指以人们的法律观、法制观和法感情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观念,它是人们在参与有关法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身认识发展的内化与积淀,是主体将自己的经验和法律知识加以组合的结果。所谓现代法治观念是以主体意识为基点,以权利和平等思想为核心内容,以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为最高层次的关于法治的正确认识。一方面,法律信仰的形成要以主体意识的觉醒为前提,以对权利和平等的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