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域外法治发达国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种针对律师庭外言论的规制模式,即严格禁止模式和底线标准模式,但其法理基础本身存在固有缺陷,在某些语境中律师庭外言论概念会混淆。隔音空间理论下的规制律师庭外言论将弥补了前两种模式在律师庭外言论概念混淆、法理基础薄弱等缺陷,引入隔音空间理论有其合理性。应根据律师庭外言论所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将律师庭外言论进行类型化构建,并根据其法律后果的不同进行不同层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2.
一、充分行使律师庭审言论豁免权,努力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 律师庭审言论豁免权,是指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举证、质证意见及辩护、代理及辩护言论受法律保护,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因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举证、质证意见及辩护、代理及辩护言论而追究律师诽谤或包庇等刑事责任。赋予律师享有庭审言论豁免权,能有效保证律师在履行辩护时可以无顾及地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意见,可以在法庭上就案件直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公诉人、被害人展开激烈的辩论,不用担  相似文献   

3.
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淫秽色情规制,是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和法律难题。美国1997年的雷诺案,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针对国会立法基于青少年保护立场对网络色情进行刑事处罚的合宪性问题所做的第一个判决。该案不仅回答了色情言论刑事处罚的合宪性问题,更是全面呈现了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限制、色情言论刑事处罚、刑罚规定的合宪性等一系列问题,也为我国当前的网络色情规制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法律意义上的不当劳动行为,主要是指企业干涉工会招徕会员等活动、言论含有威胁或陈述不实、控制企业内部劳动组织、歧视工会会员、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等行为。法律规定,由劳动关系委员会负责处理上述不当劳动行为,其救济形式一般为复职、清算积欠工资、发布临时禁令等。  相似文献   

5.
"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曾经被视作"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而席卷中国社会数十年,甚至被两度写入宪法,后又因严重的负面社会效果而被废除。然而,由于其言论自由权的法律属性以及被废除背后的法律逻辑长期被遮蔽,故容易被误读为否定言论自由权具体形式的宪法实践。"四大"被废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体现的言论自由权被权力所裹挟,造成言论内容表现出高度的同质化,无限放大了言论自由权的负面功能。当前网络言论自由权作为言论自由的一项衍生性权利应当受到宪法保障,其治理应当从正向促进和负向约束两个角度切入,后者要遵循目的正当、法律保留、事后审查以及符合比例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思想言论市场与商品市场具有同构性,这既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又要求我们重视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进而针对言论市场出现的不同情形制定相应法律和政策。国家对思想言论市场的规制内在地遵从着成本-收益的公式,对公式的不断细化和完善引导我们更为全面地考量言论的规制问题;而规制时采用的分类法则是由言论所包含的信息不同而划分的。实践中对思想言论的规制,由于存在着立法过程无法准确回应言论市场、政府有压制政治言论的倾向性等原因,容易对其产生过度压制,而这又会鼓励极端言论和投机行为,进一步扭曲言论市场。欲矫正现实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宪法保护和独立的司法审查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虐童事件"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网上各种言论也是铺天盖地,针对这一热点话题从事实和法律两个角度探寻事件发生的原因,重新审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对儿童权益保护的缺失,并试图从现有法律体系框架下尝试性地探索加强儿童权益保护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司法解释应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两高”共同制定的《意见》,在权力来源、法律依据、制定程序依据方面存有缺陷和不足,变相越权取代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意见》使用“犯罪分子”的称谓,背离了无罪推定的刑法原则和人权保护的宪法原则。《意见》对自动投案认定标准的规定,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和刑法适用人人平等的刑法原则,引起了对职务犯罪与其他类型犯罪在自首条件认定标准上的不平等,导致了自首这一量刑情节方面的认定标准差距。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警务中,视频监控系统对于社会秩序之维护、警察任务之完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授权和法律规范,视频监控系统对民众的宪法基本权有侵害之虞。故此,遵循警察补充性、正当法律程序、合目的性、安全保护等基本原则,并从设置主体、设置地点、设置实质标准、监控系统选择等方面强化视频监控的法律规制,才能真正发挥视频监控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赖保护原则是德国行政法院在授益行政行为的撤销判决中发展起来的,后经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效仿、继受与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一般原则.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对于建立诚信政府,实现行政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信赖保护原则只是在<行政许可法>等法律中有所体现,尚无法律加以明文规定.目前,我国学者对信赖保护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尚不够具体、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信赖保护原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象征性言论自由是公民言论自由的特殊类型,其兼具言论和行动的双重性质,要受法律和宪法的双重调整,由于两类调整在价值选择上有时存在冲突,势必造成象征性言论自由实现的障碍.我国不仅在法律理念上尚未能认识其特殊性,在司法实践中也未对其加以特殊保护.因而依托实际案例来分析象征性言论的一般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为寻求我国公民象征性自由的实现路径提供有益的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言语与犯罪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智商犯罪越来越猖獗,利用网络、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工具进行敲诈勒索、扬言爆炸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为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更好地为刑事侦查工作服务,利用言语识别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分析刻画或认定同一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转类作为一种积极修辞格,具有特定的修辞结构和特殊的修辞效果。这种辞格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运用也渐趋成熟。而《修辞学习》1998年第二期发表了《转类性质的历史演变》一文,其作者郭焰坤先生列举了大量名词适用的例子,认为“转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性质”、“先秦两汉时的转类不是辞格”、“转类作为一种积极修辞方式,它萌芽于明末清初而成熟于五四之后”。郭焰坤先生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美国言论自由之民意基础实证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证考察表明,美国绝大多数公民在理论上崇尚言论自由,但在实践中却并非如此。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言论自由保障程度最高的国家,这既与美国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法律传统相关联,又与美国司法界、学术界对言论自由价值的日益重视以及新闻媒体的身体力行密不可分。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充满道德与法律争议的言论,多数美国公民的否定性态度与司法、学术和新闻传媒领域的主流群体所秉持的宽容与开放的立场,形成了评判美国言论自由事业的两个关键性支点和衡平力量。在美国宪政框架内,美国特色之言论自由事业的快车将驶向何方,值得中外学界不断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言论自由是国际人权法和各国宪法所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互联网平台使言论自由获得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与表达渠道,虚拟的共同体成为其特殊载体和存在空间,隐秘性、多向性、迅捷性等成为其明显突出的特点。言论自由在凭借网络实现便利表达之时,过激言论和舆论暴力等现象借助网络空间不断地滋生蔓延,故有必要对网络言论加以法律限制。我国目前的法律对其调控重事后惩治轻事前预防,可操作性较低,应当把言论自由权细化和融入到实体法之中,用更多的实施细则强化对言论自由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加大打击网络诽谤是切实保护公民名誉权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网络信息的健康发展。但操作不当则可能压制言论自由和网络反腐,不利于推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如何实现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不仅触及社会的敏感神经,更对顶层设计和执法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法律的调整以及约束,自由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发表言论的自由势必要受法律的制约,当言论的内容或者方式触犯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时,也势必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从危害行为的特征和基本形式来看,发表言论这个行为是能够成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这意味着言论自由也要受法律制约。在认定发表言论是否构成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危害行为的实质以及发表的言论中所可能构成的犯罪的实质,具体分析其可能产生的行为后果,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动机,再进行具体区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时还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当一个案件通过媒体进入民众视野后,大部分民众对案件的关注,更多地是建立在已有的先见之上,而不管法律下的事实认定。由此,舆情给法官审判案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下,面对舆情,法官应当根据预期受众、社会共识度和社会效果,或侧重详尽事实、或加强说理论证,有选择地完善判决书,法院应当从舆情规律的把握出发,采取分阶段引导舆情和建立舆情危机应对机制等措施,帮助法官直面舆情、积极减压。  相似文献   

19.
言论免责与不受逮捕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一项制度,为保障议会内部讨论及表决的自由,避免议会的组成受到不法干预以及维护议员本身的人身自由的考虑而设立。通过对言论免责及不受逮捕制度进行研究,使我国在充分借鉴民主宪政国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确立起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人大代表免责制度。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宪法》第34条的但书规范解释,还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的政治权利范围;无论是政治权利的比较法考察,还是新中国宪法文本有关政治权利规定的变迁,指向的一个初步结论是:我国1982年《宪法》文本中的政治权利包含《宪法》第35条规定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只需强调的是:《宪法》第35条规定的权利不仅仅只是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