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亟待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空巢老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对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满足受到个体社会资本结构和资源多寡的影响。社会资本主要通过社会互动效应、信任效应、互惠效应、规范效应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实现方式。实证研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收入、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精神慰藉、社区服务享受和社会资本建构能力等方面面临居家养老困境。这些困境可以追溯到养老观念变迁、家庭结构变化、城镇化推进、乡土文化变迁等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会资本结构及存量的变化。具体而言,农村空巢老人的人际网络不断疏化,信任资源不断流失,所依赖的社会规范不够健全,互惠式能力不断弱化,赖以生存的农村社区发展尚未成熟。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困境,需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从互动、信任、规范和互惠四个维度构建与丰富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状况,比较空巢与非空巢老人抑郁的发生率、社会支持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方法: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415名农村老年人进行测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农村空巢老人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79.7%,显著高于农村非空巢老人(p<0.01)。(2)空巢组老人的社会支持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空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日常生活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农村空巢老人抑郁发生率较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顺 《理论前沿》2009,(11):31-32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想方设法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和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Z村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等调查方式,了解Z村空巢老人在经济生活支持、日常照顾支持、精神生活支持及社会关注支持四个方面的情况,具体分析其社会支持的状况及特点,梳理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来源,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对空巢老人空巢现象的阐述,重点分析空巢后寂莫空心的危害。针对空巢老人的现实渴求,探索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组织关怀、基层社区主动作为的社会关爱体系,倡导家庭子女弘扬孝道重点参与,鼓励老人加强自身心理调节,激励公众关爱老人释放正能量,让老人们生活踏实,切莫再“空巢再空心”。  相似文献   

7.
与老人结对子,提供关心贴心舒心服务。古田街辖区内的空巢老人,平时缺人照料,生活中遇到困难,难以及时获得帮助。针对这一情况,街道党工委开展与空巢老人“天天见一面”党员志愿者活动,联合物业服务公司,为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真正把组织的关怀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从业,加剧了西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趋势,致使部分农村老人陷入无人养老的困境。应将西部农村养老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框架下,大力发展西部小城镇,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建立健全小城镇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空巢老人向小城镇聚集迁移,利用小城镇规模化、高效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开辟出一条新的养老方式。通过小城镇养老与已有的养老方式相结,多路径破解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9.
短视频跃居空巢老人的首选触网媒介后,其技术特性依托空巢老人欠缺移动力的身体状况复现移动私藏悖论,不仅催生日趋严峻的短视频沉迷问题,还进一步威胁我国以互助养老为演进方向的养老服务体系。纾解上述问题须首先开发养老专属系统,其次强化定位算法并提供适老型UGC生产工具,同时开办社区时间银行直播间、推出“线上-线下”同辈互助的激励机制,由此把移动私藏转换为本地视联,即多种本地化了的、在短视频诱导下促成的人际联合行动。作为生活方式的本地视联尊重空巢老人欠缺移动力这一事实,借短视频为本地社区内的互助养老要素赋予可见性,使空巢老人通过本地化的短视频观看/社交培养邻里信任、积累社会资本、形成集体效能感,创生嵌入本地社区的同辈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对该市空巢老人的安全现状开展专题调研,从而归纳总结出三方面对策建议,即: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建立空巢老人的安全保障机制;积极探索社区援助途径,做好空巢老人的安全防范工作;充分发挥家庭和个人的能动作用,提高空巢老人的安全自保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留守女童。与非留守儿童和留守男童相比,农村留守女童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尤其是性侵害。这一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需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对策,以切实保护农村留守女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制度关系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向来都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也不例外。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近30年的社会实践,已经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围绕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希望借此来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后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却不得不面临着人身事故高发的风险。此后,随着大城市过密化与乡村过疏化的加剧,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推动城乡间的对流以挽救颓废的乡村社会。日本在这前后两轮的城乡变动中,通过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等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农民应对职业转换的不确定性,于2000年后针对扎根到乡村的新农人的职业生涯更是进行了全方位的帮扶。半个多世纪的对策史,其核心理念逐渐凝结为运用政策的确定性来抵消城乡变动这一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中国而言,这一政策路径可应用于官民共建的机制以应对职业转换的不确定性,以及在乡村振兴事业上也可参照日本“地域振兴协力队”制度对从城市移居到乡村的新农人的脱嵌与再嵌入进行的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印江自治县农村现状的分析,指出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自首次承包以来从未调整,土地承包方式没变,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耕地大面积荒芜等弊端,并提出完善和改进这一制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份额锐减,相当数量的乡镇企业倒闭,大量农村人口迁移,西方文化进一步渗透到农村文化领域,将进一步加剧农村犯罪增长的压力。公安机关要增强政权意识,强化动态管理,坚持打防并举,改革派出所勤务制度,正确处理新时期农村社会人民内部矛盾,以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是现代经济背景下的贸易新业态,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从事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显著增加;全国网民规模大,网购用户占比高;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迅速,形成电商品牌。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不同地区的电商产品存在差异,其与地区特色产品存在关联;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聚集了较多的电子商务上市公司和较多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未来,中国需要加强农村电商要素资源整合,构建农村电商体系,打造农村电商品牌;强化与境外电商平台的联通,创建多元化的跨境电商模式;培育新业态,建设示范基地,推动电子商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强电子商务法治和诚信建设,优化电商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大批农村劳动力转换农民传统的角色,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由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变传统角色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从面向"三农"转为面向城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角色转换,并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若干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外来务工青年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文章从"以人为本,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角度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思考在新形势下环卫部门如何做好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乡村居民向都市地区的大规模跨区迁移,已经成为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中最引人瞩目的结构性社会变迁力量。在这一力量所引发的诸多社会后果之中,一个普遍的担忧,就是农村流动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极有可能导致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本文针对这一人口学动态对城市社会安全的可能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提炼出一些有研究潜力的自变量组,进行理论命题的阐述,并解释这些命题背后潜在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总量丰富,质量欠佳,尤其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人才.我国要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而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保证农村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的核心.为此,要通过转变农村青年的观念,建立农村青年人力资本支撑体系,完善农村卫生保障服务,加快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