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超 《党政论坛》2009,(23):56-56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2.
小品和大师     
赵丽宏 《民主》2024,(2):42-45
<正>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苏东坡属于多才多艺多情趣的一位。他留下了很多传世的诗词和文章,还有书画。可惜纸张和丝绢都无法遗存千年,我们能看到的他的书画寥寥可数。在中秋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吟咏赤壁的诗词和文章也是家喻户晓。一个文人,能留下千古不朽的文字,实在不容易。现在正活跃在文坛上的人,一千年后有几个人还会被人记得呢?  相似文献   

3.
晏建怀 《侨园》2013,(10):49-49
<正>"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秦少游生于江苏高邮,父亲秦元化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媛,习经多年,家学深厚。不过,秦少游没学其父亲,在儒学典籍中埋头苦读,皓首穷经。他喜欢诗,更喜欢词,晏珠、欧阳修、苏东坡,都是他的偶像。这些偶像中,秦少游最崇拜苏东坡,他曾在诗中表露心迹:"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曾任徐州知州)为结交苏东坡,他煞费苦心。熙宁七年(1074年),25岁的秦少游得知苏东坡将经过扬州,并游览大明寺,特地从高邮赶到扬州,模仿苏东坡的诗风和笔迹,在大明寺寺壁上题了一首诗,并署名苏轼。这一招很灵验,游览时,"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后来,苏  相似文献   

4.
四壁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上,这是文人的一份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粉刷,不曾铺饰瓷砖或墙纸,虽则同样雪白,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闲致。  相似文献   

5.
狄马 《各界》2008,(11):29
从历史的进化观念出发,胡适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一种文学的活力如何,要看这一文学能否充分利用活的工具去代替已死或垂死的工具.""活的工具"就是指活跃在老百姓嘴上的"自然语言".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是:一种文学形式的最初发轫是在民间,一些独具慧眼的文人士大夫看见了觉得好,就把他吸收进创作里面.……  相似文献   

6.
四壁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上,这是文人的一份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粉刷,不曾铺饰瓷砖或墙纸,虽则同样雪白,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闲致。  相似文献   

7.
新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权,它夹在西汉与东汉之间,默默无闻,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这种"视而不见"的错觉,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新朝仅仅维持了14年,寿命太短;二,新朝皇帝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爪"窃国大盗",他篡位自代,为儒家正统所不容.于是,天下群起而攻,历代文人都往他身上泼脏水.但是,这个窃国大盗,却是个十足的"大孝子".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相似文献   

9.
裴春锦  大光 《侨园》2009,(5):42
41岁的白云鹏,已经是沈阳军区小有名气的年轻书法家.他的正式身份是沈阳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干事.他从12岁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已历经20年有余.回顾他所走过的追求书艺之路,有艰辛,也有欣慰.民间有俗语说:"要问收获,先问耕耘".他说,他今天的收获同"耕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帝舜年老快退居二线时,也开始找接班人. 他比帝尧还倒霉,找谁谁也不干.一个叫善卷的说:"我衣食无忧,自得其乐,干嘛要给天下人干事,你根本不懂我的心".说完,逃进深山,后人传说他躲进了今天江苏宜兴的"善卷洞".  相似文献   

11.
一位名家说过:读书治学"脑袋要动,屁股要定".历史学家范文澜亦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两位名家的两句名言,与顾颉刚的治学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顾颉刚,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在学术上颇有建树.他曾将自己的读书治学经验归纳为四个字:"天圆地方".  相似文献   

12.
朱小平 《民主》2013,(1):39-41
自古以来,文人学者常与美食佳肴结缘。究其根源,无非食品文化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罢了。历史上很多名人如苏东坡、李渔、袁枚、倪云林、曹寅、曹雪芹等,不仅擅做佳肴美馔,也纷纷将佳肴美馔写成著作或收集成食谱流传至今。即便如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的鲁迅,在他少年时代写过的《戛剑生杂记》,也曾津津有味地提到过数种菜肴。不少前辈学者不仅是正襟危坐,也有此种爱好和余事,例如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炒肝,便是老报人杨曼青先生(他在  相似文献   

13.
越楚 《各界》2008,(4):3
日前参加朋友的一个生日Party,席间有朋友问我:古人是如何开Party的?我说:中国古人的Party,虽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显得原始古朴,但大多比现代人的Party更有文化内涵,尤其是古代文人的Party,相当于现在作家、书画家的各类"笔会".其中最风光的一次Party,无疑是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做东",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的"曲水流觞"大Party,并为后世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14.
聂绀弩现传于世的照片中,有一张和妻子的合影:他歪头咧嘴笑着,眼神中流露出几许狡黠,酷似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老顽童".与聂绀弩相识的人都说,这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作为知己,作家冯雪峰对聂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他有着儿童似的天真,也有儿童似的狡猾." 上世纪50年代初,冯雪峰奉命组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商榷古代文学编辑室的...  相似文献   

15.
日前参加朋友的一个生日Party,席间有朋友问我:古人是如何开Party的?我说:中国古人的Party,虽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显得原始古朴,但大多比现代人的Party更有文化内涵,尤其是古代文人的Party,相当于现在作家、书画家的各类"笔会".其中最风光的一次Party,无疑是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做东",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的"曲水流觞"大Party,并为后世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16.
种因得果     
正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名臣,成长路上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极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曾国藩到了而立之年,此时他一心想出人头地一展抱负,却不得法,即使身为一个文人,对于当时名目繁杂的学问,他也感到没有头绪难以入手。带着满腹疑问,他去请教当时的太常寺卿唐鉴,彼时唐鉴深受道光帝器重,声名鹊起。唐鉴告诉曾国藩:"学问虽  相似文献   

17.
蔡绪俊 《党政论坛》2011,(23):59-59
苏东坡是北宋时有名的大才子。不仅学者们尊崇他,就连当时的宰相欧阳修也佩服他,皇帝宋仁宗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出了名的苏东坡此时骄傲自大得了不得,谁也不敢得罪他,连宰相王安石也是他经常批判和攻击的对象。他被废为庶民充军海南岛后,在一处荒凉的旧营地的一架山的东半坡开荒种地,从土里刨食糊口度日,缺衣少食,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在他44岁那年摊上了个案子,这案子差点要了他的命。有人说,是王安石陷害苏东坡,正史、野史里都有这个说法,真是这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置苏轼于死地?  相似文献   

19.
唐德刚是胡适的收山弟子,很多地方在介绍唐德刚的时候也说他是胡适的高足,其实唐德刚没有上过胡适的课.但胡适在介绍唐德刚的时候总是说:"德刚是我的学生."唐德刚说:"我没有上过你的课."他就说是"私淑弟子".两人的关系亲密得不得了,有人就说,唐德刚这时候遇到胡适,并给胡适做口述自传,是他的运气好.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对鲁迅来说,还是对时人来说,鲁迅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斗士"(或者说"革命家"、"战士"、"知识分子"),而不是文学家.从鲁迅的思想历程来说,他起初是相信文艺有扭乾转坤的伟力,但在血腥的现实面前碰壁后,他反省并放弃文艺改造社会的原初理想,从而倾向一种激进的、暴力的武力革命,追求一种实际的、有效的最终解决手段.从鲁迅革命观来看,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当之无愧、不必讳言的"革命家".我们今天在反思鲁迅,"拨乱反正"的同时,也要谨防"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