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新兰  ;朱延君 《传承》2010,(36):42-4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伴随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三十年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的成效明显,长期困扰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这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凸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经济理论研究工作中几个有关问题的反思朱继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与这相伴的经济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十五年来经济理论研究硕果...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9,(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方面的巨大成功是坚定与稳定地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向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海南因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代。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从理论与实践上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们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并通过对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训的梳理,为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减少贫困人口等三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人口政策的很大作用:降低了社会抚养比,节省了人口投资,增加了储蓄,为中国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抑制过剩人口和劳动力的增加,减轻了就业压力;提高了人口素质,增加了人力资本,更为重要的是为改革开放成就的取得创造了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侯明 《传承》2012,(1):69-6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而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是始终如一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从“波浪式”前进到“跨越式”发展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非常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此问题他反复作了论述。面临我国经济被长期的“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拖到崩溃边缘的严重局势,在改革开放之初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无疑是正确的。邓小平指出:“可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如何观察、研究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纪之交,要做好民族工作,首先要弄清楚民族工作面临什么环境,从什么高度,用什么理论来观察、研究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我考虑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一、从国际的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来观察。研究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加速走向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进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这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做好民族工…  相似文献   

8.
1.发展战略的理论准备 《经济研究》主编张卓元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中作出如下概括: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经济理论指引下,从中国国情出发,充分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成果,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04,(4):19-20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深刻地指出: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是全球五大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人口问题,是民族地区和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是增强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加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从“两种生产”理论看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人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指出:“马尔萨斯撇开了人口运动的这些一定的历史规律。这些规律由于是人类本性的历史,所以是自然的规律。但仅仅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的自然规律,而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受人类本身历史过程制约的”。恩格斯也从一般意义上分析过人类自身和社会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两段话,明确地指出了人口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人类社会出现后,人类自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问题的提出和划分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而言的,它是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施了投资重点和战略重点东移的沿海战略。它的实施,对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20年来,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不仅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带,而且对推动我国内地改革开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奇迹——我国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巨大成就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新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海外朋友称之为“很了不起的奇迹”。我国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标志是: ——农业生产条件向现代化、机械化转变。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农业生产工  相似文献   

13.
广东人口与户籍管理体制改革探讨李若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广东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令人瞩目的问题。在广东出现的社会问题之一是人口户籍管理问题,为了解决人口户籍管理问题,对这一体制进行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一、人回与户籍管理...  相似文献   

14.
王建国 《前进》2001,(4):27-29
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是我国“十五”规划的战略重点,对于调整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完成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小城镇的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发展了众多的卫星小城镇,减轻了大城市人口、交通、上学、就业等众多方面的压力,也缩小了城乡差别,实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我国改革开放 20年,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和城市周围一些乡镇企业集中,经济发展迅速的县城和乡镇,社会经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具备了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物质资料生产是民族和民族团结的存在与发 展的先决条件,共同经济利益是民族团结的直接动因,以及我国民族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 来解决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论述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里.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提法.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祁一波 《新东方》2007,(12):42-4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提法不仅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五年来在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着眼于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思路。一、促进万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我们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快速发展。"这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谈到,“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密切相关,必须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自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和辉煌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新问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日渐拉大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十五大报告强调,要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这~决策无疑是非常正确,非常及时的…  相似文献   

20.
钟枢 《中国发展》2002,3(2):63-69
当代中国的总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民主与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正是这一历史性变化的重要内容或方面。理论与实践都日益证明:一方面,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为民主与法制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提和背景;另一方面,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以及逐步健全的法制则在更大的程度上构成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