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澳门的公民教育在回归后显得更为迫切,尤其在博彩业蓬勃发展的影响下,青少年的公民教育显得越加重要。澳门的青少年公民教育在澳门政府、社会团体及学校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与自身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的教育特色。对当前澳门青少年公民教育发展的迫切性及内容与方法作出客观评价,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澳门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自尊是一种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动力之源。自尊动机因自尊水平高低而有差异,但只要条件适宜,这种差异可以得到改观。自尊是青少年成才发展、实现自我的不竭动力,在青少年成才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现今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对国家、民族、社会起着重大的作用。为了了解澳门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的状况,以探讨目前澳门公民教育的成效和澳门青少年对澳门社会的认同,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对400位13—29岁的澳门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受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属于中等偏上,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社会责任内容得分较高,女性比男性社会责任感高,但是社会责任策略稍显欠缺。此项研究将对改善澳门的公民教育、领导力教育和素质教育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警务人员另一种职责是预防犯罪及防止秩序失调,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要扮演社会工作者及家长的角色,要有与青少年沟通的技巧,去防止及改变青少年的犯罪念头及行为。澳门警务人员协会筹办的“飞鹰计划”是一项用关怀和爱心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人类工程社会服务。其培训对象是澳门的失学青少年。其培养目的是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磨炼其意志,并增强他们与警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从而避免他们踏上罪恶歧途。  相似文献   

5.
澳门自回归以来,伴随着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固有特色与变化,其青少年思想与行为状况也形成了相应的特点。在此环境下开展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在内容与方式方面也独具特色。这种独具特色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对澳门本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社会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澳门司法警察局和社会工作局的相关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澳门青少年滥用药物问题有逐年严重的趋势,在以往预防与治疗药物依赖的有效工作基础上,在社会新形势下,澳门推出了新的防治举措:强化中央档案系统、服务转型、成立禁毒委员会及"关注青少年滥药工作小组"等.  相似文献   

7.
性与生殖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与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澳门既是开放的国际化城市,也是"社团文化"浓厚的社会,加上新一代的青少年是伴随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成长的,他们的性态度及性相关行为是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而相互作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澳门继续保持"健康城市"的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收集了1338份问卷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分析青少年性相关行为的形成机制,发现当前澳门青少年的性相关行为主要涉及自慰性行为及边缘性行为,性知识相对欠缺。基于知信行理论框架分析,本研究认为在一定的个人社会背景因素影响下,性态度作为性知识与性相关行为的中介变量,受知识获取渠道调节并对性相关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互联网渠道作为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能增强青少年避孕态度对性相关行为的正相关影响;而从学校及父母渠道获取性知识很大可能会出现态度与行为背离的"知行不一"的情况。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性相关行为,保护青少年性及生殖健康,教育者应关注青少年性知识水平、性态度的变化特点以及不同知识渠道的传播对性相关行为的影响力差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志愿服务发展日渐蓬勃,其中青少年的参与人数更是逐年增加。青少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回应社会弱势人群的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对培养青少年自身的价值观和个人成长亦有所裨益。为有效推动青少年志愿服务,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参与动机和阻力,掌握其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模式。此外,透过比较内地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志愿服务的发展现况,期望能够取长补短,因应四地青少年的目标及期望,制定长远的志愿服务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9.
Mentorship Program,澳门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译为“师友计划”,其内容是训练参加者成为青少年的生涯导师,他们的责任是运用自己的经验,协助参加计划的青少年思考人生的方向,他们需要经常联络参加计划的青少年,及与他们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生涯导师会透过此关系,与参加计划的青少年分享成长心得,师友也可以是青少年的成长模范。数年前,教青局把师友计划的理念引进澳门,并拨款给不同的青年服务组织,推动师友计划在澳门试行。其中获得拨款的鲍思高青年村机构邀请笔者为其“成长友伴”计划进行独立评鉴研究,该研究以焦点小组及深度访谈方式进行质性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师友关系的内涵和探讨训练的实施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报告是对穗、港、澳青少年压力释放及形式的实证研究.调查发现,在面对压力时,三地青少年普遍倾向于采取情绪调适的释放方式,社会支持和合理化是穗、港、澳三地青少年都较少选择的压力释放策略.大学生群体比中学生群体更多使用问题解决的释放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澳门刑事责任年龄改革的需要及方向,在参考了一些西方测量身心发展及道德判断的最具代表性工具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来了解澳门青少年于不同年龄水平下的心智发展及道德判断能力的情况。结果发现:澳门10岁以下的儿童进入青春期时,品德操守方面有显著下降的情况,但当他们到达14岁左右,个人品德操守趋向成熟,急速下降情况停滞,而且趋于平稳。而其道德判断能力则表现为随着年龄有显著上升的趋势,直至14岁左右;在14岁以后,他们的此项能力一般处于较高水平。这些随着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主要是呈直线发展的,至14岁渐趋平稳。由此而言,14岁似乎是澳门青少年心智发展的分水岭,澳门政府可考虑以此为刑事责任年龄改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差异接触理论最能解释澳门的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少年之所以违法,是因为在其行为的学习过程中,学到较多破坏法纪的理念而较少守法的理念;在与亲密团体的接触中,他们会被塑造,学习对某一特殊社会行为下定义,变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澳门的偏差和违法青少年有较多的黑社会朋友,与黑社会朋友来往也很多,他们也容易受朋辈的负面影响。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的“偏差行为”及“违法行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香港和澳门青少年由于生活地区的特殊性,在国家认同意识方面比较淡薄。通过对香港和澳门地区不同类型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当前港澳青少年中完全没有国家认同的人数规模是比较小的,但这部分群体呈现出低龄化、扩大化、非理性化的趋向,据此提出国家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跟踪研究和及早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郑玮 《青年论坛》2008,(3):17-19
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其阅读心理呈现较大差异,这是影响青少年阅读倾向的心理基础。调查实践说明,根据青少年阅读倾向分析其阅读特点,有利于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因材施教,引导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的调查,目前我国有网瘾的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除了现有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在目前无网瘾的青少年中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并且网瘾青少年数量的有增无减是无可置疑的,所以对于网瘾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关注也应是与日俱增的,根据陶宏开素质教育亲子互动夏令营的实证研究,从当前家庭教育的角度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龚为纲 《青年探索》2006,1(6):34-37
本文在对1146名青少年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代青少年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现状与变化态势。发现:随着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阶段的提高,他们的劳动态度有消极化态势,劳动价值取向有逐渐模糊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金文浩 《黄埔》2013,(5):63
7月19日至23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秘书长郝一峰赴澳门出席了2013年度海峡两岸"民族心、中华情"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并访问香港。海峡两岸"民族心、中华情"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由澳门辛亥·黄埔协进会主办,已成功举办6届。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35名大中学生,在澳门进行了复赛、总决赛。郝一峰副秘书长担任总决赛主礼嘉宾、评委,并为获奖学生颁发了奖状  相似文献   

18.
桂华  龚为纲 《青年论坛》2007,1(1):22-24
本文在对1146名青少年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代青少年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现状与变化态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阶段的提高,他们的劳动态度有消极化态势,劳动价值取向有逐渐模糊的倾向。这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澳门博彩业发展迅速,导致不少服务行业的职位需要轮值工作,这就导致了家庭中父母之中一人或者两人都需要轮值。由此引发我们去探讨澳门青少年偏差行为与父母轮值工作模式以及管教模式之间的关系。根据探讨的结果我们建议政府为母职设立津贴,增加托儿服务、增设日夜间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当然,父母也要增进与子女的沟通,尤其是父亲要更多地参与管教子女。  相似文献   

20.
张德聪 《青年探索》2017,(4):90-101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湾地区青少年在"休闲活动参与"意向上的现状与倾向,以及不同背景的青少年之间的差异表现,为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编的《台湾地区青少年意向调查研究问卷》为研究工具,并以全台湾2014学年度在校全日制的4,637位初、高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同时使用描述统计、t考验、单因子多变项变异数分析、卡方检定、事后比较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归纳如下:台湾青少年对"休闲活动参与"意向,在性别、学制、居住地区等背景变项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休闲态度及休闲阻碍会因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异;休闲态度、休闲阻碍及休闲效益会因学制别的不同而有差异;休闲态度会因居住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依据本研究的结果提出的具体建议可以作为家长或者教师开展青少年辅导工作,以及政府制定相关青少年政策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