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误区是指人们在认识上长期形成的还没意识到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错误思想和观念,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涉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初步解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除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以外,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世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的产物。本文试图从后者这一新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雁 《学理论》2012,(21):41-42
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代背景、生长环境、时间长短等几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对佛教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行历史的考察,找出它们的异同,并以佛教中国化为借鉴,看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是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梳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和流变,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维度,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又是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具体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这两个维度的扩展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再中国化"及其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的过程。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能止步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必须“再中国化”。这个“再中国化”,将是中国整体现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与融合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在世界中的地位而不是世界哲学在中国,是中国民族哲学传统哲学现代性转换,是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的过程。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能止步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必须"再中国化"。这个"再中国化",将是中国整体现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与融合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在世界中的地位而不是世界哲学在中国,是中国民族哲学传统哲学现代性转换,是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刘奔前 《学理论》2009,(12):18-1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的实践分析,不仅有助干我们从理论上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诉诸于实践。实践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实践的方式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正确的方向,在不断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现实需要,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蒋依平 《学理论》2012,(10):10-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纵观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考察,应处理好利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在当前中国,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在结合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实际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邓磊 《理论导刊》2008,(6):7-10
邓小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者,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探求者.他在实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6)
不同国家现代性的建构形式必然相异,中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表现形式,过程中更是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指导而开展。文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进程进行论述,归纳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关联的时间坐标。其次对中国现代性建构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作用加以总结。确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具有帮助价值择定和推动文化转化的特殊作用。最后,以动力作用为视角,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之间的作用逻辑,再次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克服错误倾向、解决中国问题,进而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赋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特征,这个过程体现出中国实践与民族个性相结合、人民理论与科学思想相结合、开放包容与无限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特点的分析,可以引起对于如何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即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构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机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最早举起反对本本主义的大旗,最早发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号召,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命题,明确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毛泽东进行卓越的理论创作,最优秀地集中全党的集体智慧,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0)
现阶段,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需要不断进行探究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为坚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为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道路为民族文化大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力为以民为本。文章主要全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国特色,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得益于有一个强大的支撑体系的存在,这一支撑体系由一大根基和三大支柱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实根基——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支柱——思想武器.动力源泉.民族基因,这一支撑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在这一体系的支撑下,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文华 《学理论》2010,(10):78-78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大陆学术界正蔚然成风,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梳理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与分歧,但同时也存在若干共同与相似之处。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展开一些比较、对话与交融也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自身独到特点:在已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显示出逻辑上的承前继后性;突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整体研究强化情况下的弱化趋势。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必要加强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素华 《理论视野》2007,(10):17-19
"两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创阶段的代表作。《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国化的典范,《矛盾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既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本土化提供了条件,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消极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另一方面要警惕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在扬弃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