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宝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科学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以说,它是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进一步阐述和发展,包含着深刻、丰富的哲学思想。与《提纲》一样,它的核心是实践观点,实践观点贯穿于通篇著作。如果说,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把实践引人认识论,使实践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那么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实践观点也是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新世界观—"新唯物主义"的奠基性文献。在《提纲》中,马克思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以往的一切旧哲学的局限性、不彻底性,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推开了认识人类历史奥秘的大门,提出了对社会历史中一系列重点问题的理解,形成了"新唯物主义"的基本构想,开启了哲学史上革命变革的序幕,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标志马克思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超越的那些思想,在此之前,主要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出现.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是一个过程,在一个时期,曾经存在对费尔巴哈的误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仅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也批判了唯心主义.它强调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结合,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扬弃.只强调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1)
要真正走进马克思哲学视野之中,有必要对费尔巴哈哲学进行重新解读。《巴黎手稿》是最重要的文本,部分研究者对费尔巴哈的哲学地位存在着双重误读。其一,认为马克思高度重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误以为费尔巴哈理解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其二,在解读《手稿》时忽略了马克思阐述的劳动实践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化"。这有悖于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劳动辩证法的历史发展逻辑。前者导致了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被高估,后者导致了马克思哲学的被低估。马克思在随后发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鲜明地提出了区别旧唯物主义的"革命的实践"观点,系统地阐明了劳动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常被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基本成熟的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被认为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的产物,是前马克思主义的.其实二者的基本精神和思想观点完全一致.只是马克思虽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却把这些思想误认为只是对费尔巴哈工作的继续,是属于费尔巴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穿着费尔巴哈外衣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脱下费尔巴哈外衣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走出人本历史观的思想境地,开始进入科学历史观的大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所认为的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费尔巴哈在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上的错误与原因,并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阐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常青青 《学理论》2012,(4):53-54
马克思确立的"实践"观点构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第一次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它体现革命性和时代特征,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为基础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开始与旧唯物主义彻底决裂,形成了自己新的世界观,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5)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哲学形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二、三、四条的重新解读,分析贯穿于其中的"实践""思维"等理论内涵,运用语义分析和逻辑推演的方式明确《提纲》这三条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在反对宗教、反对思辨哲学的斗争中,以人来代替自我意识,以人的本质来代替神的本质,重新确立了人在哲学中的地位。这对早期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这样,由于费尔巴哈未从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并未超出以往哲学家的抽象的人的观点。马克思就认识到费尔巴哈理论的这一缺陷,并对此展开深刻的批判,形成了他的人学思想。主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著作中分析马克思的相关思想。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
马克思为阐明自己的新世界观,写下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其蕴含的实践观,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原理以及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改变世界的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部永不过时的经典作品,它以精辟而又犀利的语言,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思想,进一步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的论述内容科学而有深度,它有力批判了旧唯物主义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等错误思想。其中展现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对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学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奠基之作和初次表述.通过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与《提纲》实践观的基本要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成熟著作"实践观的经典论述进行双重文本对照,可知《手稿》不仅先于《提纲》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框架,而且包含着比《提纲》的实践观更为丰富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说,《手稿》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初次表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架构在《手稿》中已接近形成,《提纲》是《手稿》中初步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着诸多关于群众史观的思想,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从历史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维度把握人的本质;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实践活动是人民群众与环境辩证关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改造世界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论》是一部借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形式,简明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恩格斯把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附录,是这一著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认真学习这一著作,我们深深体会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马恩选集》第1卷48页),全书到处显露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点。首先,《费尔巴哈论》一书中,恩格斯论述了德国占典哲学终结的原因以及马克恩主义哲学的产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我们知道,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革命的性质,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唯物主义,但是它们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国内多被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传统教科书意义上的“新唯物主义”.重读《提纲》的第一条,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新哲学,肯定了唯心主义从而发展了人的能动方面,批评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只从客观和直观方面来理解现实的片面性,因此,应将《提纲》的哲学思想解读为“实践主观能动主义”或“主观能动实践主义”.这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在于突显和阐扬马克思哲学的人的内在主观本质力量和外在实践本质力量的统一.这一新哲学的“党性”立场,即“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一哲学思想的自我来源,即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巴黎手稿》.  相似文献   

17.
纯哲学语境的理解方式使近百年来的研究者多认为《巴黎手稿》的主题思想是人道主义及异化劳动理论.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同,研究者在对《巴黎手稿》的评价中形成了成熟论和不成熟论两种代表性观点,皆与《巴黎手稿》原生态思想不一致.《巴黎手稿》原生态语境是经济哲学,"经济"内容无法绕开,主题思想是质疑和批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巴黎手稿》中存在诸多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的问题:费尔巴哈哲学的改造问题、人化自然辩证法问题、私有财产资本化的内在机制问题、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异化劳动理论的政治经济学论证问题和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问题.理论缺陷的存在促使马克思继续在思想上进行探索,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篇文献一样,《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也是弥补《巴黎手稿》理论缺陷的标志性文献.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两部著作是什么关系?近年来,国内学界出现两种相互对立的甚有影响的观点,即“转换”说和“借代”说。“转换”说认为,从《手稿》到《提纲》,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发生了转换,《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马克思的1844年和1845年的几篇著作为依据,论述了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部分中,马克思论述了劳动和人的本质以及历史、人的意识等的关系,已经以人本主义的话语开始了对科学实践观的不自觉的建构。后在《神圣家族》和《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对此进一步加以提炼和深化,终于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物质生产作为实践的基本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实践观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重新解读马克思《提纲》的哲学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解读马克思《提纲》的哲学精神实质丛大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国内的实践唯物主义派别的主要文本根据。尽管该派内尚存诸多分歧,但基本点大体一致:把《提纲》中的哲学思想视为唯物主义的新形态,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和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