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比利斯事件是在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与公开性的背景下发生的,与格鲁吉亚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同时,由于格鲁吉亚领导人不善于处理群体性事件,从而使矛盾激化,最后不得不动用武力解决.第比利斯事件对苏联解体有很大的影响,使苏联政府今后动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成为不可能,极端民族主义在此后也有了迅速发展,其教训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2.
自甲午战争后,台湾问题始入中俄关系视野,在新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中更存在着明显的"台湾因素".在苏联存在的69年内,苏联政府始终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但是在利用"台湾因素"方面却几欲诡诈,为已所用.  相似文献   

3.
简论苏联的犹太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犹太民族作为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其命运是悲剧性的。在长期的流亡和迁徙过程中 ,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世界各地。沙皇俄国是一个地域横跨欧洲和亚洲的大殖民帝国 ,在这个被列宁称为“各民族人民的监狱”的大帝国中 ,犹太人的处境是极其悲惨的。苏联同样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 ,由于苏联政府在民族政策上的严重失误 ,苏联犹太人的际遇是有失公平和公正的 ,因而导致 2 0世纪 70年代后在苏联犹太人中间产生了较大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年     
3月底南斯拉夫政府通过苏联驻土耳其大使,向苏联政府提出两国间建立经济关系的建议,并提出为此目的开始就下述问题进行谈判: (1)缔结一个贸易协定; (2)缔结付款协定; (3)在双方首都设立商务机构。  相似文献   

5.
苏联政府环境治理的失败,成为20世纪80年代公众大规模参与环保的直接诱因。随着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绿色"新思维对公开性、民主化的倡导,原本单纯的环保公众参与渗透进越来越多的追求民主变革的复杂政治诉求。持不同政见者借助政治敏感性较低的环境议题持续向政府施压,环保公众参与日渐带有强烈的泛政治化倾向。环保公众参与影响和"掩盖"下的民主民族运动,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颠覆和国家解体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苏联史就是现代史的同义语,只有把苏联包括在内才有可能书写20世纪的世界历史;苏联的存在对20世纪世界历史的事件序列和结构,对国际体系,对文化关系和微观环境(不只局限于苏联),对政治和社会话语,对有关政治、经济、社会理论的形成,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能把苏联史错误地理解为苏联疆域内的历史,也不能理解为现代史部门内众多国别史中的一部,因为苏联史同时显示出欧洲和全球的维度,波及西欧和欧洲以外的社会乃至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因此,本文在兼顾欧洲背景的情况下,试图突出苏联史的几个主要线索,如人口损失、暴政、非斯大林化、苏维埃社会国家、合法性基础的改变、社会的转变、帝国的形成等,并探讨了与苏联现代化和工业化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拉沃奇金是苏联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二战期间,拉沃奇金设计的飞机以其优异的性能,如功率大、机动性好、火力强等而闻名。二战时期苏联王牌飞行员阔日杜布(战绩62 架)、波克雷什金(59架)、科夫赞(28架) 等都是驾驶拉沃奇金设计的战斗机取得了辉煌战绩,他们对拉氏飞机赞不绝口。二战期间,在三大设计局中他名列第二,战斗机总产量达到23000多架。二战后喷气飞机的研制中,拉沃奇金  相似文献   

8.
顾坚 《南风窗》2012,(15):77-79
此番土耳其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充当急先锋,主要是因安卡拉不愿西方再次主导地区问题的解决,而希望自己发挥更多作用,以便实现建立地中海大国的目标。6月22日,土耳其美制RF-4E侦察机在土耳其-叙利亚交界的海域被叙利亚防空火力击落。历史上因飞机被击落引发的纷争并不少见,如1983年苏联击落韩国客机事件,当时苏联和美韩各执一词:苏联称是伪装成客机的间谍飞机,美韩则咬定是苏联无视人命制造的悲剧。今天的历史颇为相似,叙利亚坚称是对侵入其领空的土军机展开"自卫",土高层则在起初承认军机可能无意中误入叙领空之后,坚持飞机是在远离叙领海的国际空域被击落的。  相似文献   

9.
1983年,美国和苏联围绕“韩航事件”的互动使其发展成一场特殊的“危机”。里根政府的危机管理既体现谨慎的克制,又展示愤怒的宣传,这种在“克制”和“愤怒”之间的平衡是这场危机没有全面升级的重要原因,但仍极大增加了苏联在道义和制度层面的国际压力。在此次危机中,两国主管部门之间存在不对等及特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双方对危机事态的判断出现差别。“韩航事件”扭转了美苏关系松动的势头,实质性地提前冻结了美苏军控谈判及其他合作的进程。在危机降级过程中,美国希望持续施压的同时,主动试探对苏“务实的重新接触”,抓住时机,提出恢复低层次合作,得到苏联有限的积极回应。美国的这一举措有助于双方在高度战略互疑的形势下维持最基本互动,不至于双边关系脱轨。此次危机管理产生的积极成果是1985年美苏日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所签署的备忘录,以及1986年三方开通新的航空通话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将第三世界当作与美国争霸的砝码,加紧扩张、渗透和争夺。过度扩张不仅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和消极影响,而且也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恶化了其国际环境,毁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苏联的声誉,并最终拖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两年的国际政治相继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以下两个事件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在观察亚太地区的未来时,这些现象作为前提条件首先需要加以考虑。 1.由于苏联的解体,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时代(冷战时代)已实际结束。 ("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两大结构已不复存在,各种力量重新组合,世界正朝着复杂的多极化格局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吉拉斯事件"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吉拉斯与铁托在南斯拉夫改革道路上的分歧代表了改革苏联模式的两种思路,即是通过激进的民主方式彻底摆脱苏联模式,还是进行有限改革以适应现实需要。吉拉斯倡导的通过加速南共联盟"消亡"的方式来摒弃苏联模式的主张有其严重缺陷,而铁托有限改革苏联模式的做法也为后来南斯拉夫政治危机埋下了隐...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垮台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苏联垮台的原因、经过和后果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研究者的注意,这并非偶然。俄罗斯的出版物关注的主要是这一问题的政治经济方面,强调生产组织模式不能应对科技革命的挑战,这导致苏联经济失去了以往的发展势头,经济停滞,社会和民族问题尖锐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自由思想——21世纪》杂志2002年第1期刊登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后苏联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学副博士阿.弗.马雷金撰写的《独联体:十年总结》一文。此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审视了十年来独联体走过的曲折道路,分析了独联体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评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趋势。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评估国际战略形势的视角看,2008年堪称是"9·11"以来最有特点的一年,其在国际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可能要超过因"9·11事件"而著称的2001年,堪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的1991年相提并论.对这一点,可能还需要经过一代人左右,才能看得更清楚.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大量苏联时期档案的解密,俄罗斯国家制度的改变,导致了剧变后俄罗斯的苏联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来看,苏联史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档案成了苏联史研究的主要依据,档案材料的大量公布使一些回忆录、政论作品中有些提法的可靠性大打折扣,使以前不太清晰的历史事件更加清晰;研究苏联史的方法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苏联历史上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也不再是一个声音、一种腔调.  相似文献   

17.
大卫·科茨 (DavidKotz)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知名左翼学者。他对国际政治经济特别是苏联问题、美国社会问题等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其研究苏联问题的新作《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制度的消亡》 ,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 0 0 4年 11月 2 3日 ,科茨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政治学所和欧洲所的邀请 ,与中国一些学者进行了座谈 ,这是科茨教授时隔 2 0年后第二次访问中国社科院。在会谈中 ,科茨教授就苏联解体谈了自己的最新看法 ,同时还就美国左翼及美国国内的政治现状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的两篇文章是大卫·科茨的谈话整理。  相似文献   

18.
俄总检察长调查时神秘死亡 俄《自由媒体》报称,有关苏联黄金被偷运出境的说法一直在俄罗斯流传.按照这一说法,苏联政府曾靠出口大量石油积累了数目可观的美金,随后这些美金被换成黄金.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批黄金却被一群在苏联和俄罗斯掌权的不法分子“瓜分”,并被他们私自运往国外. 按照一些俄媒体的解释,这些不法分子在“新俄罗斯”仍有很大影响力,这起罕有的“窃国大案”很难展开大范围调查.直至2002年,这事才真正迎来了某种转机.2002年11月,参与该问题调查的俄罗斯国家杜马反腐败委员会的谢尔盖沙舒林在俄杜马全体会议上,介绍了该问题的初步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初,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因南奥塞梯争端发生激烈军事冲突,格鲁吉亚军队遭到惨败,俄罗斯随后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俄格冲突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反响,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本刊记者就这一事件采访了长期研究苏联—俄罗斯问题和世界战略形势的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俞邃教授,他对俄格冲突的缘由、实质和影响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下面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戴木才 《南风窗》2011,(15):4-4
"8·19事件"和苏联解体20周年正在来临。20年来,人们一直在反思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历程。在这一时刻,进一步深入总结其深刻教训,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我们一直说,无产阶级政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