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据统计资料,现今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60亿,其中约近半数居住在城市;在全球,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从 1950年的 64个增至 1993年的 316个 (其中我国占 1/10); 800~ 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23个 (其中我国有 3个 )。另据有关专家预测,进入二十一世纪不久,我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事实上,现在实际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占了我国总人口的 45%左右。城市化的高度发展,正在我国形成“城市综合症”。首先是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缩小,城市绿地减少。其次是交通拥挤,乘车困难。这些均已成为困扰城市市民生活与制约城市发…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协公报》2003,(2):37-41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全世界有1/2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围家.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  相似文献   

3.
北京是一座近两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北京市垃圾的产生量以4%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生活垃圾的处理与消纳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锋  李军鹏 《前进》2006,(1):27-28
城镇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化的另一种表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如果说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一种内向式的引力过程,不应忘记城市化过程还必须包括诸如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和城市带动的外向式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5.
李静洋 《前进》2014,(12):58-58
<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亚里士多德说得好:"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因为在这里,作为现代文明的体现,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体面、安全和有品质的生活。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6%,意味着有超过半数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但是对于47.4%的人来说,城市生活仍然是一个还未实现的梦。事实上,同时生活在城市的超过半数的人口并未同等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他们中有为数不少的人仍处在农村迁移进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人们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一个地区、文化、科技和信息的中心。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的迅速发展,有害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城市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如何在加强城市建设的同时重视城市环境质量,提高治污能力,保持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城市有了飞跃的发展,至1997年,我区共有建制市19个,城市总人口128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8.3%,其中非农业人口394万,占全区非农业人口的52.9%,按城市规模分,人口50-100万人…  相似文献   

7.
浅议城镇化     
公沛龙 《当代建设》2003,(6):18-18,6
城镇化是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大批的人口从农村(农业)中分离出来,进入各级各类城市(镇),从属农业以外的其它行业的工作,从而全面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水平,它应包括:第一是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即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转移和农村人口由城镇的空间转移,第二是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城市地域的扩展,包括原有城市建成区扩大,新的城市地域,城市景观的实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第三是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1、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包括市区(镇)人口和郊区人口,…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城市灾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吉顺 《中国减灾》2001,11(4):56-57
城市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对城市功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事件。城市由于其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各类生产、生活设施的现代化及广大民众对公共设施的依赖,使城市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更为突出。一旦遭受重大灾害,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7.8级地震,顷刻之间使这座具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毁坏殆尽,死亡24.2  相似文献   

9.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的文明程度。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投资人口的全面发展。党和政府不断倡导提升国家的软实力,而软实力的本质正是国民素质和形象。国民素质应该具备五种表现:一是责任意识,二是文明风范,三是开放心态,四是包容品质,五是创新精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全国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市人口迅猛增加,新建城市不断发展。在城市的增加人群中,包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因而城市民族工作的任务愈来愈艰巨。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城市少数民族的作用谈些粗浅看法。一、城市化的发展,加速城市走向多民族的社会所谓城市化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城市文明在社会生活中的扩张,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变迁过程。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工业革命的…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中深化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认识,理顺推进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思路,十分必要。一、城市化的重要性。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历史潮流。21世纪是城市大发展的世纪,它的前期是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和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期。城市化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城市现代化是新世纪我国城市普遍追求的目标。结合江苏实际,研究推进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对策,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二、城市化内涵丰富。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包含:(1)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方式工业化,非农业经济比重上升;(2)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市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提高;(3)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新城市产生,旧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城市布局趋向合理;(4)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5)城市生活方式日益普及,农村人口生活城市化。由于在统计时,以按户籍统计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城市化率,故容易只重视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这一数量指标,而忽视城市化的其它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徐祖荣 《人权》2009,(1):54-5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怀着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与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中破户籍制度的束缚,不顾流动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早在2000年,中国流动人口总数就达1.4亿,  相似文献   

13.
李云 《群众》2007,(11):36-37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另一方面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因此,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选择。但是,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却是一个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北京是一卒近两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近年来产生生活垃圾已达600多万吨,并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北京市陆续发布了《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等 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实现湖北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湖北城市化研究报告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课题组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城市贫困及其治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失业与城市贫困是当代社会的两大难题。十八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私有制和市场化发展带来的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的扩大,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一部分人,造成生存危机和生活困境,使社会出现贫困阶层。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以改善,对解决失业和城市贫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状况正在加剧。据国际劳工组织分析预测,到2000年,全球城镇居民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全球因失业造成的城市贫困人口将达到10…  相似文献   

17.
一、城市化是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关键城市化是指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对中国经济跨世纪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1、城市化是世界潮流。联合国提供的资料表明,全球正在迅速城市化。195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9%;1995年则上升到45%;2025年将达到65%以上。在世界城市化的大潮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发达国家更快。从1950年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由4.47亿增…  相似文献   

18.
杨成光 《人民论坛》2013,(8):235-237
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优美宜人的活动与生存空间。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基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城市人口、城市经济、资源利用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拟生态城市建设作简单的概述,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农民工工资与城市生活成本的无关性、农民工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城市病的不敏感性、以及大城市居民中劳动人口很大的迁移成本等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大城市工人丧失了向厂商索取较高名义工资以补偿其较高生活成本的能力,大城市工人较高的生活成本很难实现向厂商的传导和转嫁。此时,厂商享受着大城市较高的聚集经济带来的高效率,却不用对工人较高生活成本进行补偿。这种市场失灵,是生产与人口在大城市过度集中问题产生的市场内生性原因,而政府对大城市的倾斜性投资政策,可以加重过度集中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人口压力,要有新的对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方在亚洲,而在亚洲,中国和印度又是快中之快。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50%。如今,中国有6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0万,可整个欧洲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35个。面对如此庞大的城市人口,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树立城市的文化、塑造城市的精神,正在成为社会最关心的课题。在这些居住、工作在城市里的人口中,还有1.53亿是农民工,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仍在农村,所以说,城市问题实际也是乡村问题,城市形象就是全社会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