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实现了思维方式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的飞跃,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以“一分为三”为视角,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可以具体诠释为:(1)不A不B:无偏无颇;(2)亦A亦B:和谐并进;(3)A而B: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理性区分为二元对立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阐析了两种理性在政治中的作用和运用.由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具有不同的特征与指向,二者往往呈现由二元对立走向二元对抗的紧张态势.理性在政治中的正确运用,就在于根据中和原则化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紧张.中和原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不A不B、亦A亦B、A中有B,等等.  相似文献   

3.
宋文平 《学理论》2009,(11):145-146
“A而不B”格式是由连词“而”和否定副词“不”前后嵌入意义相反、相近或相关的两个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构成的,整个结构的层次是否定副词“不”修饰“B”,“而”连接“A”和“不B”。它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可以在句子或篇章中并列对举使用,并且还可以独立运用。在现代汉语中这种格式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本文将着重分析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冯友兰、韦政通、朱伯崑、田浩诸大家,均误认中国哲学中有一个"功利主义"的传统.实际上中国哲学家根本不倡导"西式功利主义":他们不主张以"义"为手段,不主张以"动机"为手段,不主张以"利他"为手段,不主张以"利物"为手段."一人遂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这才是中国哲学看待一切问题的坐标.中国哲学讲功利,但必把群体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个人功利的位置上,亦必把天地万物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人类功利的位置上;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立足"宇宙背景"谈"功利",优先考虑"天地之利"或"大利".这就是所谓"大利主义"."大"是中国哲学考量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撤掉这个"宇宙背景",则中国哲学失其为"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失其为"中国思想"、中国学问失其为"中国学问"矣."大利主义"完全不可用"西式功利主义"去解读.  相似文献   

5.
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内容的"恕"道原则是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儒家立身行事的重要准则."想"道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将心比心的方式来践行"仁".孔子强调对"恕"道要"终身行之"."恕"道不仅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准则,对它的遵守应以"不违仁"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学120多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学派的争鸣,仅仅是在不同时期管理主题变动下研究潮流的变迁,这种变迁可以凝练成一个以政治-行政两分的"威尔逊-韦伯"范式为轴心、以时间、历史事件和学科厚度为坐标系的"呼吁行政"与"改造行政学"交织演进的双螺旋模型.在螺旋演进中,形成了研究潮流A、B、C、D、E、F.在未来的20年,我们将面对潮流G的冲击.鉴于第一、二次明诺布鲁克会议推动、预示了潮流E、F的到来,我们在统计分析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资料的基础上预测了研究潮流G将会是"治理"+"呼吁"+"改造"≈"治理的绩效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7.
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主客相融、亦主亦客,集本心与天理于一体.王阳明"致良知"命题的经典诠释,就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良知,去与经典文本意义中体现出来的圣人的良知相交融.从了解经典文本的符号意义,进而了解经典文本意义中的"理".最终达到对于圣人良知的体悟,实现自己的"良知".从这个意义上说,"致良知"就是"良知"致"良知".  相似文献   

8.
"科斯定理"不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仍以科斯的养牛者与农夫的例子为例,同样运用新古典的方法,从养牛与谷物生产的边际收益均等于边际成本;养牛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谷物生产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谷物生产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养牛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三种假定,分析了十种情况,证明即使交易费用为零,不同的产权界定也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果,亦即"科斯定理"是不成立的.同时,要指出的是,"科斯定理"的证明中存在着推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处于城市边缘地区或者被城市包围的农村社区变成了"村改居"社区.这些"村改居"社区"非农非城""亦乡亦城",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地域,为社区治理带来诸多问题.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居站分设"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影响,试图为寻找这类特殊的过渡型社区治理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名言叫难得糊涂,它出自"扬州八怪"郑板桥之口.不过,郑板桥所言"糊涂"有其特定含义.糊涂与清醒本在一念之间,人谓之糊涂,自谓之清醒;自谓之糊涂,人谓之清醒,亦真亦假.实际上,郑板桥自称难得糊涂,却是种清醒的认识,是对现实的讽语,幽默而又深刻,令人回味无穷.我们不难从中理解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但现今许多人置郑板桥品行和思想不顾,任意解释,甚至曲解它,使之成了装东西的筐.他们所推崇的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就是装糊涂.  相似文献   

11.
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与首轮建设名单相比,第二轮建设名单中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不再有"A类B类"的区分。  相似文献   

12.
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与首轮建设名单相比,第二轮建设名单中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不再有"A类B类"的区分。  相似文献   

13.
去过安徽桐城者,想必总会铭记其中一景--"六尺巷".这条极为平常的小巷名扬古今,是因为它流传着令人常思常得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得知家人与邻居为建围墙而争地皮一事,并向他求助时,遂修书一封,题诗一首日:"千里修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劝导家人忍让为上.张英身为朝廷高官,却不像某些权贵那样,依仗权势为家族争利,反而采取了谦让不争的态度,教育家人要淡化与他人的争斗意识.家人亦深明大义,将待建的围墙退让三尺.邻居为张英的官德感动,遂将正欲修建的围墙退让三尺.于是,两家的围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小巷.从此两家不争不吵,和好如初.后来,这条"六尺巷"就成了互谅互让之美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虚拟亦或虚拟现实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项前沿分支技术,它是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学界对有关"虚拟现实"问题的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学界研究内容概述如下,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金雪 《各界》2009,18(11)
大千世界的颜色种类繁多,每种颜色都具有其独特的物理属性,同时又传达了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多寡不一,分类各异.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却不很大.如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 (红),white (白), black (黑), green (绿), yellow (黄), blue (蓝), purple (紫), gray (灰), brown (棕). 这些基本颜色由于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在视觉,心理和文化内涵上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亦不尽相同.这篇文章从翻译的角度对"红色"即英语中的"red"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总结了它们的褒义、贬义和其它用法及译法.  相似文献   

16.
"诉的利益"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法德日等国以及我国的台湾、澳门地区的民事诉讼法中都有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亦形成了诸多判例。"诉的利益"在功能方面逐渐由消极方面向积极方面转化,在扩大纠纷的可诉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英美法系国家,诉讼理念为事实出发型,无"诉的利益"概念和理论,但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有利益衡量的标准,因此,在纠纷的可诉性方面有着无限的扩张性。  相似文献   

17.
《左传》载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历代学者训释"则以观德"皆聚焦于"则"字,且以后世的道德观念训释前人,不甚恰当.西周初年"德"的观念更为重要,"德"既源自上帝、祖先神又开始与积极主动之"敬"的观念相融合.周公"则以观德"是"仪式刑文王之德"的产物,周公所制礼乐(礼则)源自文王虔敬上天、恭敬人事而形成的"德型"."德"为"则"之根源,"则"为"德"之具体落实.周公制礼作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以制度典礼(礼则)落实文王之"德型",由此永葆天命.从文王树立"德型"到周公"则以观德",世俗化、人文化的礼乐制度逐渐成为维系当时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与手段,政治秩序、社会准则与思想文化的道德化发展路向亦由是得以奠定.  相似文献   

18.
源于"治理"范式的理论阐释,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从"良政"向"善治"的逐步跨越."良政"就是"开明政治"的表现模式,亦即精英政治与诱导式民主相结合的产物."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即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合作管理中的最佳状态表现.本研究以近年考察过的18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治理结构、投票过程和治理绩效,将关于"治理"范武的研究从官方思维走向草根视角,以加深对中国培育草根民主和建构和谐社会过程艰难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娄伟 《瞭望》2000,(50)
近日,继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龙头、纯 B股企业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增发不到 4000万 A股后,另一家纯 B股企业山东晨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发行数量不超过 7000万 A股。这标志着中国证监会有关 B股公司增发 A股的试点工作进入了深化阶段,也使 B股市场在经历了上半年的红火之后,再度为人关注。 增发 A股: B股企业的又一热点 由于 B股市场存在的种种不足, B股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融资功能较弱。据悉,为了进一步激活 B股市场,也是为了使条件较好的纯 B股公司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中国证监会准备先以 4家 B股公司…  相似文献   

20.
伊方 《瞭望》1985,(51)
这里发表的《说A和B》,是王蒙给国内报刊写的即将发表的一篇杂文。文中所谓的“A”和“B”,在某些人的词典中亦即为“放”和“收”。海内外都有这样一些朋友,他们对中国文坛是在“放”还是在“收”,似乎过份敏感,每每作出“股票行情式的预言或报道”,因为是捕风捉影的,所以也就离实际太远。不知读者诸君读了王蒙这篇杂文后,会感到几分幽默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