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腐败”:不可小视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腐败"是个尚未来得及收入<辞海>的新名词.社会学上的"亚腐败"和医学上的"亚健康"颇为类似."亚健康"是说人的健康状况介于健康和非健康之间.和"亚健康"一样,"亚腐败"也是这么一种状态,说他腐败了吧,他还真没搂没贪没占没卖官买官:说他没腐败吧,他还真的利用职权之便享受了一些在老百姓眼里,在纪律规定面前不应该享受的东西或是干了一些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黄和平,驻宁某团侦察营营长,一米八零的个头,脸庞黝黑,浓眉大眼,不胖不瘦,是个标准的"帅哥"。你说怪不怪,他自从2001年到委内瑞拉"猎人学校"留学以来,那"好事"就像"扎了堆"似的一桩接一桩地向他飞来。先  相似文献   

3.
阎长贵 《党史博览》2006,(6):36-38,41
自1967年8月30日,王力、关锋被"打倒"后,在近40年的时间里关于他们的书籍和文章中,在谈到错误和罪行时,几乎无一不说他们鼓吹"揪军内一小撮"."揪军内一小撮",也确实是他们被"打倒"(确切地说是被"抛出")的根据之一.然而,"揪军内一小撮"究竟是怎么回事?其来龙去脉怎样?这是研究"文革"需要探讨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左右为难     
正我正在办公室赶材料,有两个中年妇女进来找赵局长。这段时间,市里正开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活动,我忙热情问她们有什么事儿。年龄大点的妇女说:"我们是赵局长的老乡,找他有点私事儿。"我忙领她们去了三楼赵局长的办公室。我敲开门,满脸笑容地对赵局长说:"赵局,您的老乡来看您了。"赵局一脸茫然,对那两个妇女说:"我好像不认识二位。"那两个妇女进了办公室,笑着说:"我们是来替四海酒楼要账的,不说是您的老乡,会找到您吗?"我一听头都大了,看到赵局长在瞪  相似文献   

5.
与"一大"代表的情谊 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主持的新政协,作出了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决定.会后,毛泽东把山东代表马保山找去,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革命胜利了,不要忘记老同志.你们山东应当把'一大'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的情况搞清楚,应当收集烈士的遗物,将来好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为帮助找到二人下落,毛泽东又向马保山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特征:"王尽美长得瘦,细长条,长瓜子脸型,单眼皮,耳朵特别大,讲起话来沉着大方,很有口才.  相似文献   

6.
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官员死后见到阎王,自称生前是一个好官,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没有任何贪腐和过失。而当阎王问他有什么作为时,他却无言以对。于是,阎王怒斥:"你身为官员却求全自保,该办的事情不办,该断的案子不断,该上报的问题不报,岂不是负国负民?要是这样,我们还不如在公堂上立一个木偶,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要知道,无功就是过,不干更是过。"  相似文献   

7.
艾迪 《党课》2013,(7):100-101
30多年前,只读过四年小学的他还是一个工厂里面的工人,有一天,热爱写作的他偷偷地将自己的一篇童话处女作寄给了上海一家出版社。在邮局寄稿件的时候他还在想:要是童话还不行,就该试试写相声了。结果春节前,他果真收到了出版社的退稿信。  相似文献   

8.
汪金友 《实践》2009,(3):55-55
近年出了个新名词,叫"又好又快".什么"又好又快"?经济发展"又好又快".过去是"快"字当头,现在是"好"字当头.于是,"又好又快"便成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口头禅.你讲话说"叉好叉快".他讲话也说"又好又快".但随之也出现一个问题.什么叫"好"?怎样算"好"?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4月28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南省劳动模范的卢云来载誉归来,刚下汽车.他就被公路两边热烈的鞭炮声包围了。侗族老乡叫着卢云来的名字,把他团团围住,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足有上百人哪。没有人组织,从十来岁的小学生到白发老人,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以侗族乡亲的真诚和热情,像迎接英雄一样,欢迎一位普通的养路工人。对卢云来说,他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自豪.那一刻,一种崇高的感情在心里升腾,泪水不知不觉涌出了眼眶……  相似文献   

10.
居住在博乐垦区某农场的张某,以收废品维持生计。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辛苦一年攒钱买的一辆三轮摩托车和1200元钱,被一个称作“老乡”的李某骗走了。 去年的10月,张某租住的院子里多了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李某,几天后他就和张某混熟了,还攀上了老乡。张某见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既是老乡,张某以诚相待,带着他一起收废品。时间长了,李某和收购废品的老板也都熟了,有时张某还把三轮摩托车借给李某使用,对这位姓李的老乡也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1.
“这位领导平易近人,‘官’念很淡,没有架子,我们愿意跟他说知心话”;“那位领导,派头十足,官气很浓,我们挨不上,也不愿搭理他”——这是私下常能听到的老百姓议论其所接触的领导干部的大白话。  相似文献   

12.
车工小高没事儿就捧着法律书籍看,下了班、周末就往司法考试培训班跑--他的理想是当律师.可是事与愿违,他接连三年司法考试都名落孙山.车间党支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组织生活会上对他说:"党员要爱岗敬业,你为啥不多学学本岗位的知识?"小高眼瞅房顶不吱声.支书又说:"你要是用学法律的劲头去干工作,那你的工作会干得更好!"支书话音一落,其他党员也七嘴八舌地帮助起小高来.  相似文献   

13.
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毛泽东1939年在延安的一次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党的建设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延安整风时期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他认为建设这样一个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他还认为,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中居于最核心、最关键地位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一位外商经我的老乡牵线,在某地投资办厂。当他的资金已经投入、工厂正式生产后,当地承诺的优惠便开始紧缩,并慢慢走向苛刻。老乡无可奈何地说:“人家不想那些优惠,但也不能接受他们的苛求,按国际惯例办事就行了。”当地领导人解释:“不是不履行承诺,而是我们当初的  相似文献   

15.
他,被刑事拘留前一个月,在海南省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会议室里,面对媒体记者,义正词严地说:"我从不接受贿赂,一直坚持公正执法,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行得正坐得端。"然而,2009年2月22日,这位自称"从不受贿"的  相似文献   

16.
南言 《党史纵横》2005,(1):27-27
董必武是党的创始人、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五十年代,他曾三次到辽宁大连视察.第三次到大连,发生了著名的"罢宴"事件.那天董老去视察旅顺海军基地,看到自己的海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董老兴致勃勃,心情也很好,还吟了诗.中午,海军部队出面招待董老,吃饭前先在饭堂的会客室交谈,到吃饭时间,海军负责人请董老从会客室步入一墙之隔的餐厅,董老在海军负责人的引领之下走进餐厅,一看餐桌上摆满了酒菜,不声不响地就直穿过餐厅,走上楼梯回到了自己休息的房间,把房门一关,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我家住在吉林省金川县小孤山子.1936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杨靖宇司令的队伍来到我们屯堡,他站在一老乡住院当中,给大家宣讲抗日的道理.他说:"乡亲们,没有国哪有家啊!现在国碎家破,小鬼子侵占咱东三省,不把咱中国人当人看待,欺压、奴役咱到了极点,有志气的青年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参加抗战、抗战……"  相似文献   

18.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在怀仁堂东厅,毛泽东主席亲自参加了为这些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授衔、授勋仪式.当毛泽东走到一个小个子的将军面前时,握着他的手,拍着他的肩膀,习惯地打趣道:"你是那个劫法场抢出来的刘跛子!"向毛泽东敬礼的将军答道:"我是刘志坚."然而,谁也没有想到,10年之后,这位被"抢出来的刘跛子"竟在一夜间成了"叛徒".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心底最大的私往往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怨"上:怨领导处事不公平,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怨周围的同志对自己不了解,聪明才智得不到认同……怨来怨去,怨来了心情上的郁郁寡欢,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可以说,怨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心底无怨才会感到天高地阔.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对"和"字情有独钟。居家过日子讲究"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为人处事都说"和为贵"。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提出来,一时间, "和谐"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乃至把"和谐" 当作筐,什么都往里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社会还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换言之,就是还存在大量的需要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不解决,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以经济收入为例,据统计,中国亿万富翁和千万、百万富翁的财富相加,占全民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