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政报》2012,(11):19-21
<正>津政办发[2012]6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近年来,我市引智引才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海外人才开发工程、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工程,加快构建引智引才保障体系,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外国专家来津工作或为津服务,为促进我市经济  相似文献   

2.
《浙江人事》2009,(2):23-23
象山县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实施“人才活力工程”,强势推进人才本土化。一是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大力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辟人才创业“绿色通道”,通过市场招聘、项目引才引智、引资引才等形式,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的协作与联系,采取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象山建设。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保障》2014,(6):F0002-F0002
试验区突出引智实验,创新引智政策、工作、服务举措,充分发挥福州作为海西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全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引智才模式,为在榕工作的海外人才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一、出台政策举措,创新保障机制。二、完善机构设置,加强组织领导。三、实施引智工程,构建引智平台。四、开展三项试验,推进引智创新。五、深化人才培训,培养国际人才。六、开展宣传推介,扩大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4.
《就业与保障》2014,(6):42-43
正2012年9月18日,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式批复同意建立"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试验区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与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公务员局三方共建,由福州市人民政府负责建设与管理。试验区突出引智试验,创新引智政策、工作、服务举措,充分发挥福州作为海西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全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引智引才模式,为在榕工作的海外人才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一、出台政策举措,创新保障机制。2013年4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建设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引  相似文献   

5.
慈溪市积极创造条件,多措并举,着力优化三大环境,积极助推引才引智工作。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近年来,相继制订出台了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做好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等综合性文件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人才落户、配偶安置、子女人学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制订出台了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政策,截至2007年底,慈溪市已有50多人获得资(补)助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国在完成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其中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仍然在农村。文章聚焦落后山区H县乡村人才振兴的难题,包括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落后对人才吸引力不足、本地人才外流、外部人才支援乏力的现实困境,梳理目前H县采取的本土人才培育、政校企合作、引才引智结合等乡村人才政策,并在人才的“引、用、留”方面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区传真     
正钦州引才引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近年来,钦州市坚持需求导向,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探索多种灵活方式,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需求精准引进人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强化"人才+"引才模式。通过"人才+项目+资金"的模式,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在钦州创办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实行"筑巢引博"模式。实施"南向领雁"计划,与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  相似文献   

8.
地区传真     
正南宁广建渠道全球揽英才近年来,南宁市广建渠道,将引才触角延伸到全球。一是主动"出海"揽。到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等地举办大赛,设立21个海外引智工作站点,遴选含桂籍杰出人才在内的2200余名海内外人才入库。二是重奖"伯乐"荐。在全球建立超过160个第三方合作渠道,出台最高奖励100万元的引才举荐"伯乐计划"、最高50万元的项目落地举荐奖励和最高3万元的推荐项目参赛奖励等政策,  相似文献   

9.
叶慧  洪澄 《今日浙江》2010,(14):24-25
人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浙江正以海纳百川、求贤若渴的真心,将人才战略规划落实为具体、明晰的制度设计,落实到每一个引才引智的环节。在浙江这片热望人才的沃土上,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感人的引才故事。最近,记者采访了几位参与引才的人,听他们讲引才之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建德市引智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2008年引智项目达到8项,为历年最高。  相似文献   

11.
人才生态是区域核心竞争力,育才、引才、用才,关键在留住人才.近年来,我省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服务保障政策,营造了较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但怎样细化落实政策要求,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营造拴心留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确保人才育得出、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是我们要认真面对的必答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逐渐走到世界舞台中央,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也出现了回流祖(籍)国的趋势。如何实施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和统战政策,大力吸引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学习生活,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工作、统战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梳理出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流祖(籍)国的主要趋势及特点,从国际国内局势、人才政策作用、以及血缘乡缘和情缘等方面分析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流的原因。分析发现,制约海外人才回流的主要因素有国际人才争夺、发达国家人为设置障碍和统战工作力度不够等等,文章从战略引才、环境引才、政策引才、平台引才、感情引才五个方面就推进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0,(8):F0002-F0002
<正>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坚持"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方针,以人才开发、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为重点,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引才智,保就业,稳社保,促和谐。建立健全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以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招聘工作为主要抓手,启动实施五年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提前两年完成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14.
杨恩联 《浙江人事》2006,(10):31-31
一是引才理性化。企业在择才引才时,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第一标准,按需引进各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和高职称。许多企业在注重人才适用性的同时,开始关注人才的“软素质”,在专业、学历、工作经验等应聘条件之外,还提出了能吃苦耐劳、有协作精神、对公司忠诚、工作责任性强等附加要求。在引进人才的方式上,已由单一的“设摊”招才,逐渐向网络引才、载体引才、核心人才带动引才、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才等多元高效的方式延伸。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印发了《四川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的意见》,此举表明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我省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着重就我省多渠道、宽领域引进境外高层次经济技术管理类和科教文卫人才,提出以下建议。一、引智工作对我省经济社  相似文献   

16.
人才竞争不仅包括"引才"竞争,还包括"育才""用才"和"留才"竞争,是人才工作综合实力的竞争。引才工作是人才总量增加的首要源头,育才工作是人才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用才工作是使人才充分发挥效能的指挥棒,留才工作是维持人才资源存量的关键。各大城市要统筹制定实施"引育用留"协同促进的"四位一体"人才制度体系,在"人才大战"中赢得长远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7.
覃黎魁 《传承》2012,(7):32-32
近年来,贺州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眼于欠发达后发展的市情,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积极实施“人才兴贺”的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创新政策文件,启动实施引才育才“双千计划”,持续开展“市校合作”工程,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人才基础性建设,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的崭新局面正在形成。实践表明,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抓好引才、留才、用才这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柔性引才不同于以往的刚性引才,旨在人才使用方面通过淡化人才归属、强化智力使用,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之所以愿意被柔性引进,主要是因为在此过程中他们有可能获得成就感、经济、工作资源等方面的回报。但由于缺乏对人才供给侧的关注,各地柔性引才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可通过提升人才重视度、为人才引进提供便利等强化柔性引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区传真     
正钦州在全区率先实行"揭榜挂帅"模式引才钦州市最近发布关于诚邀各方英才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的公告,在全区率先实行"揭榜挂帅"引才模式,面向国内外各类创新型人才或科研团队进行张榜引才引智。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攻关的关键技术、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难题,钦州市列出27个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进行张榜公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木材加工等多个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特别是省、市委工作会议以来,我们自觉把人事编制工作融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循环,坚持以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为目的,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创新工作思路,为优化我市发展环境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围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人才环境。在深入调研、多方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济南市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规定》和《济南市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规定》,并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双引”政策在高层次人才生活及政治待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