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进喜、王启民,两代“铁人”用自己大无畏的劳动与智慧创造了大庆油田的奇迹,铁人精神因此成为共和国建设者高扬的旗帜,影响了几代人。探寻两代“铁人”的足迹,我们嗅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春天的馨香,感奋到传统美德的张扬。 然而,在劳动光荣、自食其力的传统美德面临“失传”的危机的今天,我们不由要叩问一声——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劳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动追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意志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境界的内在统一。新时代劳模精神有助于引领个体劳动品德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内在推动力。新时代赓续劳模精神,应通过固化劳模榜样示范效应、优化舆论宣传形式、强化劳动实践引领等方式,不断增强新时代劳模精神的辐射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现实的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历来都重视劳动教育,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劳动教育,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类型教育的定位,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体合一”全方位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公司共有各级党组织2640个、党员27577名,属第二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作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优良的传统资源,紧密结合油田的发展实践,是我们联系自身实际、增强活动实效的必然要求;引导党员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积极为创建百年油田做贡献,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所在。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胸怀大局、强化责任上。上个世纪60年代,为了甩掉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老一辈大庆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  相似文献   

6.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石油人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石油人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核心和灵魂,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系统梳理和总结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推动企业发展的经验,对如何发挥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成果展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创新。在大庆油田一次创业的艰苦时期,大庆石油人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精神动力,为国家的石油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油田二次创业的伟大进程中,大庆石油人又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秉承传统又注入时代活力的大庆精神,对内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外塑造了完美的企业形象,成为了全局广大职工共同践行的企业信仰。一、发扬大庆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企业文化大庆石油管理局不仅因油而闻名,更因铁人…  相似文献   

8.
石油企业培养了一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铁人"队伍,培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石油职工面对诸多困惑和问题,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样和多变的状态,把好他们的思想脉搏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大庆石油管理局用优秀文化支撑二次创业实践大庆石油管理局持续发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了统领企业发展的《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统一”要求,坚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八企业发展战略,融人企业管理实践。通过大力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全局上下围绕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努力构建管用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企业文化。通过实施精神传承、行为养成、典型示范和形象提升工…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21,(19)
正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多次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要按照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切实强化学生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同智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毛泽东强调:“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习近平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在思政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素养:一是在文本研读中涵咏,强化劳动意识;二是在情境设计中体验,培养劳动习惯;三是在实践活动中建构,提升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烹饪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理论本土化具有重要意义。烹饪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政教学的目标方向一致、教学方法相互融通、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然而,在教学中仍面临着烹饪类专业就业指导与思政教学内容失衡、思政元素融入速度缓慢、思政元素融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提高思政教学内容比例、及时调整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完善思政元素融入工作机制,提高烹饪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高职劳动教育是一种中高职贯通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形式,必须立足自身长学制、跨学段、连续性的实际特征,按照贯通性、整体性和职业性的原则进行一体化建设。为此,文章从“四维”聚力构建劳动教育一体化目标体系及内容结构、“四方”联动构建家校企社一体化育人格局、“四化”并进构建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体系三方面探讨了五年制高职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以期推进新时代五年制高职劳动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四处是荒原的会战工地,到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城市,大庆在飞速发展着。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产生于这片土壤的铁人精神过时了吗? “中十六联现象”与“铁人精神过没过时”  相似文献   

16.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起,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有了纲领性文件。对照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策精神,公安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还存在理念、课程、实效、聚合力等方面的不足,需在课程劳育、专业劳育、课外劳育的基础上,深化劳动教育与忠诚教育的认识,优化实训、实习方案,加强校内各相关方的横向联系,建构校内外劳动育人共同体,多方面促进公安院校劳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广大保安企业的工会组织,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队伍建设中去,如何提高记工认识、统一员工思想、提振员工精神、规范员工行为、塑造员工形象、凝聚员工力量,使广大员工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上形成共识,引导广大员工积极践行企业先进文化,强化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使广大员工自觉投身企业发展壮大的实践,是新时代所有保安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1,(7):18-18
大庆精神是对全体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精神的总结和概括,而铁人王进喜则是大庆精神的杰出代表。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冲天干劲,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在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  相似文献   

19.
薛艳 《就业与保障》2023,(9):133-135
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劳动教育仍存在认知偏差、劳动教育资源缺乏、课程中劳动教育要素融入欠缺等问题。文章对高职劳育培养路径进行探索,建议在劳动价值观树立、劳动教育方法论基础上,构建多方协作的运行机制,整合家庭、社会、企业、志愿组织等多方资源,形成多元化劳动教育形式,构建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及合理评价体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实现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是观测社会矛盾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原则。新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着力于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广泛建立基层劳动关系调解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