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深度贫困问题背后折射出的非经济因素日益凸显,伴随精准扶贫进程而出现的贫困概念的泛化、经济理性与公共价值的矛盾、乡土逻辑与现代性的冲突、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脱贫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要进一步厘清。同时,伴随这一进程出现的政策依赖、资金依赖、技术依赖、心理依赖等现象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了诸多阻滞,经济贫困转向文化贫困、精神贫困的负外部效应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重新回归和审视精准扶贫的过程性策略,强化贫困户精准识别,围绕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发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20,(4):19-20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作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战略部署。广州市妇联紧紧围绕省市帮扶西部地区脱贫的统一部署,深度调研、精准施策,发挥广泛链接社会资源的优势,全力配合党委、政府助推贵州省毕节市和黔南州贫困姐妹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深度调研,精准发力。市妇联成立扶贫专项工作组,七赴贵州,深度走访两地7县(区、市)12个镇(街)的贫困户、绣娘、妇联干部、企业人员等700多人,在精准了解当地贫困妇女特长和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就业帮扶和消费扶贫两个切入点,为当地贫困妇女量身定做帮扶项目。  相似文献   

3.
提高精准扶贫"绿色"含量,是推动县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需要。绿色发展理念下,绿色脱贫理念、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带来了新契机。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更是为贫困县域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是发展的问题。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反抗"贫困"的实践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深化对"贫困"和"发展"的理解。湖北宜昌市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精准地更新了发展理念,精准地寻找了贫困地区的生态适应位,精准地把握了贫困地区的实践能力——资源系统矩阵,精准地创造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外环境,科学地构建了精准扶贫的评估体系,最终使得宜昌市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在实践中的互动与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阻断隔代贫困,教育扶贫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提高整体脱贫效果和质量的长效之策。3月8日,在鄂全国政协委员省民进副主委龚胜生委员接受采访时说,针对部分地区教育扶贫中存在的扶贫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对贫困生关爱不够精准、对职业教育贫困生的资助不够等短板,需要加大力度补齐。他建议,完善贫困学生建档立  相似文献   

6.
权利贫困是精神贫困的表现之一。权利贫困不仅是物质和精神上致贫的重要原因,而且直接导致了贫困群体在政治参与上处于纠结、无奈和冷漠状态。贫困群体政治参与的冷漠反过来又加剧了权利贫困和精神贫困,从而经济上更难脱贫。权利贫困如果不加以阻断,精准扶贫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乡村振兴和乡村善治之路将会异常艰难。当前,精准扶贫要在物质扶贫继续发力的基础上,更要把精神扶贫权利扶贫作为着力点和战略目标。为此,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提高贫困群体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用精神脱贫权利脱贫带动物质脱贫,从而实现中国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现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贫困包括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两种。精神贫困可以界定为由于意愿、能力和经历等因素,贫困人员对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等制度供给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贫困人员不愿脱贫、不能脱贫和不信脱贫。对此,可以从脱贫意愿、脱贫能力和制度供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探讨精神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脱贫目标,加速了全世界减贫的进程,为世界贫困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中国近年来快速脱贫与"精准扶贫"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精确到人、精确到时间、精确到目标、精确到政策,对"扶贫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作出周密部署,在2020年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9.
摘要:公共政策的价值追求在于实现社会公共福利的最大化。在市场机制与社会利益结构复杂化的双重机制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涉及到多个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贫困户之间存在着多重的利益关系,围绕贫困标准、扶贫工程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选择与执行,脱贫结果的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因此,应用利益博弈理论,从无限理性与有限理性的矛盾冲突,从制度建构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研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与困难,进而提出扩大政治参与、明确利益主体,探索市场机制与社会利益结构复杂化下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坚持演化博弈,注重序贯博弈,加强监督,从而探索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效率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震 《北京观察》2021,(1):44-45
这一眼井水不仅让"喝水人"享受到了久旱逢甘露的喜悦,更让我们这些"挖井人"真切地体会到扶贫工作绝对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我们的内心也得到了很大满足,充满了成就感!俗话说,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扶贫不能搞一刀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导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到脱贫攻坚实践中。除了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还可以充分结合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参与到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扶贫路径,从而更好地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群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陈军  赵斐 《中国民政》2020,(4):56-57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以来,陕西省民政厅立足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激发活力,组建社会组织扶贫团凝心聚力,汇聚慈善资源精准发力,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增智借力,创新建立完善"四措联动"社会组织扶贫体系,引导动员社会组织自觉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行动,在助力攻克深度贫困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就脱贫攻坚战而言,产业扶贫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农户要脱贫,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要推力。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产业扶贫是一个老话题,但产业精准扶贫是一个新课题。在当前精准脱贫攻坚背景下,产业扶贫策略是否需要进行调整?精准脱贫战略对产业扶贫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产业扶贫的实际成效几何?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二)倾全党之力精准帮扶,助推大方县脱贫摘帽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扶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提出了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方略,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脱贫攻坚的统领。农工党中央以执政党为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定点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做实做好。  相似文献   

14.
恒大集团参与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齐毕节试验区扶贫短板,为毕节试验区打赢"113"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恒大集团在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勇于啃硬骨头,全方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帮扶过程中,变点式帮扶为整县向整市推进,变间接帮扶为直接参与,变单一捐资为立体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形成了民营企业直接参与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为民营企业参与补短板,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好的范例,也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造样板。  相似文献   

15.
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是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当前,对扶贫需求把握不精准、扶贫联动机制不健全和扶贫考核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精准扶贫工作中贫困群众需求的满足,因此,需要通过深化驻村帮扶、强化扶贫联动和完善扶贫考核反馈等策略来逐步化解。  相似文献   

16.
贫困问题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从扶贫开发的时间进程维度和扶贫开发规划的顶层设计角度来阐述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战略调整。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确把握致贫原因、滴灌式的精准帮扶、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来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指出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体系的建构要素;并从精准扶贫目标、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主体、精准扶贫过程等方面分析了精准扶贫治理模式转型,认为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政策的丰富拓展。精准扶贫的治理突破路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全面全程精准化的机制、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格局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7.
教育扶贫研究,是建立在广泛认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即承认教育的扶贫功能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既是贫困的内容,也是贫困的原因;既是脱贫的目标,也是脱贫的手段。教育扶贫主要是指针对贫困地区致贫的教育因素,切实加大作用于贫困人口的教育资源投入和资助,努力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扶贫方式。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路径,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的根本工作机制;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保障。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教育扶贫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加强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省特别是苏北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已经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入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我们要着力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提高以苏北地区为重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际成效。建议:一、牢固确立精准扶贫意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  相似文献   

19.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指引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已经到了“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决战决胜阶段.这场扶贫攻坚战能否限时打赢,决胜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更要切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施策、精准考核等要求,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脱贫成效,把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中,要注意防止几种消极倾向.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6,(5)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提出在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在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因为监管不精准,导致"扶假贫、假扶贫"的现象。聚焦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监管,深入分析精准扶贫中监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笔者试提出实施精准监管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