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承》2016,(9)
生态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化,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此项工作,必须与民族群众的减贫脱贫特别是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广西桂中民族贫困地区的独峒乡和六巷乡进行田野调查,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精准扶贫和生态旅游、生态文明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等关系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提高精准扶贫"绿色"含量,是推动县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需要。绿色发展理念下,绿色脱贫理念、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带来了新契机。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更是为贫困县域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今世界仍有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行的"精准扶贫"实践,在短短十年时间里使8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最核心的内涵或要素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旨归、"精准扶贫"的基本工作理念以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它们不仅是中国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根本法宝,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且能为世界反贫困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深度贫困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不少处于贫困"边缘"状态的相对贫困群体。他们的发展境地和纳入精准扶贫的贫困户相差不大,但却不能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红利,由此引发的心理不平衡和相对剥夺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必须加以重视和应对。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两者的良性互动是贵州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互动具有必然性。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贵州呈现出了不少两者良性互动的闪光点,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上存在误区、政策法制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制约等,应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体制机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6.
杨芳  郭小敏 《岭南学刊》2018,(1):97-104
新时期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呈现出系统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在宏观环境不断变化和扶贫工作不断深入的现实背景下,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联动是推进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有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各层级部门政策理念不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基础薄弱、信息共享落地机制缺位、扶贫主体职责边界不清以及部门分割导致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两项制度的联动出现了同片不同策的差异化实践类型,难以发挥整体政策合力。为此,有必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创建数据共享平台和建立两种身份转换机制等主要路径,在实践提炼和理论反思中不断调整,探索在地化的有效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健康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贫困地区走出贫困生存怪圈。当前,我国健康扶贫工作面临理念、扶贫对象、对口帮扶、体系建设等诸多问题,需要采取多维干预方式进行扶贫策略调整,实现健康扶贫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与"稳定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保险机制,有利于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用、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保险纳入精准扶贫体系,优化保险服务精准扶贫的政策环境,发挥保险机构参与扶贫的主观能动性,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省特别是苏北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已经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入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我们要着力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提高以苏北地区为重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际成效。建议:一、牢固确立精准扶贫意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视角可为精准扶贫实践提供三重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精准扶贫"是中央面对当前转型社会中贫困问题的一大战略,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途径,即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管理和精准考核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来确保中国反贫困战略中"不落下任何一个人",从而有力回应并支撑了国内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和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有关减贫的首个目标。当前,各地为了响应中央战略,积极谋划,紧密跟进,出现了很多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1.
"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是针对贫困多维性的制度设计。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发展生产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易地扶贫搬迁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生态补偿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推进教育脱贫要重视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社会保障要关爱特殊群体,不断提高扶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提高扶贫质量,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关键在于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要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养稳定脱贫能力,教育精准扶贫是根本之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扶贫研究,是建立在广泛认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即承认教育的扶贫功能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既是贫困的内容,也是贫困的原因;既是脱贫的目标,也是脱贫的手段。教育扶贫主要是指针对贫困地区致贫的教育因素,切实加大作用于贫困人口的教育资源投入和资助,努力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扶贫方式。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路径,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的根本工作机制;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保障。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教育扶贫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加强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次重大战略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战略有利于实现资源的精确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但基于L县的实地调查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仍遭遇着结构化困境。贫困的"多元性"与帮扶措施的"简单化"、精准扶贫内涵的"丰富性"与基层实践的"局限性"、脱贫攻坚的"暂时性"与能力建设的"长效性"之间存在矛盾,贫困群体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和反贫困实践中的性别盲视等,都导致精准扶贫实践陷入了结构化困境。基于此,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严格执行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不断进行基层扶贫治理机制创新,并纳入社会性别意识等优化路径,从而帮助贫困人口实现永久脱贫。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不只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智力扶贫。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贫困局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广泛,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积极为精准扶贫建言献策,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真正发挥"外脑"和"参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五年出台一个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一个针对特定贫困群体的扶贫工程。农工党浙江省委会把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社会实践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心,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实施精准扶贫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有效遏制直至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发生率高、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因此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文章分析了南宁市四个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现状,同时指出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精心谋划扶贫产业、整合扶贫资金、精准判断帮扶需求、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规范驻村干部管理等措施,为保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为了加快贫困地区减贫脱贫步伐,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年11月29日)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2015年9月16日重庆日报),重庆市内各区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社会在多年的反贫困实践中越来越关注贫困人群主体性的问题,将之作为能否有效、持续对抗贫困的关键。形成这一认识的重要原因在于,经历了各种反贫困策略的演变,从福利和慈善到向贫困地区单项输入技术和资金甚至是大规模地开发式扶贫发展,人类在与贫困做斗争的过程中依然障碍重重,在反思以往反贫困实践的种种问题中人们认识到,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5,(11)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最重大的民生工程,以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着力探索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技能扶持、资本扶持和不断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三加一"的精准扶贫战略,推动扶贫开发不断取得显著成效。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