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用期是《劳动法》规定的一种特殊期间,其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约定的,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另一方同意约定或者不约定试用期。即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第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第三,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合同解除权。《劳动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受《劳动法》第26条、第27条、第29条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的限制。《劳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某省劳动行政部门针对2012年第一季度劳动合同纠纷的统计显示,因试用期发生的争执,79%来自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的认识误区,而且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误区之一:试用期可不订合同,期满再签订劳动合同【案例】2012年1月1日,李莉入职到一家公司上班,口头约定试用期为两个月,等期满试用合格后,再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两  相似文献   

3.
目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有关劳动报酬的争议有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对与工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总认为工资多少由用人单位说了算。其实,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各个时期的工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试用工资:所谓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互相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的长短取决于劳动合同的总期限,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2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自主权的落实和体现。《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即是说,法律授权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既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换言之,试用期并不是劳动合同的必要内容,而应由双方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约定。一般在劳动者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的情况下可以约定。农民合同制工人是企业从农民中招用的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作,包括从农民中招用的定期轮换工。他们在走上新的生产岗位后,面临着一个新的环境,一般有必要与用人单位约定试用期。作为劳动者一方,可以考察用人单  相似文献   

5.
1.劳动合同须签订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协议,它用来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某系某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与一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双方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期满后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单位如约通知高某签订劳动合同,但高某因在试用期内发现该单位管理混乱,经济效益差,经常扣发拖欠工资,故拒绝与对方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认为高某技术水平较高、试用期内表现也很好,想让他留下来充实有关技  相似文献   

7.
林玲读者: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依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一)项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8.
为数众多的劳动者恐怕都有过这样痛心的求职经历,用人单位把劳动合同期限压缩得很短,可是,专为劳动者设定的试用期却规定得相对很长,且试用期内的劳动报酬低得可怜。许多求职人兢兢业业、忍辱负重,好不容易熬到试用期满,可老板一句“试用期不合格”就将其随意推出门外。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按照《劳动法》“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的规定,我省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全面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可长、可短,具体由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需要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打破了原来企业职工中的“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线,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征求劳动合同法草案意见,共收到 4769件意见,主要集中在限制劳动合同短期化、缩短试用期等9个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表示,处理征求意见的宗旨是向劳动者倾斜。有建议提出缩短试用期、明确试用期待遇和解除条件。目前关于试用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试用期过长。二是试用期工资待遇太低。三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随意解除合同。许多人提出应该对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随意解除  相似文献   

11.
陈某是某厂的职工,与该企业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劳动合同。陈某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企业既没有与陈某终止劳动关系,也没有续订劳动合同。陈某看了《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条款,便要求该企业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等了一个月后,该企业也未与陈某签订劳动合同,陈某随即以该企业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请求其责令企业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障世界》2005,(5):26-28
一、劳动合同的签订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尚未与劳动者(包括用人单位在临时性工作岗位上招用的全日制劳动者、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尽快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减少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不能订立除违反商业机密以外的违约金项目;招聘后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保险,一年合同的试用期不能超过一个月。这些规定更加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但劳动和人事部门相关人士预测,新法实施的同时可能产生企业高级人才外流增多、企业不再以“储备人才”方式招聘,以及高校毕业生招聘高峰延迟等三大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事业单位雇佣的临时工,干些清扫厕所楼道、看门的杂活。劳动合同虽说一年一签,但我在这个用人单位干了十多年从未间断。期间合同一年一满,自然连续,从没收到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和经济补偿金。劳动法合同实施后,单位不但以我是临时工为由不与我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还要解雇我。像我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应否与之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5.
对于劳动合同期满后,又与本单位续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而言,由于他们已在本单位工作过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本单位工龄,所以在约定试用期问题上,应该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果劳动者仍从事原来工种的,则没有必要在续订劳动合同时再约定试用期。因为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相当了解,约定试用期的目的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16.
政策问答     
《劳动保障世界》2010,(10):42-43
1.我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要求签订竞业禁止条款,约定在我离开公司后的一段时间不得到与公司同行业的公司任职。这一规定有效吗? 答:约定有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的维权利器,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利用劳动者对法律的无知、对就业的渴盼,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设置陷阱,让利益的天平倾向自己,让劳动合同成为用人单位攫取不当利益的“保护伞”。劳动者遭遇合同陷阱,如果忍气吞声,只能置自己于被动挨宰的地位,唯有奋起反击,巧妙应对,方能跳出陷阱,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案例】:方某与某公司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为5个月,试用期满后由该公司根据方某的表现决定是否录用。如被正式录用,自正式录用之日起,方某开始享受各种保险待遇。合同签订后,方某开始上班,一开始是在公司销售部做业务员。方某虽然工作认真负责,但由于刚开始没有自己的客户及业务渠道,所以试用期满公司考核他的工作业绩时,除了工作认真之外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承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从立法原意看,立法者对用人单位解除试用期员工的条件是比较宽松的。按理说,用人单位以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不该频发争议,即使出现争议,也不应存在败诉风险。然而,在劳动争议仲裁实施中,很多用人单位却因此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损失。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用人单位忽略了“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中“被证明”要件。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分为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所谓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提法最早出现在我国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又对其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规范。但实践中人们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和解除存在不少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