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持续达10年之久的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旧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也是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以往的党史教学和研究中,很少涉及党领导的文化战线的斗争。即便提到左翼文化运动,也往往着眼于1930年“左联”建立之后,而大革命失败后至“左联”成立前的文化斗争情况,却被忽视了。甚至有人认为,“左联”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没有领导文化工作。鉴于此,本文拟对“左联”成立前即从1927年底至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历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3.
徐春夏 《党史文苑》2006,3(1):25-27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4.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批文化工作者集聚到上海,形成以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为主要成员的党支部,为中央文委的建立提供组织基础。当时,解决上海"革命文学论争",推动创造社、太阳社等左翼文化团体与鲁迅、茅盾等组成联合战线,是中央文委成立的重要原因。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要求,中央文委最终成立。时任中央文委书记潘汉年积极谋划"左联"筹备工作,充分发挥旗帜性人物鲁迅等作用。中央文委对"左联"、左翼文化运动的贡献与作用,推动了左翼文化的发展,强化了党对文化战线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正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中共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擅写新诗,是左联发起盟员中极少数同时懂得德语、英语和俄语的盟员。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窦乐安路(今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内召开。左联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正式领导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滥觞,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大会是在秘密的状态下召开的,到会盟员50余位。  相似文献   

6.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从成立到解散中共对左联的领导从原则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常常是直接周详、无微不至的。因此,中共的政策、策略的发展变化,很快就会在左联得到反应。同样,左联的得失成败,也往往能从中共找到源头。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左联从成立、转折到解散的整个过程,同时对正确处理文学与政党、政治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创造社、太阳社与中国共产党了解左联史的人,一般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对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起始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后期,也就是中共中央要求创造社、太阳社停止…  相似文献   

7.
正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捕,彼时尚未暴露身份,所以写信给鲁迅求救。瞿秋白为什么会给鲁迅写求救信?他和鲁迅有着怎样的渊源呢?瞿秋白会写信给鲁迅缘起4年前。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而被中央批准留在上海养病。这时,瞿秋白对在上海左联工作的冯雪峰说:"现在我离  相似文献   

8.
中共关于解散“左朕”的决策过程余信红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社联、剧联等左翼文化团体是中共领导下的文化组织,曾经为无产阶级文化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6年2月以后,左联等文化团体陆续解散了,这是中共顺...  相似文献   

9.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瞿秋白因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迫离开党的最高领导岗位暂时避居上海,至1934年初离沪赴瑞金.在沪三载,是秋白展示文学才华和活动的黄金时期.他与鲁迅一道,为我国现代文艺特别是三十年代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称秋白为人生知己.现代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在他的学术名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把瞿秋白和鲁迅并尊为“现代中国两大文艺思想家”.茅盾在一首诗中,也曾说:“左翼文坛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充分肯定了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回眸20世纪的中国,无数明星闪耀天空,陈独秀与瞿秋白就是其中两颗极为耀眼的巨星。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五四时期的“思想界的明星”;瞿秋白则承前启后,在30年代初期,中国最黑暗的年代,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冲破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掀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辉煌篇章。 不仅如此,从政治上讲,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从1921年到1927年历任五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瞿秋白则在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接替陈独秀,成为党的第二位领导人,他们在党的创建时期和第一次大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1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记者的身份赴苏俄考察,192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随同陈独秀回国。 回国后,瞿秋白任《新青年》、《前锋》主编,以后又主持编辑《布尔什维克》,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大量拓荒工作。他力主国共合作,因而深得孙中山的器重,于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他参与国民党的领导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成为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共最高层领导人。1930  相似文献   

12.
1933年底,瞿秋白同志在上海与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时,一次他给鲁迅和茅盾写的信中署名“犬耕”。鲁迅和茅盾不解其意,他说:我搞政治,好比使犬耕田,力不胜任的。他进而解释道:这并不是说我不做共产党员,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始终如一的,我做个中  相似文献   

13.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他非但没有懊丧,诚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说,反而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而与鲁迅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知己的同志。上海的3年时光,虽然在白色恐怖的肃杀气氛中生活,可是,瞿秋白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终于又能“回过去再生活一遍”,读书、写作,重新感觉这“最惬意的事”。可是,当他就要离开上海,离开鲁迅,一种怅惘、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了。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瞿秋白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特有悟性,开始阅读和写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瞿秋白在从事文学  相似文献   

14.
谢澹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忠实朋友。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便与冯雪峰结为挚友,是一位充满理想的文学青年;三十年代冒着危险投入左联文化活动,曾掩护瞿秋白夫妇渡过危机;瞿秋白、方志敏牺牲后,他又在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下保存并出版了烈士  相似文献   

15.
1931年初,瞿秋白因遭受王明“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和无情迫害而身心俱损,以致肺病复发且有日渐沉重之势。迫不得已,他便“请病假”休养治疗,携夫人杨之华入住上海大西路两宜里,整日以读书、写作为乐。因此,他得以实际参与领导了“左联”的对敌斗争,并与冯雪峰、鲁迅等文艺界人士相互往来,在并肩战斗中建立了深情厚谊。4月下旬,因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务委员会负责人的顾顺章叛变投敌,上海笼罩在更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曾担任过党中央负责人的瞿秋白就更成为国民党特务和反动军警捕捉的对象。每逢危急关头,瞿秋白总是要到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别于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一次革命。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在于中共的革命有着一套全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话语体系。这样一套话语体系要切实有力地影响到革命,就需要借助文化宣传的力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文化宣传实践,影响了当时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影响了中共革命的发展。回顾左翼文化运动,考察其在文化宣传方面对中共革命实践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文化宣传与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对当前的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家鹦  万霞 《党史文苑》2008,(12):30-34
谢澹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忠实朋友。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便与冯雪峰结为挚友,是一位充满理想的文学青年;三十年代冒着危险投入“左联”文化活动,曾掩护瞿秋白夫妇渡过危机:瞿秋白、方志敏牺牲后。他又在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下保存并出版了烈士文稿……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珍藏的大量有关鲁迅、瞿秋白、茅盾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8.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曾以清人何瓦琴的这句联句书赠瞿秋白。由此可见 ,鲁迅其时已将瞿秋白引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之间的友谊 ,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鲁迅给瞿秋白回信 ,首以“敬爱的 J.K.同志”相称193 1年 1月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 ,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而此时 ,他的肺病又不时发作 ,为此 ,中央批准他在上海养病。这时的心情 ,用他自己在《多余的话》中所表露的言语来说 ,是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  相似文献   

19.
左翼电影运动是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发展壮大,显示了中共夺取新文化阵地的信心和力量,是中共统一战线工作在文化领域的延伸。中共与左翼人士及进步电影工作者密切合作,开展进步电影评论,组织进步电影创作,试图破除"明星制",推动中国电影吹响时代号角,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20.
马宁是如今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左联”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年在厦门集美学校就学时,马宁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流亡马来西亚,曾任马来西亚共产党中央宣传委员、马来亚反帝大同盟宣传部长、马来亚普罗艺术联盟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