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学生网恋负面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恋扩大了大学生恋爱对象的选择机会,降低了恋爱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但网恋成功率低,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态度;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创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处于18-23岁的年龄阶段,随着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和性意识的发展,往往对异性充满好奇,从而萌发出爱的意识。同时由于网上大量的性信息使部分大学生陷入爱的泥潭不能自拔,大学生恋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正视。网络社会里,由于大学生可以采用匿名上网,“网恋现象”悄然一、正确引导,开展网络恋爱观教育兴起,不少学生沉湎其中,甚至不远千里、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网上恋人相会。据武汉一名牌大学学生会调查,该校一、二年级学生中,约有20%的人曾尝试用“网恋”方式选择性对象,其中有一…  相似文献   

3.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将幸福感内容进课堂,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应增加人文关怀,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进行恋爱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校还要与家庭、社会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往往被心中萌动着的情感撩拨、激荡,甚至为此而痴迷。面对爱情的到来,有的人从中获得全新的自我体验和人格重塑;有的人却从中迷失自我,彷徨痛苦;有的人甚至被吞噬理智而走向疯狂……由此,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加强大学生恋爱教育和引导,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主要特征从众心理。部分学生有种随大流、赶时髦的心理,往往看到自己的同学或者室友谈恋爱了,于是便产生了恋爱的想法,甚至匆匆忙忙找一个…  相似文献   

5.
当婚恋交友以盲盒的方式打开,距离甜甜的恋爱还有多远?当前,网恋浪潮携手盲盒经济,缔造出一片新蓝海一一脱单盲盒。随着售卖脱单盲盒的实体店在一二线城市批量出现,又一新型盲盒迅速笼络了人气。  相似文献   

6.
婚恋问题作为社会思想、动态的"晴雨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进城务工青年的状态。根据2013年济南市不同行业的1000名进城务工青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生代进城务工青年的婚恋观基本上是健康、向上的,择偶条件重人品性格,恋爱渠道由亲缘、地缘为主向业缘为主转变,多数人恪守婚姻道德,对网恋和婚外情的看法传统与现代并存。同时,进城务工青年不健康的婚恋观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正确婚恋观的引导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恋爱压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当代大学生恋爱压力特点,以便为学校相关机构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树立健康的恋爱观,本文采用大学生恋爱压力问卷(USLSI问卷)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本科不同年级、专业、不同恋爱状态以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恋爱压力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总压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家庭压力和性压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域的大学生恋爱压力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他们的爱情观尚不稳定,辨别正误的能力还欠缺。因此,了解探究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及其产生的根源,关注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恋爱的常见问题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坤  王焕玲 《世纪桥》2009,(13):105-105,111
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普遍现象。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没有完全成熟,对恋爱问题的处理能力等还不够健全,导致大学生恋爱出现诸多问题,本文据这些问题,提出教育对策:加强爱情内涵教育;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教育大学生文明恋爱;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失恋、理智对待失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彭立学 《世纪桥》2012,(1):134-135
恋爱和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生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而当代大学生是承担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一艰巨历史任务中至关重要的一代,加强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客观要求,是各个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现状,旨在加强对大学生爱情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文明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1.
寇婧茵 《山西青年》2022,(1):104-106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观念的开放,大学生恋爱逐渐趋于普遍化.此时我国大学生恰好处于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早期"阶段,建立一段甜蜜的亲密关系,摆脱孤独感,成为大学生满足自身归属需要的强烈愿望和基本途径.因此,恋爱关系在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沟通姿态、自尊、依恋类型、归...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确立正确舆情观的重要载体之一。然而,互联网对大学生确立正确舆情观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在利用好其积极方面的同时,还应该对其消极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规避。而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确立正确舆情观的重要载体之一。然而,互联网对大学生确立正确舆情观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在利用好其积极方面的同时,还应该对其消极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规避。而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推进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及时发现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舆论参与心态,提升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水平,是高校网络舆论工作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了解了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教育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现状,就某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中所搜集的一些材料来看,笔者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恋爱的比例扩大。如1980年该院中学生恋爱的比例是30%,而现在则达70%,学生中形成一种谈恋爱光荣,没谈的没本事的小气侯;二是恋爱的年龄向低龄方向逼进。从调查中了解到,一年级学生年纪最小,恋爱的比例却最高;三是表达方式公开化。谈恋爱者不隐瞒自己的秘密,不限制自己的情感流露,也不干涉别人的恋爱生活。该校有38%的学生认为,现代人的爱情观应该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6.
王湘南 《世纪桥》2010,(9):155-156
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多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本文对正确看待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以及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实现网络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17.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枚  王瑞涛 《求实》2006,(Z2):22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经与大学生活紧密相连。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网络交流、互动,扩大了交往范围;通过网络休闲、娱乐,丰富了课余生活。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信息工具,网络为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也不容忽视,随着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增多,浏览不良信息、侵犯他人隐私、言语粗俗、弄虚作假甚至网络犯罪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日渐增多,给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应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正确、科学使用网络。总结我…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校园恋情发生比例的普遍上升,对大学生恋爱主动开展教育和引导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和基本义务。本文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制度的健全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主动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李学锋 《世纪桥》2012,(9):57-58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缺失问题日渐凸显。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频发。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预防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高校网络文明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道德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本文对网络道德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