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中 《理论月刊》2010,(4):29-3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回答了中国"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总体性视角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历史的和逻辑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实事求是,主题是发展,要义是创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解读:从中国特色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成果的逻辑解读:从一般、特殊、个别的统一上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近代中国要救亡、要复兴、要富强的诉求。中国共产党90个春秋的历史,也可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大体为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个"30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曲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第三个"30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有五点基本经验:(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三)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四)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五)总结群众实践经验,让理论掌握群众改造中国。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首要前提是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特别是"三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还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紧密结合现实实践和时代条件,既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有效推动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关系力量的总称;在"应然"逻辑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逻辑结构;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个由原初态、次生态和新生态构成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认清中国基本国情、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问题,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主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独特历史地位,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起着鼓舞作用,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贺方彬 《前沿》2010,(22):8-12
后危机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两个基本的表象性特征,它既是一个危机得以缓和与不稳定、不确定相互混杂的时代,又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时代眼光,正确地剖析了后危机时代的时代特质,科学、全面地把握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危"与"机",并以果敢的改革精神积极的化"危"为"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阈、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的"6.25"讲话深刻阐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形势、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论述了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这一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任务和新主题;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格局;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发展水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王现东  唐胜兵 《前沿》2011,(22):62-64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和光辉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追溯这一历史文化渊源,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形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的理论态度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论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良好开端的阶段;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比较多曲折和挫折的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重大飞跃的阶段。梳理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对于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事业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关键,包括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本质属性,以及中国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关系、思想文化内涵等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发展,其发展演进的过程是学习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改革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立足科学把握历史方位续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双重主题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两大问题,架构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两个理论体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双重主题及两个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主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浩斌 《前沿》2012,(11):54-5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为一种文化生成;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现代性理念为内核的文化价值观等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底蕴;而"共产主义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现代化价值理念"则分别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中间文化层以及文化外围。  相似文献   

15.
魏宁海 《前沿》2012,(1):18-21
当下,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与方法的认识过程中,笔者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置于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主题的切换和社会实践的需要的历史进程中来把握、考察历史必然性、历史特殊性和发展规律性的角度提出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保持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统一,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以期从中领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精髓和真谛。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紧紧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明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生动地展现了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详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科学地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中国化的伟大实践.这是一篇必将载入史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实践探索的结果,又是理论创新的提升,内涵丰富,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其中旗帜是方向、形象,居于统领地位,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旗帜在实践和理论上的选择、体现、展开和成果总结;旗帜以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支撑和保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以旗帜为标志和指引,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之中。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认识其历史地位,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纪宁 《人民论坛》2012,(20):218-2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萌芽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形成阶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成熟阶段。各个阶段的主题均是对中国国情切合实际的反映,是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成果的总结,同时又反过来指导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周学军 《群众》2022,(1):58-59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政治结论,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必将为伟大事业领航前进方向,为同心逐梦聚起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实事求是,要义是创新,主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总进程呈现出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两大基本阶段:中国特色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是从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实践模式的革命到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革命的思想解放、改革创新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进程的理论表现形态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三大思想成果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一个具有整体性逻辑结构的一体化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