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突出,1988年该地区的贸易额也已达7048亿美元,为1980年的2.2倍。从1980年到1988年期间,亚太地区区域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10.6%,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仅4.6%,相比之下,亚太地区区域内贸易的增长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1987年,1988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8.9%和21.7%,十分显著。结果,环太平洋地区区域内贸易额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便从1980年的16.6%提高到1988年的26%。以下剖析一下该地区区域内贸易额扩大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的老挝:抓住机遇,力居中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老挝开始实施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91—1995年).同年,老挝人民革命党“五大”明确提出“建设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的农林经济结构”.充分调动国内资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关系,制定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外商向电力、能源、矿业等大中型项目投资.这一时期,老挝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90—1995年期间,老挝经济年均增长率达6.4%,1995年为7.1%.从1991年到1995年,老挝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7%,工业发展以年均14%的速度递增.1995年的工业总产值达1728亿基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00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300美元.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60%下降到1996年的56.5%,工业产值从16.1%上升到18.9%,服务业从23.7%上升到24.6%.  相似文献   

3.
1960—1979年泰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5%,其中农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3%、工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02%。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4.6%。这期间泰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不仅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5.9%,也高于联合国第二个国际开发战略所规定的年平均增长率指标6%。泰国的经济增长率较高,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财政措施。在1961—1979年的十九年期间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日趋表现为经济实力的较量;而经济实力的较量又日趋表现为科学技术水平的较量。科学技术实际上已成为现代经济成长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90年代全世界的高技术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步入“黄金时代”。据美国新近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90年代全世界高技术产业市场的增长率将是其他产业的两倍。1990至 1995年间其收入将翻一番。以信息处理、通讯设备、便携式计算机、医疗器械、工业及民用电子产品为先导,包括软件和其他技术产业在内的全世界高技术产业,到1995年平均增长率为11%—12%,届时高技术产业收入达2000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一倍。 就地区来说,北美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市场增长速度较慢,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至 8%,但由于市场较大,所以总收入从1990年的45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640亿美元。欧洲高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其产品从1990年的37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640亿美元。太平洋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头最为猛烈,增长约为15%至16%,是世界上增长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自1986年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老挝经济年平均增长率6%,人均GDP从1975年的76美元提升到2005年的491美元。老挝经济的对外联系程度也更加紧密,2000年以来老挝出口总额达18.3亿美元。同时老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客,2000年到老挝观光的游客为73万人次,2005年达到100万人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老挝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发展很不平衡,商业、外贸、服务业和税收增长迅速,工业和手工业增长不大,农、牧、渔业左右徘徊,交通和通讯正在不断改善。1993年老挝的生产总值为7217.796亿基普(约10.2亿美元),增长率为5.9%。其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税收的产值分别为6062.335、1252.58、1756.098和147.18亿基普,增长率分别为2.7%、10.3%、7.7%和52.8%。老挝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步缩小,工业和服务业产值的比重正逐步扩大。90年代初老挝经济的特征和80年代一样,主要是依靠外援维持国家财政,依靠外资进行基本建设,依靠外国商品供应国内市场。现将老挝1990—1993年的农牧业、工业和手工业、商业和外资、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和现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增长迅速,1948—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2%。特别是自1968年起,巴西经济曾一度飞跃发展。1968—1974年巴西“经济奇迹”期间,年平均增长达10.1%。到七十年代术,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八位。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二千八百亿美元。钢铁、汽车、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电力和核能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农牧业和制造业也建立起较好的基础。从1968年以后的短短二十年间,巴西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发展经历和近期的趋势过去的经济增长概况。在过去的三十年期间,泰国的经济结构经历了迅速的变化,尽管农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4.5%,但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却持续下降。相形之下,非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在这段时期内则增加了。制造业部门的增长率尤其引人注目。到1980年,制造业成了经济中最大的部门。与其它具有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泰国在发展其工业部门和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放宽了的国际贸易环境方面,起步是相当晚的。直至1960年,泰国仍严重依  相似文献   

9.
一、1995年菲律宾经济实绩及其动因分析1995年是菲律宾继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的第二年。据菲官方初步统计,1995年菲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7%,高于1994年5.1%的增长率水平。进出口增长加快。1995年菲贸易总额为319.1亿美元,增长率达254%,其中进口191.6亿元,出口175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为电子产品、服装、棉制品、金属制品等。美国和日本仍是菲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出口总额的一半。菲对欧盟和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也较快,对欧盟出口比1994年增长35.5%,对东盟增长80%。农业部门的实际产值1995年比1994年增长1.8%。除了稻谷、玉米…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增长的第二春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近年来经济持续蓬勃发展。1988年经济全面复苏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11.1%,尔后连年下滑,1989年降至9.2%,1990年降为8.3%,1991年为6.7%,1992年降至5.8%。经过几年的连续减速之后,1993年在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带动下,其经济增长率比预期的7.5%—8%还高,达9.9%,创新加坡1965年建国以来第二高增长率,迎来了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第二春。新加坡1993年各产业表现良好,除建筑行业外,其他如对外贸易、制造业、商业、运输与服务业、金融与专业服务等增长率都较上年提高。1993年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取得16%的增长,高达2570亿元(新加坡元,下同),其中出口总值为1190亿元,增幅达16%,属于国内产品出口的总额增幅为14%,转口贸易部分的增幅为19%,计441亿元。美国、欧共体、马来西亚、香港和日本仍然是新加坡的五大主要出口市场。其中美国继续保持新加坡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去年占新加坡国产品出口总值的20%,计243亿美元.对其它国家的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转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新加坡商业的增长率去年达到8.5%,较1992年的4.5%足足高四个百分点。国内贸易的增长率从前年的3.9%提高到去年的5.4%,而旅馆和餐馆业的增长率则从6%降低  相似文献   

11.
序言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字,1981—84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1.1%,低于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2%,也低于发展中国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发展中国家同期的外贸下降率(按美元计算)大大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外贸下降率(出口贸易额下降率为0.3%、进口贸易额的下降率为3.4%),无论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的下降率均高达13%,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从而下降了。尽管是在世界经济、世界贸易有所好转的1984年,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12.
一、亚太经济的腾飞引起苏联的关注和反思拥有33亿人口的亚太地区,战后以来经济扶摇直上:1960——1980年的20年间,欧洲经济增长率为4.5%,而亚太则为8%。80年代初,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只有1.4%,而亚太保持年均4%的增长率。1989年的亚太年均增长率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为6.1%,而欧洲共同体和美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和2.9%。可见,亚太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生气的地区。亚太地区外贸发展、金融活跃。1980年,亚太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2.9%,90年代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美国对亚太贸易额由1980年的1200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2710亿美元,远远超过对西欧的1860亿美元。美国企业对亚太投资已超过330亿美元。日本55%的出口、58%的进口依靠亚太市场。亚洲“四小”、东盟和中国也以亚太地区为自己的主要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新加坡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于制造业、批发与零售商业等产业部门的产值有顺畅的增长而达9.9%,有了高于1999年5.5%年的高经济增长水平。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疲软等原因,增强了新加坡经济前景的不透明感。对2001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预测数字已从年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形势下,印尼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据世界银行估计,1992年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5.2%,而印尼本国专家估计则为5.6%左右,虽低于1991年的6.7%,但整个经济形势看好: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9%,为7年来最低;外汇储备1992年底为116亿美元,比上年多17亿美元,可比较从容地应付近5个月的进口费用;贸易额约600多亿美元,比1991年的546亿美元增长近10%,并略有顺差;1992年工业增长10%以上,工业产品出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占全部非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总值的85%。在出口的工业产品中,纺织品出口增长最快,达50亿美元,大部分输往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尽管近年来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在过去的20年期间还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东盟,它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85—1995年期间,东盟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是6%左右,而世界的年均增长率为2%,发达市场经济的增长率为3%。到1995年底,东盟占世界商品贸易额的比重高达6.7%,而在1985  相似文献   

16.
1963年至1977年期间,由于巴西四届政府的努力和人民的劳动创造性,巴西取得了巨大进步,具体可由下而几项社会经济总指标来衡量: 一、在1963年至1977年期间,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五百四十六亿美元增加到一千六百四十四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2%(在此期间总共增长201%)。人口增长了48%(由1963年的七千六百四十万增加到1977年的一亿一千三百二十万人),而按人口  相似文献   

17.
战后三十多年来,拉丁美洲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整个地区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约为5. 5%,超过了除石油输出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960年为六百九十四亿美元,1979年已达五千九百九十三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从1960年的三百四十美元增至1979年的一千五百美元以上。1950-1975年,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达6. 9%,整个工业生产也逐年平均增长了6. 5%;目前,拉美的消费品生产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本地区需求,基本中间产品和资本货也能大部分自给。在此期间,还大量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尽管全球经济有所复苏 ,但2002年柬埔寨的经济增长幅度下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保持审慎 ,公共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贸易体制和金融业部门的重组等方面的改革均有相当程度的进展 ,但仍需作进一步的努力。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幅度的加大和国内改革提高经济效率 ,柬埔寨的经济前景看好。宏观经济评价2002年柬埔寨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01年的6.3 %下降到4.5%(见图1)。但2001~2002年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却与前此的四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5.3%相近。农业部门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增长在过去曾由于根深蒂固的农业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0年是马来西亚实施第三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按1970年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61.88亿元(马元,下同),比1979年的243.46亿元增长了7.6%,低于1979年的增长率8.5%和1976—80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8.6%,但高于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在东盟五国当中仅次子新加坡居第二位。通货膨胀率为7%,在东盟五国中是最低的。平均人口国民收入达3,649元,比1979年增长了34%。  相似文献   

20.
一、外资投资的增长趋势1986年老挝决定进行“新经济机制”改革,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1988年老挝政府制订、颁布了“外资投资法”,1994年将“外资投资法”修订为“鼓励外资投资法案”。1988-1993年期间,老挝的外资投资为数甚少,达不到2亿美元。1994年起才开始有较大规模的外资投资出现,1994年的外资投资额达25亿美元(投资件数为130件),比1993年的1.6亿美元增长了14.5倍。1995年则比1994年减少了51.1%,减至12亿美元(投资件数64件);1996年1-6月又再度回升,增大到12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的全年的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