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汶川地震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无限生命力,铸就了坚韧不拔的中国人,为自周代以来就已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再次注入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现代意识.向世人展示了"仁者爱人"、"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宇宙情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人权意识.抗震救灾活动使"仁者爱人"、"天下一家"的理想成为现实,使爱国主义、整体主义精神及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和合理念、君子节操等中华民族精神倍加璀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练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2.
抗震救灾斗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全面检阅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抗震救灾精神所体现的"和衷共济、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敢于胜利、关爱生命、崇尚理性"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有识之士特别是儒文化圈内的专家学者,可以充分利用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因为他们的有关思想与学说必将是21世纪人类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资源.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为责"、"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大同'的社会理想"等几个层面,能释放出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的智慧火花.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存在是教育的基础,生命价值的实现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其过程中儒家生命观具有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不仅是中国稳定社会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人自古便崇尚生命、重生爱物、刚健有为的文化根基。重生爱物,是儒家生命观的价值基础;自强不息,是儒家生命观的内在价值;死而不朽,是儒家生命观的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就是要建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必须吸收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如"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人权"等,体现出人类共同价值理想;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精神、民本理念、和合思想、社会美德等,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精华 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光照中华,泽被东亚.它包含了很多积极的因素,例如:自强不息、刚毅奋进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理想精神;以德治国、修身为乐的重德精神;重人轻神、人贵物贱的人文精神;忧国忧民、献身国家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等,对于推动现代行政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主要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先义后利的精神、求是务实的思想、"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和谐相济"的思想等.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一百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体育强国理想承扬的一百年。百年的奋斗征程雄辩地证明了,不忘本来的自强不息是中国共产党体育强国理想承扬的根本道理。百年圆梦历程充分地彰显了,吸收外来的开放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体育强国理想承扬的重要进路。百年初心使命深刻地揭示了,面向未来的人民体育是中国共产党体育强国理想承扬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9.
理想教育是团结、凝聚和鼓舞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排除万难,自强不息地执着奋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了共同理想,就能齐心协力,励精图治。科学的理想,共同的信念,一致的行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是我们中华民族振兴的力量源泉。中国革命就是依靠理想、信念夺取胜利的典范。今天,在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研究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理想教育的作用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重庆人文精神,应当广泛运用统一战线各领域的丰富资源,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各层面的积极作用,全面展示统一战线各方位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以"道德"为基本思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德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重要资源,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学生的道德习惯、识别道德伦理等。本文即探讨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践行理念、方式与途径,以期两者在实践中更好的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人性预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必须注意区分法律的人性预设与伦理道德的人性要求,二是必须基于对现实客观的人性标准的认识。作为法律的环境法的人性预设既应区分“环境法的人性预设”和“环境伦理的人性要求”,又必须准确把握现实人的人性标准。以这样的基本要求为工具审视环境法理论界的“生态人”理论,就能看出学者们共同采用了“应然模式”,没有注意区分“环境法的人性预设”与“环境伦理的人性要求”,且普遍存在不忠实于现实人性,不符合环境法人性预设的基本要求。所以,现阶段不宜直接将“生态人”作为环境法的人性预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八荣八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的继承和发扬。“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现阶段,要用“八荣八耻”作为塑造社会主义社会理想人格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4.
“孝”乃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孔孟那里,孝道的建构本是立足于作为本源的生活情感的。但经过轴心期大转型以后,孝道逐渐僵化为一种道德教条,而遗忘了生活情感这个大本本源。当下我们要重建孝道,绝不能仅仅将孝道理解为道德教条,而应该进一步追溯其本源,立足于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来重建孝道。  相似文献   

15.
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议题,而德育实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密不可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德育的途径和方法非常必要。为此,德育途径应立足于“生活化”;德育途径要立足于自然化和情境化;德育方法必须根据个体差异,坚持分层、分类指导;德育方法必须注重情感体验;倡导对话式的道德教育模式,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道德品行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道德品行,就必须对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有正确的认识;必须意识到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品行尤为必要重要,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必须清醒明白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道德品行是当好干部的首要标准,是改变干部不良现状的迫切需要,是干部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三个自信"、坚守"三严三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一直实行道德理想主义教育,内容过于理想化而脱离实际。当前青少年底线道德存在诸多问题,需从底线道德教育的生活性、实践性、制度规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着手,提高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非常注重修身即个人道德修养、自我人格完善。他的修身观有着与传统修身观相联系的一面,即重视内省,重视读书求知、储才蓄能,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同时,又为传统修身观注入了新的内涵,即崇尚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使人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死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对待死,也就是如何看待人生与人性,如何成就人道.死在苏格拉底那儿,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是一种文化.从法律、道德和灵魂学说三个层次来看苏格拉底殉道的理由,可以说,他是为了法律的公正、道德的理想和灵魂的不朽而死,从而见出苏格拉底的伟大人格魅力及当时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而绝不是物质本身。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GDP崇拜"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公平缺失、贫富差距加剧,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沦丧、法治的滞后以及管理的缺位。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就是要将原来追求的"GDP至上"转向更多元的评价标准,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才能让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而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使藏富于民得以成真,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夯实法治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