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帅 《先锋队》2013,(1):26-28
"良知"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而将"良知"发扬光大的是明代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业"。王阳明将他的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     
《实践》2020,(8)
正习近平用典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背景: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3.
春风化露     
"心"如海,温暖是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广阔;"心"如歌,温暖是曲,谱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心"如露,温暖是风,春风化露,方知露之甘甜。近些年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每年都组织"热点话题谈心录"专题宣传,就是想打造一种温暖如舟、如曲、如春风的品牌,潜移默化地进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给大众的"心"驱散寒意和迷茫,送去温暖和希望。因为每一颗"心",都是最需要温暖的;而温暖的"心",则是最能迸发正能量的。  相似文献   

4.
正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在《四书或问》一书中,曾引用过北宋理学家吕希哲的一句话:"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意思是说,天下最难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人的欲望。这句话出自北宋教育家、官员吕希哲告诫皇帝的一段话:"臣窃闻孔子曰‘操则存,  相似文献   

5.
人心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涵义是指已形成于人脑的思想文化观念和思维、情感活动。朱熹 :“心者 ,人之神明 ,所以具众理而应万物者也。”王守仁把心的内容界定为忠、孝、仁、义 ,“心即是理。”即人心是已形成于人脑的思想文化观念 ,包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王守仁 :“身之主宰便是心。”即人心是人之言行的灵魂。在此认识基础上 ,中国社会管理传统十分重视掌人心 ,有“得人心者得天下”之说。“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掌人心就是得人心而用…  相似文献   

6.
以天下之胸察物明,不知是哪位先哲讲的了,但这句话讲得颇有道理。这方面的话不少智士仁人也讲过,唐代白居易就说过“以天下之心为心”。《太公六韬·文韬·六守》中也讲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就是说,只有胸怀天下才能看透天下,看清天下,看明天下。  相似文献   

7.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8.
为您提醒     
正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现实生活中,"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者大有人在。前者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照见不严不实之风、浮躁浮夸心态;后者揣着明白装糊涂,缺少的是一颗忠诚老实的敬畏之心、干事创业的责任之心。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坦诚对待自己的知识存量,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知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干部;也要反对"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郑板桥有对联写道:"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修身立德乃做人之根本,不仅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亦是其为政致仕的纲要。王安石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张衡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罗隐说,"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修身立德对为官从政者而言,具有亘古不变的本源作用,"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4,(9):64-64
正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最小的善行也胜过最大的善念。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  相似文献   

11.
家风万年长     
正《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恩格斯论证了家庭的本质:"父亲、子女、兄弟、姐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种义务的  相似文献   

12.
<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修身,他"修其心治其身",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齐家,他入孝出悌,传承家风,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语录     
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战国·姜子牙《六韬·文韬》)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大人物——明崇祯皇帝视其为"救时之相",梁启超称其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熊十力更认为其:"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而其前识远见,灼然於国覆种奴之祸,已深伏於举世昏偷,苟安无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布,卒能扶危  相似文献   

15.
正新华出版社2014-7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心的问题。当心和我们的肉体一起来到世间时,它无关无碍,轻松自在;可当我们拼命地追逐外物时,心灵就会受到压迫,它会让你  相似文献   

16.
要做好农技研究推广工作,必须要有一颗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赤诚之心,甘做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一颗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好学之心,甘做一名严谨的农业技术求学人;必须要有一颗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探索之心,甘做二名务实的农业技术开拓者;必须要有一颗深入基层、无私奉献的敬业之心,甘做一名勤劳的农业技术传播人。  相似文献   

17.
嫂子颂     
你是一个好人,一看就知道有颗好。心总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好,默默履行做人的责任。你是一个好人,好人是这个世界上的根。我愿天下好人有好报,我愿天下好人交好运。——摘自歌曲《你是一个好人》  相似文献   

18.
君子三乐     
傅佩荣 《当代贵州》2013,(27):66-66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父母都健康,兄弟姐妹无灾无难,这是第一种快乐;对上无愧于天,对下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种快乐。孟子认为,无论多大的荣华富贵都比不上这三种真正的快乐。首先,父母健在,兄弟姐妹也没有灾患,那就是人生至乐了。为什么呢?因为父母在世,才能引起我们的孝顺之心;兄弟姐妹没有灾患,才能引起我们的友爱之心,  相似文献   

19.
王会亮 《先锋队》2013,(22):46-47
要想赢民心,就得心爱民。爱民之心,通俗来讲,就是要心里装着老百姓,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事事处处贴近老百姓。这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我党执政的宗旨和目的。在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成的今天,能够培养和拥有一颗真诚的爱民之心,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身残志坚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霍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正源于他时刻怀揣着的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