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一,处理好陆权与海权的关系,以陆权作为基点,坚定地加强与拓展海权中国陆地纵深广阔,西强我弱的总体态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根本改变,外部潜在威胁依然存在。就总体而言,领陆安全必然居于国家安全的首位,发展陆上力量依然是中国军事力量建设的重点。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陆上主要威胁的解除,中国为之奋斗多年的国家生存利益基本得到解决,国家利益的天平正向经济发展利益和国家统一利益的方向倾斜。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9)
习近平同志担任军委主席以来,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十分重视海上军事斗争准备,这是因为海洋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的战略地位明显凸显,我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日益泛起,维护我国海洋通道安全日显重要,这要求我军应有相应的海上实力,为此我军必须实行"两个转变,尽快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和海上执法力量,采取各种举措维护我国的海洋利益和海洋通道安全。"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地缘政治形势:苏联解体使来自北方的陆权安全威胁得以解除,经济发展在国家战略目标中的权重进一步上升。随着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以及台海局势恶化和海洋权益争端日趋激烈,中国地缘政治重心正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权优先成为中国地缘战略的选择。海军是海权构成的基本要素。为了满足中国发展海权的迫切需求,中国海军开始战略转型,这样的转型在提高海军战斗力、改善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同时,也将对亚太地区海权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9)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世界的机遇与分享。海外侨胞心系祖国、赤忱爱国,尤其是侨领、侨商依托自身资源,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走出去、引进来"牵线搭桥;海外侨胞华文传媒、华文教育机构和华侨华人社团资源丰富,可以在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建设理念、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积极作为;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可为中国运输国外"一带一路"建设原材料陆上通道、海上要道"保畅通",为中国进口必需物资运输保驾护航。海外侨胞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世界梦",实现了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新添"北冰洋方案",正式将北极地区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之中。在此背景下,北极环境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广域性安全影响,关系着"北极海上丝路"沿线地区的民生福祉和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全球公共品之一,北极环境安全的扩散性、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国际合作治理的必要性。针对此领域依旧存在的合作关系不对称、规制不完备以及缺乏认同等不足与困境,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者",中国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指导,积极参与到以"绿色发展"协调矛盾关系,在"合作治理"模式下完善相应国际制度,建构基于"共同体"理念的合作认同,通力推进北极环境安全的国际合作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参加APEC会议期间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东连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为抢占先机,搭上国家战略的"顺风车",国内诸多省区市纷纷提出自己参与一带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两者共同构成了既不同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也不同于当代美国新丝绸之路的当代中国新丝绸之路区域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尤其是冷战时期的苏联海洋安全战略的发展,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特点在早期以夺取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出海口为主要目标,强调国家海上力量整体运用,突出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中的主导作用。但控制海洋的能力与控制海洋的目标始终存在差距;海上核力量是国家海上力量的重中之重;海上力量建设脱离国家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9.
印度洋海权之争--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中印三角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全球地缘政治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印度洋成为世界海权的"心脏",二是中国和印度崛起为欧亚大陆上新的地缘权势中心.由此,美、中、印三国的安全战略都聚焦印度洋,在地缘政治视角下,围绕印度洋海权之争,三国在印度洋极力缔造均势,并为自己谋求最大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关涉国家数量众多且情况复杂,而且中国之前也没有实施推行过如此规模的对外战略工程,给中国外交带来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通过对"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群体进行归类划分,可以发现有一类被称为中等强国,它们在"一带一路"经济、安全、人文建设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我们应该把各怀千秋的中等强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抓手,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精准度和费效比,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营建上佳的区域环境和优良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深港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框架下,必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回顾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发展与变迁,海上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交流和华侨移民中的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深港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是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深港两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战略枢纽的角色:深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具有先天优势和比较优势;香港作为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枢纽,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并由此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深港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从历史到现实,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藏不仅是"一带一路"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通联南亚国家的主要陆路通道。在西藏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立足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的战略定位,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带一路"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以及更长阶段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带一路"建设作了部署。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对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上海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创造了十  相似文献   

14.
正"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提供给世界的全新的公共产品,它从陆地与海洋两个方向来促进全球贸易的互联互通,为有参与愿景的国家提供最大的参与度和共享度,从不同的维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努力打造和谐共荣的全球治理体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延续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传统,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底蕴的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8,(11)
正壹丝绸之路是走向远方的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丝绸之路精神的丰富内涵,全面描绘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如何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可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中国在海外的利益通常可划入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这其中就包括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我国进口石油的60%。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回中国的。可以说,马六甲海峡是否安全影响到中国的重要利益。但是,美国可以用航母战斗群在世界各地为其商船队提供保障;日本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其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要有能力为两条1000海里航线提供安全保障。可中国海军现在还难以对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船队提供有效安全保障。可以看出,中国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需…  相似文献   

17.
正一、海权崛起的空间条件利用:地中海式的地缘环境"海权论"之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是19世纪晚期出现的战略家,是美国海上崛起的亲历者、观察者和指导者之一,对现实有敏锐深刻的战略思考。认为一个民族可借海洋发展海权从而实现崛起,是马汉一贯、基本的观点。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指出影响海权产生及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六点,第一点即"地理位置","除了具有便于进攻的条件之外,大自  相似文献   

18.
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欧非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它开拓于陆上,又发展于海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明传播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在特定政治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兴起是东西方先民互为推动、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希望发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  相似文献   

19.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国际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提升国际话语权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开拓了新方向,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争取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话语权,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带一路"建设视域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我国应该通过巧妙进行话语阐释和舆论宣传、保持从容理性和战略定力、增加"一带一路"的制度供给、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动员能力等方略寻求破解国际话语权困境的出路,攻克难关,大力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或许会成为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一个契机。倡议与南海争端的关系稳定、经略周边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作为海陆混合型大国,中国陆上的周边国家众多,支轴国家大概有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柬埔寨,另外还有一些邻国。海上的周边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南海沿岸国家。中日两国近年内大幅度改善政治与安全关系的可能性不大,中韩之间政治与安全关系的提升空间也有限。南海沿岸国家就成了中国建设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