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理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八日)韩喜凯同志们:今年是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中央对纪念活动作出了部署并于5月8日召开了纪念座谈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国各地、理论界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省委...  相似文献   

2.
《求实》1988,(Z1)
各地、市、县委,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党委、党组: 省委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生产力标准的学习和讨论,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十三大文件的重要内容。学习讨论生产力标准问题,是十年前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继续和深化;是当前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把十三大文件的学习引向深入的重要步骤;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和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28日至翌年1月23日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2月28日至翌年1月8日,中共山西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1月9日至23日,省委召开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王谦就关于工作重点转移、解放思想、平反冤假错案、总结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等问题作了讲话。这两次会议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实行工作着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的精神,讨论了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高度评价了山西开展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委党校、省高校工委、河南日报社、光明日报社驻河南记者站联合举行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座谈会”于5月4日在省委宣传部召开。来自全省社科理论战线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省委副书记范钦臣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光明日报》总编辑王晨  相似文献   

5.
1978年12月27日,邓小平同志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并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魄力,高度评价和有力推进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开展。正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6.
刘鑫凤 《世纪桥》2009,(1):43-44
2008年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30周年,也是我们党新时期解放思想的重要契机,30年来我们党历经艰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解放思想与真理标准讨论问题关系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真理标准讨论是解放思想的开端,30年来解放思想的成果对真理标准讨论的验证以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真理标准不断地继续解放思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开展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20年前,在中国,从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到众多的普通劳动者,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工作者到实际工作者,都在认真关注和积极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命题的讨论和争论,人们的理论兴趣达到了罕见的高度。这场讨论和争论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在20年前的中国会发生这样的讨论?今天回顾那场讨论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特刊发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教授王兆铮同志的文章,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8.
1978年5月,由《光明日报》首先公开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坚持实践标准?还是一切按照"两个凡是"办?结果,"实践标准"取得了重大胜利,"两个凡是"被打破了,这为在年底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大基础:真理标准讨论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对待毛泽东思想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探索新的道路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确立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革”结合后,任仲夷先后在辽宁、广东任省委第一书记,口碑极好。在其任职期间,力主平反冤假错案,积极开展市场经济试点,坚定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热切推动中国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1.
听真话、察实情、办实事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听真话、办实事,首先要做到出以公心,以公共利益为首要的评判标准;要从真话传递途径上下工夫,使真话传递不走样、不打折;要鼓励说真话,营造说真话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中,“实事求是”是一种态度精神、一种认识规律、一种实践路线。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是因为“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因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我们“要靠实事求是吃饭”。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重温“实事求是”,必须不断凝聚坚持实事求是的不竭动力,准确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要求,努力涵养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3.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十八大时党章的修改,使党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4.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群众、党和政府,都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这三个主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建设法治中国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学界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背景和目标、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含义和特征、我们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进程以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对策与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今后应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统筹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是新时代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重要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耦合共生、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统筹并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现实要求,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二者协同发力的实践路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融会贯通,将长效监督作为统筹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根本保障,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侯明 《理论学刊》2006,1(12):4-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开辟及其不断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探讨的重大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融合民族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之路;人民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力。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60年的执政过程中相继形成了三种执政理念,即毛泽东的斗争哲学执政理念、邓小平的发展哲学执政理念和新时期的和谐哲学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三次执政理念的转换,都是依据国内外客观实际的变化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独特个人经历、思想素质以及历史赋予他的重任等,决定了他的理论创新方式有着以下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不动摇;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统一;有世界眼光和能反映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对党校事业特别是党校科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任务。当前,努力把十八大精神转化为开拓党校各方面工作新局面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各级党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