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利益化、民意化、非理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网络舆论与官方舆论的分离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此起彼伏。新形势下界定网络舆论危机,按照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可以总结出有组织-有利益、无组织-有利益、有组织-无利益、无组织-无利益等四类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过程采取相应的阶段应对策略,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谢俊贵  叶宏 《求索》2011,(9):61-63
人们对网络群体事件突发性的强调无论达到何种高度都不过分,但网络群体事件的过程性也是值得重视的。典型网络群体事件的生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起因显露阶段、主帖发布阶段、舆论风暴阶段和网外行动阶段。把握网络群体事件的过程特性,了解其生发过程中各阶段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具体指导网络群体事件的过程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生成于网络诱发型公共事件、现实触发型公共事件及网内外联动型公共事件;传播议题聚焦于捍卫公民权利,追寻事件真相,拷问政府良心和责任,表达爱国热情等方面。在公共能量场视阈下,网中人和网络组织的动机和场内的能量具有交换上的自由性,具有不同意向性的政策话语在某一重复性的实践语境中为获取意义而相互交流与论争,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负效应较为明显。因此,一方面非常有必要从政治引导、法律强制、技术监管和道德约束四个维度采取多种措施构建一整套综合治理框架来规制网络舆论;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政府无法回避的规制限度问题,政府寻求规制网络舆论限度的实质在于为自己的行为划定合理的边限,既保证社会公众的各项基本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又不至于导致社会失序与混乱。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在信息发布的领域不再一者独大,自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催化推动作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的网络舆论,具有网络舆论主体多元化、匿名性,形成高速性,传播互动性、互文性的特点。由于警察的特殊身份,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内容往往较为敏感,部分网民的观点容易夹杂着宣泄的心理,负面影响较大。针对涉警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独特之处,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发生之后,公安机关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快"、"准"、"狠"三大原则和策略;找准时机进行议题的设置与置换;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重要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技术队伍,对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进行技术引导。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人们借助网络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聚合思想、维护权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演变规律及风险演化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以人民网《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和《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列举的40件影响较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及演变的关系形成了以下观点:网络舆论具有独特的传播技术特征与传播人际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诸如"意见领袖作用凸显"、"信息控制力弱化"、"舆论场加速形成"、"议程设置全民化"等一系列衍生效应,这些衍生效应对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社会出现了"全民发声"、"围观结构"的新变化。司法机关作为公共服务部门,与公众的日常接触机会较多。裁判结果及司法过程都会成为网络舆论的热点,甚至可能升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据统计,在重大舆情事件中,将近80%是涉法事件,而主角以公安(刑事侦查阶段)和法院等司法机关为主。如许霆案、梁丽案、邓玉娇案、彭宇案、邱兴华案、药家鑫案、夏俊峰案,等等。这些案件都极具戏剧  相似文献   

7.
以系统的方法划分了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并阐述了酝酿阶段、蔓延阶段、动员阶段和衰变阶段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以思念水饺"致病门"事件为例,具体阐释了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独特性、四个机制之间存在的联动机理,以及各机制之间较强的逻辑推动关系对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整个生命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安网络舆论生成机制的要素包括事件诱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等。涉警网络舆论按其积极和消极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破坏性的涉警舆论、中性舆论和建设性的涉警舆论等三类。公安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价值:满足网民发掘真相的动机需求,培育公安网民的理性思维能力,引导网民识别善恶、匡扶正义并提升价值观,提升公安机关自身的服务能力。公安网络舆论引导可以解决诸多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互联网言论的影响力和穿透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改变了舆论生成和传播格局。当前,在涉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中,实际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的“官方舆论场”;另一个则是由“民间口头舆论场”进化而来的“民间网络舆论场”。两个“舆论场”在大体重叠和谐、同频共振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张利军 《时事报告》2013,(10):27-27
当前,各地网络热点舆情频发,如何更好地掌握网络舆论场的规律特点,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一段时间以来的案例,应对的关键在于做到"五要五不要"。一要积极处置,不要推诿掩盖。对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事件的处置是第一位的。一有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网络社会,网络舆论承载着互联网虚拟世界中无数网民鞭挞糟托邦现实和憧憬乌托邦未来的情绪表达。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公共(公众)舆论是西方政治学和行政学早期研究的传统之一,美国政治学家也极为重视;互联网产生之后,西方学界主要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对网络舆论进行丰富多样的研究,集中体现出政府监管的统一性特点。国内网络舆论研究在20余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初始化→特定对象→公众重心→稳定发展四个阶段,对其内涵特征、生成机制、发展态势、传播影响、政府治理、个案演绎及其它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同时也反映出视野狭窄、方法落后、重复性工作泛滥、创新不足等显而易见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开放性的态度和面对问题的勇气,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未来作谨慎地乐观分析,并提供能力再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谣言几乎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湖北石首"6.17"事件中网络谣言肆虐凸显了当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手段落后等。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谣言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坚持"疏堵结合",转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和坚持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刘鹤 《电子政务》2012,(4):64-68
就所谓"网络群体事件"原初的形态而言,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讨论一件事情,而它现在却面临被妖魔化的情境;网络作为一个民众舆论平台,如果轻率地将其标定为负面的时候,产生的效果或许与我们预期的相反。为此,本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重新作了定义,并分析了网络舆情事件的诱因和形成,并对如何有的放矢地处置网络舆论事件、力求网络舆论发挥正面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潘江涛 《今日浙江》2010,(22):53-53
网络是个舆论高地。4亿中国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发布者。而网络舆情的出现,既促进政府信息公开透明,也保障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利。然而,网络世界犹如江湖社会,真相与假像共生,真话与谎言并存,作为政府部门如何正确应对网络涉法涉诉事件?个人体会是:网上来,网上去;网上引导,网下沟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从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必须从理念、制度、能力和机制等四个方面人手,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做好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视域下的执政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金山 《新东方》2009,(3):42-4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其特殊作用正日益显现。从2007年的重庆“钉子户”事件到山西“黑砖窑”事件再到陕西“华南虎”事件,从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到“娄烦事故瞒报”事件再到年底的“天价香烟局长”事件。在这些事件中网络舆论正成为舆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使执政党、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处置对当前高校的管理和安定稳定意义重大。本文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预判有四个核心要素:属于容易介入的公开事件、与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相符、与社会常态价值期望相悖、与师生个体相关;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过程研判的四阶段,并据此提出应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若干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网民通过接受、转发、评论网络热点信息,形成网络舆论热点与焦点,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负面网络舆论,则容易演变生成网络舆论暴力。本文基于传播议题、传播主体、生存平台重点剖析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条件和生成机理,针对不同阶段提出占据舆论话语主阵地、调适网民舆论心态等调控策略,以期减少网络舆论暴力,构建和谐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20.
维权行动中的网络舆论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博成为最新的舆论载体,政府网络发言人进入网络社区,网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在持续拓宽,基于网络平台的网络舆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网络舆论具有迥异于传统媒体的特殊优势,弱势群体十分倾向于使用这种方式维权,但随着网络推手对这种方式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对网络非理性特征的把握,民意出现了被工具化运用的迹象,网络舆论也因而出现了变质的倾向,并且网络舆论还存在威胁司法独立的风险。本文认为网络舆论要发挥“第四权力”(指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舆论监督权)的作用,首先需要遏制网络推手,净化网络舆论的运作空间,然后厘清网络舆论和司法独立的关系,疏通行政维权方式,使之成为主体性维权方式,同时引导网络舆论,使网络成为传统行政维权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