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香港和台湾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已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关注,而来自新加坡的投资却受到少得多的注意。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虽比香港或台湾的投资少,但在90年代因得到北京的鼓励而迅速增加。中国也一直扩大它在新加坡的经济活动。 新加坡具有三个特点,使得它同中国的经济交往令人关注。第一,新加坡的居民以华人为主。在1993年年中,新加坡的人口约为287.38万人,其中的77.5%是华人。虽然李光耀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府一直努力树立新加坡的民族特性并坚持认为新加坡居民是新加坡人而不是华侨,但新加坡的华人特性仍是不可否认的。第二,新加坡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一个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3.
吴开军 《东南亚》2003,(1):59-62
新加坡自 1 965年独立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即已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新加坡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占新加坡人口 70 %以上的华人的卓著贡献是分不开的 ,而新加坡的华人社会在随着政府对国民实行新加坡化的过程中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华人社会变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新加坡的侵略与占领 ,当时旅居在新加坡的华侨积极参与到保卫新加坡的战斗中去 ,为保卫新加坡而洒热血、抛头颅的华侨为数不少 ,旅…  相似文献   

4.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形象:当地的视野与政策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上世纪90年代后新加坡人口结构之改变,接着分析本地新加坡人对中国新移民的看法,然后讨论新加坡移民政策的出发点,即从控制新移民涌人到整合团结现有移民。本文认为,同宗同族的民族观和共同文化源流在塑造新加坡人对新移民的看法时作用甚微,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实用主义才是影响公众对新移民的态度和政策抉择的最重要因素。在这一大框架之下,公共外交能够对中国人、华人新移民和中国国家的国际形象改变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言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华人学校不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华人人口较多的国家,而在柬埔寨,这一事实无疑会让许多人难以置信。柬埔寨华人社会的多数派潮州籍华人所经营的端华学校学生人数最多,从而成为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华校。目前端华学校有本校和分校,根据中国侨网,本校和分校的合计教室数量和班级数量分别为124间和205个,教员总数为230多名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人口中华人占绝大多数。华人见而,从前都是打拱作揖,如今则相互握手以示亲切。若二人相距较远,又没有必要凑到一起,则可以脱帽或挥手致意,或者点头弯腰致意。华人见面的问候语常是"你吃饭了吗",对方的回答则是"吃了"。这是因为大家都信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以民生为第一,吃了饭便觉心安理得了。新加坡的马来人相见时,多以相互合握  相似文献   

8.
董南 《东南亚》2003,(2):63-64
第 2 0届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于 2 0 0 3年 5月 1日拉开序幕 ,开始在马来西亚全国各地展开。马来西亚华人众多 ,华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高达 2 7%。在东南亚地区 ,马来西亚是除新加坡外 ,华人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维护中华文化 ,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争取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 1 984年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等 1 5个华人社团发起举办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 ,目的是通过举行各种文化活动 ,以推展中华文化 ,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华人文化节内容包括文艺节目演出、武术表演、猜谜、中华传统画展、中华美食展、中华传统服装展等等。马来西亚华…  相似文献   

9.
温馨 《东南亚纵横》2007,(11):76-79
一、海外汉语的形成及分布本文所谓"汉语"包括在海内外使用的中文、汉语及其方言,所谓华人也包括侨居或定居海外的华人。在中国国内以汉语(包括方言)为母语的人口超过94%。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很多少数民族也通用汉语或已有部分人改用汉语。  相似文献   

10.
前言现在,全世界达5000万人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大多数成为了华人,在东南亚,华侨的比率已经很低。在华侨华人当地化的潮流中,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变化,海外华人资本形成了居住国的民族资本,成为了居住国经济的一部分。20世纪70-80年代,随着亚洲各国、尤其是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华人资本的力量趋于强大,在各自拥有根据地的各国经济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华人人口占绝对比率的香港、台湾、新加坡自不待言,在华人比率决不算多的东盟各国,华人资本的影响力也不小。自20世纪,世界经济开始转入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及国…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新加坡学者刘宏教授提出"中国-东南亚学",是为区域研究中的理论创新.3年之后,作者立足新加坡,进一步在时空的经纬上,就当地华人社会作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比较,以阐明新加坡华人社会在二战结束以来所呈现的本土、区域和全球的关系互动和模式变迁.综观全书,作者对新加坡华人社会研究的学理脉络与起承转合蕴含着"中国-东南亚学"的理论框架,其分析的旨趣和研究的归依表达了作者体系化工程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同为多种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在历史上,两国都有着不断接纳外来民族迁入的经历。15~19世纪,华人族群分别在这两个国家扎根并繁衍。目前,马来西亚华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6%,而新加坡华人约占该国总人口的76.8%。由于华族在两国都为主要民族之一,华族文化的载体——华语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成为两国华人社会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对于华语教育的发展问题,两国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是19世纪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区,本文以新加坡华人鸦片包税商陈成宝为研究个案,分析华人秘密会党在海峡殖民地鸦片包税经营中所扮演的角色,藉以管窥华人在整个海峡殖民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的马来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灿伟 《东南亚》2001,(4):46-50,56
仅占新加坡人口 14 1%的马来民族过去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但是 ,随着新加坡现代化进程的展开 ,马来人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其他族群的距离不断缩小 ,并最终成长为完全融入新加坡主流社会、具有新加坡人特质的新加坡人。本人拟对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马来人的进步及其原因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一新加坡自 195 9年实行自治后 ,即开始现代化过程。现代化进程的展开给新加坡各个方面带来急速而彻底的改观 ,使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传统社会走向成功的现代社会。在这一进程中 ,落后的马来民族同样追随着时代…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为639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的小国。几十年来,凭着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从贫穷落后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现在新加坡已经告别了往日的贫寒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是,资源短缺、市场狭窄等问题却始终笼罩在新加坡人的头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再次寻找经济腾飞的契机,避免象日本人那样步入"泡沫经济"的泥沼便成为新加坡社会各  相似文献   

16.
全欧约有80万华人,其中居留法国的约占1/3,法国华人人口的增加并跃居欧洲首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早期的法国华人,主要来自浙江温州、青田一带,他们大部份是第一次大战时期来法服役的华工后裔,少数是来自过去法国殖民地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商人及留学生,但总人数一直在一万左右。1975年越南、柬埔寨、老挝政权先后更迭,印支三国出现了大规模难民潮。稍后,法国政府打开了大门,大量收容来自印支三国以华裔为主的难民,接着他们的亲属也先后通过种种渠道涌入法国。也有不少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华人和港、澳、台工商界人士趁机进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扼要分析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华人的职业结构。大体而言,华人的职业主要为商、工(工匠和劳工)两大类。新加坡华人的职业和方言群之间存在着一些密切关系: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福建人(闽南人);潮州人主要从事甘蜜和胡椒种植业;广府人和客家人以工匠居多;海南人则是雇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家庭为根"的共同价值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社会家庭观念日趋淡化,家庭组织日呈崩解的背景下,新加坡政府则坚持亚洲社会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儒家文化传统),大力宣传家庭的价值,强调家庭的意义,促进家庭的功能.1992年,新加坡政府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正式将"家庭为根"确定为新加坡人所应奉行的"共同价值观".1998年,新加坡理工学院商业行政系对801名新加坡人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近90%的受访者都认为家庭是建立社会凝聚力的基础.实际上,"家庭为根",已经成为新加坡人的理念或共识.这里,我们将从家庭功能和家庭本位两方面分析新加坡"家庭为根"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英国华人参与2010年下议院选举为中心,分析英国华人社会的变迁与政治参与。本文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近20年来英国华人社会的结构及其特征,指出尽管华人人数迅速增加,但华人社会内部的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明显存在,这对华人社会内部凝聚力的形成和对英国国家认同感的建立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近来这一情形有所改变。第二部分围绕参加2010年选举的8位华裔候选人的政纲、组织、策略和选举结果,具体分析英国华人参政的成就与问题。结语部分探讨英国华人社会融合和参政的未来道路以及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据马来西亚内政部的统计,在马的华人与马来人的出生率是一比三,换句话说,每一个华人出生,就有3个马来人出生,这种趋势造成华裔人口比率每况愈下,这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