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腾  张英魁 《桂海论丛》2014,(3):108-111
时事新闻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其传播绩效关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立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从传播的功能、方式与系统性三个角度来考察当前部分电视媒体时事新闻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性,可发现三大问题:传播功能弱化、教条化传播与意识形态孤立化。需从统筹兼顾传播职责与市场效益、获取受众心理认同与建立整合传播机制三方面入手,提高电视媒体时事新闻传播主流意识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所掌控的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从传播渠道、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信息资源等方面严重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要改变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对广大青年话语权争夺的不利地位,增强时代感和感召力,须大力建设反映主流话语的自媒体平台,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切身需求,重视对青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应用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自媒体队伍。  相似文献   

3.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传播特点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了新条件,它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资源、扩大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受众、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创新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在新媒体条件下,我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遵循主导性、开放性和渗透性原则,依托自媒体拓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运用大数据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路径,建设宣传阵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心理变化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前沿》2012,(13):4-7
在我国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必须关注社会心理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心理发生了复杂变化,当前社会心理总体上呈现二元性、多样化的特征。这样的社会心理状态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既有积极有利的方面,也有制约阻扰的方面。针对我国社会心理的实际,我国在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上,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积极回应社会心理的普遍要求,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的关系,改善主流意识形态的叙述方式。同时要应夯实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践基础,营造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珊 《人民论坛》2020,(8):138-139
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应克服“去中心化”“碎片化”“结构化”等问题,充分抓住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以及全效媒体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引领力、传播表达的亲和力以及受众投放的精准度等,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扩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与迅速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诸多的挑战。自媒体时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需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权威话语主体、创新丰富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持续优化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7.
农业合作化时期阶级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农民思想中的植入与形成是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表现。土地资源的获得和政治地位的提升实现了农民利益诉求,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塑造了农民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心理,实现乡村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聚合。  相似文献   

8.
张丽  何玉杰 《人民论坛》2014,(1):183-185
农业合作化时期阶级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农民思想中的植入与形成是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表现.土地资源的获得和政治地位的提升实现了农民利益诉求,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塑造了农民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心理,实现乡村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聚合.  相似文献   

9.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指人们对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认可、内化乃至尊崇、欣赏的心理倾向,最终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有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们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增进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要敢于亮剑。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形成压力。厘清客观条件所带来的挑战,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提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揭晓 《前沿》2014,(5):133-135
网络不仅是信息社会一种全新的技术媒介,更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造就了当代大学生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带来极大的冲击。在网络环境下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必须迎接挑战,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社会思潮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意识形态舞台上的两股重要力量,主流意识形态对民间社会思潮的引领整合是优化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价值关切的一致性与运行机制的同质性为实现正向引领提供了可能性,背向发展的危害性和正向发展的有利性为实现正向引领提供了必要性。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整合民间社会思潮必须坚持信念引领,以共同愿景凝聚民间社会思潮的价值认同;坚持思想引领,以正面宣传提升民间社会思潮的情感认同;坚持制度引领,以公平正义强化民间社会思潮的利益认同。  相似文献   

13.
在以"交互性"为支配逻辑的新媒体空间中,政党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呈现为支配性、协商性和抵抗性三维图景。从"认知—阐释"、"信仰—价值"和"行动—策略"三层内在结构来看,政党主导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逻辑是自主自觉的生成逻辑。因此,政党主导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路径,可从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加强舆论的顶层设计等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社会思潮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意识形态舞台上的两股重要力量,主流意识形态对民间社会思潮的引领整合是优化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价值关切的一致性与运行机制的同质性为实现正向引领提供了可能性,背向发展的危害性和正向发展的有利性为实现正向引领提供了必要性。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整合民间社会思潮必须坚持信念引领,以共同愿景凝聚民间社会思潮的价值认同;坚持思想引领,以正面宣传提升民间社会思潮的情感认同;坚持制度引领,以公平正义强化民间社会思潮的利益认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以时空分离为特征的微空间情境,为个体带来了全新的生命体验。这种跨越时空的交往互动场域,越来越成为思想交锋的集中地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无形战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顺应微空间意识形态生态的变化,重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模式和机制,进而打造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命运共同体,对于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高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科交叉融合、历史比较分析、建构互动交往认同模式、数学统计等,是进一步深化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4,(7):94-95
胡玉荣在《观察与思考》2014年第1期撰文认为,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形成压力。厘清客观条件所带来的挑战,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提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论坛成为广大网民发布信息、交流观点和意识形态交锋的重要阵地。网络论坛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必须认清网络论坛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论坛环境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努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策略、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姜胜洪 《前沿》2012,(21):33-35
意识形态问题是直指国家核心利益、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其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同时,新媒体技术对于意识形态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在加大.正确认识、妥善应对新媒体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当前,要重视发挥主流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效发挥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的作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加强和完善互联网等新媒体服务管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卜字 《群众》2013,(11):11-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充满了使命感和自豪感。我们也意识到,在当前新的传播格局和多元思想文化环境下,主流媒体也面临一些挑战,受到一些杂音、噪音的干扰,存在不少困惑。在新的形势下,主流媒体如何履行好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如何传播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结合江苏台的情况,谈谈我们的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当前,互联网信息传播呈现出个体性、实时性、开放性、渗透性等特点,其所形成的网络多元文化使人们日常的互联网生活在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价值扭曲、情感缺乏和信息污染的危害,进而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带来较大影响。随着国家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不断重视,对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这一课题的研究也成为时下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有助于为该课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