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前的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仲裁员所导致的程序拖延往往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损失。而现有仲裁立法为当事人提供的救济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防止仲裁程序的拖延及当事人对抗拖延的仲裁员所能采取的救济措施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并论述了我国的现行规定及其改进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一个常常使当事人感到苦恼的问题就是仲裁员的拖延。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员所导致的本可避免地过分拖延,往往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害,并且使仲裁丧失了它的一个主要魅力——迅速及时。然而,遇有这种情况时,除了将有关仲裁员免职和予以更换外,各国现行的仲裁规则以及国际组织制定的仲裁规则大都未规定其他预防及救济措施,当事人因此所受到的损害并不能获得补偿。这种状况阻碍了仲裁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拟就此问题及可能采取的对策作一探讨分析。一 仲裁员拖延仲裁程序的各种表现首先必须指出:并非仲…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国经济往来日益紧密 ,经济纠纷也越来越多 ,商事仲裁作为有效解决纠纷的机制凸现出来 ,本文试图从仲裁制度的公正性出发 ,阐述仲裁员的配置问题 ,以期能促进国内立法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  相似文献   

4.
张潇剑 《外交评论》2006,(1):101-105
争议的可仲裁性系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一项基本问题,仲裁员依据什么法律来界定争议的可仲裁性是仲裁程序能否启动的前提。从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在可仲裁性问题上适用仲裁地法、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以及仲裁裁决的被请求承认与执行地法,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仲裁员应适用一般法律原则作为衡量争议可仲裁性问题的准据法,因为这类原则已为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所承认,并且其适用符合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提高了跨国商事争议解决的效率和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5.
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命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与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仲裁庭的管辖权、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此为出发点来考察国际商事仲裁 ,不仅可以追寻其发展的一般轨迹 ,而且对充分有效地利用其解决争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分析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仲裁机构、法院自由选择权或裁量权的行使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影响 ,可窥探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商事仲裁这一争议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有着很大影响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正在修订之中,并有望于今年完成。此次修订主要涉及仲裁协议书面形式,仲裁规则如何更适用于国家与私人间的投资争议仲裁,多方仲裁,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仲裁员的指定,仲裁员责任的豁免,仲裁费用的控制等问题。修订后的仲裁规则将更加符合国际商事仲裁实践需要,并为其他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的修订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略论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国际民事诉讼相比 ,国际商事仲裁的优越性表现在其所具有的自主性、专业性、灵活性、经济性、保密性以及国际性等方面 ;其局限性则表现在仲裁庭权力的有限性以及仲裁公正的不确定性等方面。要充分实现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 ,完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树立正确的仲裁理念、制定完善的仲裁规范 ;提高相关人员的仲裁意识。  相似文献   

8.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提高仲裁员的素质、依法加强对仲裁员的监督就显得极为必要。必须建立、完善适应仲裁员特点的管理方式,不断完善仲裁机构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程序;明确仲裁员有限、法定的民事法律责任;在目前仲裁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的背景下,枉法仲裁罪的设立,仍然有其自身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裁终局”一直被众多学者认为是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基本特征和区别于诉讼的显著优越性之一。然而,随着国际经济交往规模的扩大,“一裁终局”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的缺陷逐一显现。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对“一裁终局”绝对存在性和绝对优越性的质疑,指出“一裁终局”的缺陷以及给国际商事仲裁带来的众多障碍,从而引出在国际商事仲裁内部设立“自愿仲裁上诉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后,中国内地和香港成为同一主权国家内部的两个不同法域,在商事仲裁法律制度方面存在很大差 异,而仲裁却是解决两地经贸纠纷的主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对两地的仲裁制度立法状况及相关规定进行比较研究,以促 进两地仲裁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两地在相互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方面能够更直接有效。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际商事仲裁的性质确定,是国际商事仲裁基本理论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有关国际商事仲裁性质的理论表述均有不妥之处,国际商事仲裁应具有双重属性,即自治性和司法性。这是国际商事仲裁的价值目标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贯彻国际私法上公共政策的需要和国际商事仲裁历史发展的客观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现行的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逐渐暴露出很多不足和缺陷.这些缺陷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各国在司法审查实践上的不统一.一些国家在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时,并不考虑仲裁地国对仲裁裁决效力的界定,即使仲裁裁决已经被相关法院撤销,这些国家也会承认与执行,从而造成实践中的冲突.其次,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无法充分解决“一裁终局”制度带来的问题,实体不公正得不到司法审查的救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并存,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临时仲裁作为国际商事仲裁中最早采用的方式,至今仍以其灵活、快捷、经济的优点而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国际上很多商事争议仍通过临时仲裁方式解决。我国1994年《仲裁法》只规定了机构仲裁,并未确立临时仲裁制度。随着我国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仲裁法》的弊端也逐一显现,其中对于是否应引入临时仲裁制度学者们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我国商事仲裁的现状入手,就我国引入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加以分析,认为我国应借鉴各国国内立法及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确立我国的临时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商事纠纷日益增多,国际商事仲裁成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正义离不开法院的监督和支持。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是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监督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关于撤销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际公约主要有《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和《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但是国际公约关于撤销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规定并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对撤销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制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以完善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促进国际仲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仲裁制度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发展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商事仲裁是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一种常用方法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统一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越来越成为必须与必然。我国的仲裁法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出现了与国际商事仲裁多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16.
仲裁的性质是仲裁员法律责任的基础理论,是确定仲裁员法律责任制度的出发点.仲裁的契约性和司法性双重属性应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理论分析时应以仲裁员与当事人关系、仲裁员行为性质作为分析工具,在现实分析中考虑到仲裁服务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仲裁制度的独立发展的趋势对仲裁员民事责任的要求.仲裁员民事责任体系的构建将对我国仲裁制度的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仲裁相较于诉讼的显著区别在于仲裁当事人可以选定仲裁员。仲裁员开放名册制扩大了当事人挑选仲裁员的范围,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国际先进仲裁规则接轨,有利于提升我国仲裁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但是《仲裁法》并未规定仲裁员开放名册制,且缺乏完善的配套实施机制,导致开放名册制在实践中难以发挥制度优势,反而引发当事人共同指定仲裁员更加困难、组庭时间延长、仲裁效率下降等问题。对此,有必要平衡"意思自治"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保障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兼顾效率:一方面,调整仲裁员准入资格限制,细化开放名册制实施规则;另一方面,仲裁机构应当积极作为,从专业匹配度、尽职勤勉度和地域覆盖度三个核心要素入手,科学设计仲裁员名册,并对名册内仲裁员进行动态考评,让仲裁员名册真正起到推荐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国际商事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实体法律适用,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实体法律适用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律适用晚近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归纳出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中的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每个国家出于本国主权和利益,都会对本国内进行的国际商事仲裁施加一定的控制,由法院发布各种影响国际商事仲裁的命令。国际商事仲裁因其国际性,管辖比较复杂,有管辖权的法院往往会有多个,且分布于不同国家。本文探讨了国家法院针对国际商事仲裁过程发布的决定的效力及其影响,并就如何解决互相冲突的国家法院决定所引起的混乱局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析非内国仲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内国仲裁理论旨在摆脱任何特定国家(包括仲裁地图)国内程序法控制或支配,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趋势中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本文在阐述非内国仲裁理论在国际商事仲裁的实践和各国学者对之予以的支持与反对两方面论争的基础上,就非内国仲裁理论的基本属性、合理内核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