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知识表征的探讨都是从个体角度研究信息在大脑中形成、再现的认知过程,这种研究视角由于忽视社会的维度,最终陷入个体认知的困境。就知识的本质、产生过程以及当代大科学时代的社会背景而言,知识的表征离不开诸如身体、情境、利益等社会性因素的参与和渗透。因此,知识表征具有社会性。这种社会知识表征在主体、表征过程以及确证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不仅可以修正以往个体认知的缺陷,改变以往知识表征的研究状态。同时,由于社会性因素的参与,也使知识表征的研究从个体认知的框架中脱离出来,体现了相应的社会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5)
人类自我概念的心理表征越来越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有关自我表征研究中发现的影响自我心理表征的三个因素,即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文化因素。随着文化神经科学的兴起,目前大量的研究主要基于东西方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下独立型—互依型自我解释的神经机制,而要深入研究中国人的自我心理表征显然还需要更多本土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婷婷  李巧莲 《学理论》2013,(17):50-51
比较思维是一种包含比较过程的认知方式或信息加工方式,而同化效应与对比效应则是比较思维过程中较常见的两种效果相反的现象。对比较思维以及同化与对比效应的研究既有从基础认知层面上了解人类心智的内部过程及其理论机制,也有助于从社会环境层面上解释人类心智的外部复杂性,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元鹏  张智华 《学理论》2015,(6):217-218
记忆是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通过对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记忆的类型、记忆过程中的特殊机制以及人类遗忘的规律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记忆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词汇学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方面,也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阐明学生对英语词汇认知的过程和词汇信息加工过程,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阎文蓉 《学理论》2012,(2):29-30
后认知主义是在对认知主义的批判中诞生的,其中有代表性的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有生态心理学、话语心理学以及具身认知;后认知主义兴盛的意义是:理论研究的实证化发展,认知研究从最初的控制条件下转向原生态的自然条件,科学与人文心理学从对立走向整合。  相似文献   

7.
传统社会科学的本体论存在社会自然主义与历史文化主义、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马里奥·邦格不仅指出了传统社会科学本体论思想中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系统科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社会科学本体论思想。邦格社会科学本体观的新质在于其对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的引入,并对传统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同时彰显了对传统社会科学本体论思想的批判综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为思辨本身的活动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超越黑格尔主义的思辨哲学和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关键是"实践"概念。实践作为人的改造世界的现实活动,既把思辨哲学的观念批判转变为社会批判,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仅仅把人理解为感性对象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科学认知其历史进程、演进逻辑和动力机制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可以将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演变划分为艰难起步、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等三个历史阶段。制度的稳定政策场域、自适应机制和思维定式使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渐进发展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地位的确立、绿色技术激励体系的构建、绿色技术体制改革的深化、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等,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变迁的关键节点。在动力机制方面,政治、经济和社会构成制度变迁的基础动力;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和适应性预期构成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微观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构成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未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通过加深市场化、增强国际化、深化智能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不同学术理论层面,有不同的含义。在价值观念层面,“唯物主义”即“拜物主义”或“拜物教”,具体表现为“唯经济主义”、“唯物质财富主义”、“物质享乐主义”。而“唯心主义”则把精神需求视为人生的主要目标,强调个人的自由自觉的精神修养,强调文化价值决定经济基础、精神文明决定物质文明。马克思实践哲学强调以人为本,其价值取向当是后者。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在批判功能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功能主义,是研究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理论.外溢和超国家性观念是新功能主义的核心要素.本文尝试对新功能主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判,包括其理论假设、思想内核.以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从而对新功能主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旧唯物主义也有其认识论根源 ,其表现是在无限近似于一串圆圈或螺旋曲线的人的认识中 ,从自然界的“时间先在性”的正确前提出发 ,经由“自然本体化”和“客体主体化” ,形成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消极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关系 ,从而把认识中的一个小片断拉成了完整的直线。客体主义和直观主义就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至今,作为教育组织的学校大致经历了封闭的人际关系网络、开放系统模式、制度主义模式三个研究阶段。对制度主义模式的教育组织分析后发现,新旧制度主义在教育组织的定义、组织环境和制度化这三个方面有很大分歧,分歧的根源在于社会学行动理论中认知转向的出现。这种认知转向昭示着实践行动理论的出现,而正是实践行动理论推动教育组织研究进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研究的主导范式,持续推进了制度分析的理论前沿,但在自身学科属性的基本议题上仍存在疑义。一部分制度研究者在此背景下摆脱狭隘的政治科学立场,从社会科学发展以及多学科交融贯通的角度,思考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起源以及新论题同旧传统的关联。包括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建构制度主义在内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四个流派,在其演进发展中受多个学科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科学板块构造作用之下,呈现出多重焦点、层次分化与领域延展的特点。在学科定位及流派演进基础上作出综合反思,可以发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愈加关切超越政治科学内部流派细分的格局并致力推进不同制度研究取向的交汇融合,围绕内生制度变迁、观念和话语分析以及修辞制度研究等问题进行深入理论阐释,兼重科学化和人文化的研究途径并在建构机制和时序分析的方法论领域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5.
共享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外显了三个方面的负面表征。一是共享平台内生的负面表征,包括随意定义平台、规制"自留地"、规避政府监管。二是持有经济民主主义理念引发的负面表征,包括开源表象与内核不民主、全面开放与天然垄断、进步但自利性监管等。三是依附风投逐利资本导致负面表征,包括分化和垄断。通过考察这些负面表征发现:在全球化过程中快速发展的共享经济正在分化,真正的共享经济在快速成长,虚假的共享经济也不断涌现,一些共享经济从"我的就是你的"式慷慨,变成了"你的就是我的"式自私。这就提醒理论界要帮助真正的共享经济发展,要防止虚假共享经济潜在的危险,而且首先要关注的是共享经济领域中的"数字利维坦"问题;行政监管则要包容审慎,既要切实维护真正的共享经济又要严加监管虚假的共享经济,对不同的负面表征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才能增加行政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张青  王佳琪 《学理论》2013,(11):237-238
国外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式,即刺激—反应模式、文化适应模式、普遍语法理论、监察理论、适应性思维控制模式、多维模式、竞争模式、信息加工模型、对话论等。  相似文献   

17.
一元论还是多元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萧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世界是分层次的,具有无限的多样性。它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认为物质性是世界最深层次的唯一本质,这就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定世界的无限多样性,但是,如果混同了根本层次...  相似文献   

18.
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与认知科学融会贯通的角度审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与行为经济学具有联系密切的学理渊源和学科脉络,行为经济学的发展逻辑、演进脉络、学理贡献很可能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理论调整、议题深化、方法更新提供深刻启示。行为经济学在理性、选择、制度等三个议题上的新见解,有助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有限理性的经验应用、感性选择的行为指引、伦理取向的制度关怀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行为经济学影响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其未来发展中能够进一步缓和结构与能动的内在张力,主动吸纳行为经济学及其背后认知科学的前沿成果,深入推进政治领域尤其是政策议题的现实研究,并以认知为纽带促进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内在整合与认知转向。  相似文献   

19.
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框架,能够为巡察制度有效性的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分析视角与理论借鉴。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制度与制度环境适应性、制度与制度相关人三个层面可以考察巡察制度的有效性:从巡察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来看,巡察领导与管理体制会影响巡察制度的有效性,巡察问题发现与整改机制适应性衔接问题会影响巡察制度有效性;从巡察制度与制度环境适应性层面来看,强调非人际关系的巡察制度与“人情社会”的制度环境不相容,导致制度受益人的信任与配合不够;从巡察制度与制度相关人层面来看,巡察制度代理人责任与规矩意识不强、巡察手段与方式的不适应造成巡察权威下降。要提升巡察制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巡察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层面,应充实巡察人才库,破解“双重领导”困境,加强巡察与整改机制适应性衔接,形成监督闭环;巡察制度与制度环境适应性层面,应实行提级交叉监督,破除人情关系干扰,创新巡察手段与方法,重塑巡察权威;巡察制度与制度相关人层面,应加强巡察人员监管,降低巡察制度成本,加强巡察宣传力度,提升巡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法团主义与中国政治转型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多元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法团主义,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渊源和政治理念,而且与中国文化有诸多契合之处。积极借鉴法团主义理论研究中国政治转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我们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和方法层次上稳妥推进政治转型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