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志强  宋修静 《求索》2012,(9):238-239,234
社会的良好秩序需要由公开的正义观念进行调节,而正义感的普遍形成正是评价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标准和道德支撑。罗尔斯"正义感的形成"及其何以普遍获得的问题,对于他本人所论证的"组织良好的社会"的构想和当今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正当性"与"稳定性"两个层面对"社会统一最合情理基础"这一问题的回答,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表达了一种"后启蒙"的宗教观念:作为对当代社会"合情理多元论"以及宗教复魅现象的回应,这种观念既体现出对处于政教分离原则之核心的自由主义"价值中立性"理论的继承与坚守,也表明了对启蒙自由主义"宗教私人化"观念的批判与反思。罗尔斯的宗教观念对中国社会应对与处理宗教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莹 《求索》2014,(8):77-80
约翰·罗尔斯后期的道德哲学中最著名的理念之一,即为"重叠共识"理念。"重叠共识"理念是否能够实现,决定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核心问题——现代自由民主立宪的社会的持久稳定统一问题能否最终得到解决。由于认识到现代民主社会的多元主义特征,罗尔斯从《正义论》中假设一种普遍的完备性的正义观念转向了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构建一个特定的政治领域的正义观念。罗尔斯认为,持有各种不同且不可通约的完备性学说的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在单一的政治正义观念上达成的"重叠共识",将可以成为现代民主社会的合法性基础。由此可知,探讨"重叠共识"的可能实现与否是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转向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也是罗尔斯政治哲学的现实关注如何实现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哲学有关正义问题的讨论,大概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我们思考中国问题提供启发.首先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最重要著作当属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这本著作被介绍进中国并且引起中国学者注意的时候,正值"公平"和"效率"何者优先的问题成为中国公共讨论的中心话题.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汉语中通常译成"公平"的fairness,主要是一种程序性的或方法论的概念,用来论证justice,即汉语通常译为"正义"的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汉语论者所说的"公平",更接近于在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justice而不是fairness,确切说更接近于罗尔斯正义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平等"(equality)概念.对此种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罗尔斯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罗尔斯正义论的最重要价值,就是以相当精确的方式论证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命题.但有意思的是,罗尔斯正义理论对中国学界发生较大影响的上世纪90年代,恰恰是中国社会逐步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指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最大最小值规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罗尔斯认为是适合原初状态的选择方法。但这一规则受到海萨尼的尖锐批评,他认为,忽视对或然性的计算将导致不合理的选择结果,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才是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佳选择方法。海萨尼对罗尔斯的批评虽有不足之处,但也使罗尔斯的最大最小值理论不那么完美,这主要表现在:一、对无知之幕的解释含糊不清;二、两种论证两个正义原则的方式前后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公民不服从"是政治和法律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罗尔斯继承了契约论的传统,认为在近乎正义的社会中,满足了某些基本条件的公民不服从能够规避多数裁决规则潜在的危险。德沃金、哈贝马斯等人分别尝试从不同维度论证公民不服从,他们的论证理路不一,实则殊途同归,即公民不服从是对现代民主制度的有益补充。对我国来说,讨论公民不服从有利于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形成尊重法治、信仰法治和捍卫法治的公共精神,而且,作为社会稳定安全阀的公民不服从也将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良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货币共同体"是以交换价值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逐利欲望的观念反映。"货币共同体"是单个的个人满足需要的手段,实现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新的限制。深入研读和把握马克思的"货币共同体"思想,对于认清资本主义本质,理解当代人的现实处境,减轻"货币共同体"等外在力量对人的奴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红英 《思想战线》2006,32(4):38-42
罗尔斯在万民法中提出了作为"人民社会的公平正义",由于他是站在以西方价值为标准的政治自由主义立场上,所以,万民法不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是一种"现实乌托邦".而他的学生托马斯·博格等人试图突破罗尔斯万民法的局限性,提出并构建全球正义的设想,但基于政治的多元性、文化的差异性和价值的多样性的事实,全球正义缺乏其实现的现实基础,因而只是一种虚幻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9.
刘光斌  周艳 《桂海论丛》2003,19(6):69-71
正义理论在当代社会一直争论不休.罗尔斯以维护现代西方社会为出发点,阐述了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观;麦金太尔通过对正义传统的叙述,批评了当代以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正义观,认为现代社会正义的选择是他的所谓的德性正义.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前沿》2012,(19):46-47
面对自由民主社会众多合理而不相容的完备性学说相互竞争的事实,罗尔斯意识到有必要消除《正义论》中的模糊性,将公平正义表达为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从而克服其理论的内在矛盾.罗尔斯承认,合理的政治的正义观念并不只有公平正义一种,而是有多种.作为政治观念,它们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揭示,罗尔斯展示了政治自由主义的有限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