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主要类型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是民事诉讼理论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法院与当事人相互关系的基本定位,关系到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举证责任制度。诉讼标的理论。当事人制度、再审制度等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和理论。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就是要对法院的审判权和当事人的诉权进行合理配置,民事诉讼基本模式涉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结构等基本问题,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诸多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必须依赖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如果不实行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改革,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就不可能向纵深发展而…  相似文献   

2.
<正>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基础,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不涉及到证据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于改变传统审判方式和观念,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国证据制度至今仍作为诉讼法的附庸,过于粗疏,缺乏可操作性。笔者认为,现阶段证据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和完善各项证据规则,即“取证规则、举证规则、质证规则、认  相似文献   

3.
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弊端表现在:法官包揽调查,当事人基本上不负举证责任;开庭审判走过场,基本上是先定后审;庭审采取纠问式,当事人被动应答,较少主动行为,合议庭合而不议,审而不判,作用不显;当事人的处分权受到较大限制。在改革中,应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完善举证制度;强调公开审判,充分发挥庭审功能;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审判页的职责,实现“审”与“判”的统一;加强法院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推行,会对当事人的举证意识和举证责任起到强化作用。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失,导致这项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遭遇困境。本文将阐述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相关程序问题及保障措施,为这项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 时效是指因时间的推移(到期或届满)而取得或消灭某种权利的法律规定。举证时效制度,是指法律规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一定期限内举证,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该期限内举证的,可在举证期限届满以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但有证不举或逾期举证者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人民法院对逾期举证不予采信的一种制度。本文仅对民事、经济诉讼中设立举证时效制度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有益于当前人民法院进行的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陆而启  王铁玲 《前沿》2002,(1):57-59
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为号角、以提高法官素质为序曲、以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为主旋律的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进行 ,为从技术和规程上保障审判的公正和效率 ,对我国过于简单的证据规则提出了细化的要求。证据规则是在诉讼证明过程中关于证据资料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以证明案件事实并加以提出、收集和运用的原则和规范。证据规则的存在及其内容受诉讼结构的制约 ,由于诉讼证明过程中存在利益价值的冲突及证据和事实认定上的矛盾等原因 ,如果不确立为某一诉讼结构所需要的一定的证据规则 ,将难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对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大陆法系和英美…  相似文献   

7.
郭艳梅 《长白学刊》2009,(4):156-156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指控辩双方在庭审前相互展示证据,相互获取有关案件信息的一项制度,这是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保障对控辩双方的“平等武装”,达到诉讼公正和效益的要求而逐渐产生的一种制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控辩双方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交换或展示各自持有的能证明其诉讼主张的各种材料,使得证据在庭审前得以明确和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体制转型期,法律制度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况也比较突出。证据失权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当事人的举证行为,落实举证期限,保障诉讼程序的合理运转有积极意义,同时证据失权制度运行也需要建立相关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颜雷 《人大论坛》2011,(5):29-29
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使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日趋完善,诉讼效率得到提高,诉讼公正得以实现,当事人权利也得到了保障。随着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法官选任、考核制度等的规范化,我国法官队伍无论是在思想政治素质,还是在法律专业水平上都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审判质量也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不仅是建立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举证时限制度作为证据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需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并没有真正建立举证时限制度。由于现行的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时限制度设立不久,无论理论还是实务,开掘深度与实践要求差距都较大,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文中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时限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时限制度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颁布实施后,嫩江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以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为目的,大胆地进行了审判方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执行工作改革,并以此为突破口,建立起了符合现代司法规律的审判工作新机制,取得了较好效益。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保证其协调发展,有序进行,就必须在机制上创新。为此,我们启动了以审判流程管理为突破口的各项改革,努力创新审判机制。1.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加强举证指导,不断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为充分尊重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制订实施了《嫩江县人民法…  相似文献   

12.
历时数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终于尘埃落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12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健全证据制度,完善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细化审判和执行程序,强化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等,对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出于程序公正、诉讼效益价值和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完善的考虑,《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但学界就证据失权是否正义、该制度是否切合我国的司法现状等问题仍存在争议。域外立法对证据失权进行了严格限制。我国也应在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以及准备程序方面进行再完善。  相似文献   

14.
"证据开示"又译为"证据展示"、"证据披露"或"证据公开"等等,是英美国家为代表的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保障对控辩双方的"平等武装",达到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益的要求而逐渐产生的一种制度。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律师法强化了辩护律师的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律师获取被告人无罪或罪轻证据的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诉讼中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是一种常态 ,这种现象常常使法律无所适用 ,但法官仍必须将案件审理到底 ,这就涉及到究竟由何方当事人承担诉讼的不利益 ,涉及到举证责任的中心问题———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决定由何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时应考虑到行政诉讼的价值取向、行政程序中举证责任的特点、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公开审判是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方面 ,也是实现诉讼公正的重要途径。公开审判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 ,有利于提高执法水平 ,提高法官素质 ,搞好队伍建设 ,有利于提高当事人诉讼积极性 ,搞好法制教育。公开审判具有民主的价值、法制的价值、市场经济的价值、公正的价值和提高法官素质的价值。完善公开审判制度要求做到实质公开 ,提高执法水平和法官素质 ,搞好队伍建设 ,保障办案经费 ,改善公开审判环境和物质设施 ,审判结合 ,一步到庭 ,提高当庭宣判率 ,切实加强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7.
追求公正与效率是各国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基本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旨在推动庭审实质化来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然而,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对于某些轻微刑事案件,按照庭审实质化要求办理必然会占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挤压其他案件办理的效率,最终影响公正的实现。应当推进刑事案件的繁简分流,将刑事速裁程序定位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应有之义,大胆尝试,不断完善,从而保证公正与效率两大诉讼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如何举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哪些证据是不能采纳的非法证据?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申请法院帮助收集证据?于4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从4月1日起,打民事官司的当事人将要按照新"规矩"进行举证.  相似文献   

19.
协同主义观念下的民事证据收集制度是一种当事人收集证据为主并强调法院与对方当事人辅助与协作义务的证据收集制度。相比传统当事人主义或职权主义证据收集,它具有保障当事人充分履行证明责任、维护实体权益,保障弱势当事人的收集证据权利的落实,提高弱势当事人对判决结果的可接受性,缓解现代型诉讼中的证据偏在问题,保障诉讼证明活动中正义原则的落实,抵消证据党派性的负面影响,克服传统对抗制的不足,实现证据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并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下刑事速裁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公正与效率是当今各国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基本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其目的是以推动庭审实质化来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然而,"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对于某些轻微刑事案件,按照庭审实质化要求办理必然会占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挤压其他案件办理的效率,最终影响公正的实现。因此,应当推进刑事案件的繁简分流,将刑事速裁程序定位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的应有之义,大胆尝试并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保证公正与效率两大诉讼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