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也是人民解放军南下广东、西进云贵的必经之地,政治和战略地位都十分重要,必须物色一位既能独当一面又能总揽全局的领导干部去主持工作。在中央决定人选时,毛泽东想到了自己当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得力助手、曾担任过苏区江西省委书记的陈正人。1949年5月,在全国胜利大局甫定之时,经毛泽东提名,中共中央任命陈正人为江西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远在东北吉林的陈正人(时任吉林省委书记)接到中央的任职电令后,激动不已,蕴藏于心中久远的思乡情感不断喷涌:家乡的父老兄弟可好?阔别了15年…  相似文献   

2.
朱毛红军未上井冈山之前,陈正人等人就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为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陈正人参与领导建立遂川县工农兵政府,领导遂川分田运动,组织开办党团训练班,等等这些都是井冈山土地革命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苑》2008,(3):F0004-F0004
新余(新余县、分宜县)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的军事根据地,也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新余的革命斗争,毛泽东、彭德怀、王震、肖克、曾山、陈正人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到新余从事革命活动。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新余建立起县、区级中共组织17个,县、区级苏维埃政府15个,县、区级工农武装21支,革命鼎盛时期,新余苏维埃区域涵盖袁水以南整个新余境内,苏区面积、苏区人口都分别占当时新余县的1/3左右。新余人民为井冈山革命斗争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与陈正人的革命友情,始建于震惊中外的"万安暴动"。"万安暴动"在经历了前三次攻城不下的困难之时,初上井冈的毛泽东知道后,就立即派人送书信一封:"万安负责同志:泽东于10月间集合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目前还在井冈山略加整理。风闻万安工作同志热情甚高,甚为钦佩。但闻几度攻城未下,是否要派些武装去协助,希望复函详答。"1928年1月4日,毛泽东在接到陈正人等  相似文献   

5.
2012年是江西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山逝世40周年,是江西的儿媳妇、曾山的夫人、老红军邓六金诞辰100周年。在纪念曾山逝世40周年时,《江西日报》4月5日配图发表了署名文章《矢志不渝革命路风雨铸就生死情——纪念曾山和陈正人逝世40周年》。省委书记苏荣在呈报件上批示:"追忆、纪念革命先辈的文章十分难得,随时可全文发表。教育后人,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坚定信念,开拓未来。"12月6日,纪念邓六金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邓六金的家乡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举行。曾山、邓六金的子女及亲属、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代表,江西、福建方面的领导及党史专家共2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现将讲话予以刊发,以表达江西人民对老红军邓六金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12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首任江西省委书记际正人诞辰100周年。作为井冈山地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陈正人创建了中共逆川组织,参与领导了名震海内外的“万安暴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毛译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高度评价他是井冈山的知识分子代表。作为际正人的妻子,彭儒丝毫不比丈夫逊色。这位依然健在的95岁高龄的革命老人,拥有四项非凡的“记录”:中纪委唯一健在的大革命时期的女同志;唯一健在的井冈山时期女红军;红军“彭家将”中唯一健在的女将;“朱毛会师”中唯一健在的女战士。他们一个跟随毛译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个跟随朱德参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朱毛井冈会师,正是在井冈山上,他们结成了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革命夫妇。  相似文献   

7.
雷国珍  祁雪春 《湘潮》2015,(7):31-35
毛泽东对湘南情有独钟。五四时期,毛泽东就到湘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他到湘南考察农民运动。1927年八七会议后,他出任湘南特委书记。在领导秋收起义向农村进军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出向湘南发展。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率领红军转战湘南,大片湘南土地成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湘南这块红色土地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引导了许多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8.
《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创作于苏区时期的诗词作品之一,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首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词是在毛泽东被剥夺了党权、军权时写下的。毛泽东何以会在"郁闷"的心境下赋就此词?本文谨据史料史实,剖析毛泽东在政治生涯处于低谷期的情感取向:身处逆境的毛泽东虽然对残酷的现实有些失望,但更明显的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建立新世界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带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最终作出这个正确的战略决策,与宋任穷受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委托给毛泽东送密信有关。1927年9月的一天,时任浏阳县工农义勇大队某中队党代表的宋任穷,受浏阳中心县委书记潘心源的派遣,随交通员  相似文献   

10.
新余(新余县、分宜县)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的军事根据地,也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新余的革命斗争,毛泽东、彭德怀、王震、肖克、曾山、陈正人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到新余从事革命活动。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新余建立起县、区级中共组织17个,县、区级苏维埃政府15个,  相似文献   

11.
刘勉玉 《世纪桥》2000,(6):47-49
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在江西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曾山同志是第一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历任赣西苏维埃政府主席、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等职,对江西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苏维埃运动史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其主要贡献是:成功地领导了官田暴动;指挥攻打吉安功绩卓著;最先提出按人口平分土地的正确主张;大力建设苏维埃,以人力物力保障反“围剿”战争;坚持游击战争,掩护红军长征,参与组建新四军.  相似文献   

12.
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928年 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 5月任军委书记.他们同心协力,指挥红四军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何长工在毛泽东领导下,为朱毛会师"架桥梁"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杨会清 《党的文献》2007,1(4):55-59
根据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所设计的革命动员模式,毛泽东这一时期初步确立以阶级斗争、土地分配为手段,围绕着政治动员、筹款、扩大军队以及"肃反"等工作来开展革命的思想.这一动员思想,不仅反映了毛泽东对俄国革命经验的批判性吸收,也反映了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不过,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还不够深入,他在革命动员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实践中,共产国际根据苏俄革命的经验为中国设计了两个并行的革命战略,即城市战略和农村战略.对于其中的"农村战略",毛泽东不仅较早地给予了深入的思考,而且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对这一战略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江渭清,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担任江苏省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等要职。  相似文献   

17.
在"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传统,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自我革命。毛泽东把自我革命视为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不竭动力,从党建理论与党的纯洁性建设等方面展现了他对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探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创新性发展。回顾与总结毛泽东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探索历程,归纳、借鉴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推动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的良性互动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于是,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赢得了"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党史天地》2007,(8):12-13
进军井冈山韩伟领路 陈浩、宛希先首战茶陵获胜 毛泽东指示宛希先在士兵中发展党员。 在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在安源时,安源煤矿的王兴亚曾对他说:“万一攻打长沙失利,我们怎么应变时,提出兵进井冈山。”自收到汪泽楷来信后,毛泽东曾指示前委召开会议,又经过一番争论,前委书记毛泽东决定执行江西省委指示,准备带领队伍进军井冈山。  相似文献   

20.
蒋伯英 《党的文献》2007,1(5):53-58
1929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到达东固革命根据地,对红二、四团的建军思想与游击战术作了深入的考察,并在多篇文献中作了论述和评价,给以充分肯定,要求各相关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仿效实行.通过毛泽东的论述,可以认为,东固"李文林式"的"秘密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创建大范围公开割据以促进革命高潮的前进基础;红二、四团坚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所有这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人民军队建军纲领的确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