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中华书局(香港)同时推出何泽中先生的三部巨作:《毛泽东对联鉴赏》、《毛泽东诗词集联》、《毛泽东诗词书法集联》。这三部书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色,作者以《毛泽东对联鉴赏》为根基,以《毛泽东诗词集联》为主室,以《毛泽东诗词书法集联》为华盖,构筑了一个关于毛泽东对联、集联、书法的学术大厦和艺术殿堂。一集毛泽东对联之大成《毛泽东对联鉴赏》以时间为经,以鉴赏为纬,全面系统地收集和发掘了毛泽东从少年到老年创作的对联共100副。其中春联4副,婚联3副,寿联1副,挽联33副,题赠联30副,应对联16副,自勉联2副,评论联7副,风景名胜地名联4副。…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饮水思源,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今天,也就没有海南人民的今天。为琼崖革命确定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新书     
在战后的日本,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作为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领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学界以《毛泽东选集》为基本资料对其思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研究毛泽东的著作中,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受到众多读者的关注,因为他们是以中国人以外的另一种视角来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先生认为近藤邦康对毛泽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 ,加以改造创新 ,形成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的观点 ,毛泽东在扬弃和超越中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知识新信息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在长沙市举行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学术讨论会。会议认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的同志对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贡献进行了总体考察,认为这种贡献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实践理论和矛盾理论为核心的毛泽东哲学在体系和内容上集中地、高水平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投身革命、领导革命的开端是以他主编《湘江评论》为重要历史界地的。 第一,以主编《湘江评论》为标志,毛泽东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毛泽东的推动下,湖南学生联合会于一九一九年六月三日宣告成立,七月九日,学生联合会邀集工商各界正式成立了湖南各界联合会,开展罢课,抵制日货,维持国货等活动,以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在这些活动中,毛泽东是主要的组织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连干部学刊》2014,(12):62-62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前后历经十年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红军的军事路线和军事领导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进一步从组织路线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2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学习运动,解决了党内思想路线问题,为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最终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重要基础;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七大党章,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本书作者是西方研究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成熟之作。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记录了毛泽东的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毛泽东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伟大离不开其人格的伟大,但目前学界对毛泽东人格的研究还较薄弱。本文试图对人格、理想人格、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进行学术界定,认为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有其独特的生成条件并对其人生和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研究,将党史研究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在方法论上是创新。以毛泽东早年人生追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线,将早年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研究同毛泽东早年人格研究相结合,在研究领域是拓展。这种研究丰富了早年毛泽东理想人格研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以苏联经验教训为借鉴,进行艰苦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积累了重要经验。1、毛泽东率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又以同样的思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奋斗不息。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的“结合”、“走  相似文献   

11.
建国前后,党和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中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纪念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时候,研究和探讨当年党和毛泽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深刻认识和自觉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毛泽东为推进革命文艺的发展,在总结吸收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从民族解放战争对文艺审美需求的实际出发,提出并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为美、以求实求真为美、以普及与提高并重为美、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美的文艺审美思想。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审美思想,彰显出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工农兵群众的审美风貌和审美诉求,从文化艺术学的角度丰富发展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与苏联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以魏特夫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毛泽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次要人物,其思想是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复制品;二是以施拉姆为代表的自由派则把毛泽东看成"行为异端"的叛逆者,强调毛泽东的哲学是"封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尼克·赖特通过文献论证的方式,驳斥了施拉姆和魏特夫的激进观点,表明毛泽东的思想是欧洲苏联马克思主义主流和中国哲学文化传统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赖特犀利的论辩视角和对毛泽东思想渊源的分析,对于国内毛泽东研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农民政权的观点,尽管不很突出,也不很完备,但它是新民主主义诸多理论的萌芽并为之形成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的农民政权观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施米特对毛泽东游击战的阐释是以政治哲学与法哲学的相关分析范式为工具,将区分敌友作为理解毛泽东游击战理论的基点。战争作为政治的呈现形式,本身就是敌对性关系的彰显。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游击战是政治延续的基本观点,同时又赋予了游击战以重要的战略意义。施米特认为毛泽东游击战实现了实际敌人与绝对敌人的结合,这构成了毛泽东游击战的显著理论特色。毛泽东区别于列宁之处在于他长期根植于乡土大地的品格,使其更能在复杂情势下具体而有效地处理绝对敌人与实际敌人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吏治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受中国传统吏治文化的影响,与毛泽东个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密切的联系,有毛泽东个人品质的影响。毛泽东吏治思想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既是毛泽东吏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又是其吏治思想的目标,反映了在行动和目标上保持高度一致的特性,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高度统一。毛泽东对于吏治基本方法是强调通过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让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负责,以保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是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助手之一。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把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继承、捍卫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重任,又主要地落在邓小平同志身上。这种历史冬件,形成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关德军 《传承》2009,(12):8-9
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重要的内容。毛泽东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毛泽东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宏伟的中国革命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深入研究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张思德,因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一文而家喻户晓;为人民服务,因毛泽东称颂张思德的业绩风范而深入人心。张思德,生前在中央警卫连当战士,1944年9月,因烧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枣园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联并发表讲演,演讲稿整理出来后刊登在《战卫报》上,延安《解放日报》转载。1953年,该文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20.
略论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总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发展问题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长时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设计,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于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一条主线。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探索性、理想性和人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