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在犯罪现场,犯罪分子遗留下的既有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又有心理痕迹,它们是从不同侧面对同一犯罪行为的反映,是来自同一犯罪过程的不同信息.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心理痕迹分析虽然不能直接起到证据作用,但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确定案件性质,判明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修正我们已有的推断,完善揭示犯罪的证据链条.  相似文献   

2.
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所进行的观察、检验、记录和分析研究活动。现场心理分析是指对现场的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加以整理,尽量复现每一现场痕迹产生时的心理状态,刻画出罪犯的心理面貌,从而为判断和识别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的依据。现场心理分析的对象是心理痕迹,对心理痕迹的分析必须将现场勘查所获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刑事检验报告、调查访问等侦查手段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发挥作用。通过这两种方法的互相补充,能够更深刻地刻画犯罪的过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目的,为查明犯罪嫌疑人提供更为有效的侦查途径。  相似文献   

3.
浅议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反映其心理状态、内心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痕迹,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痕迹。对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及犯罪各阶段犯罪心理痕迹的外在表现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几种常用的分析判断心理痕迹的方法,并对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案件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论痕迹检验鉴定书与痕迹检验意见书的证据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诉讼活动中 ,对于痕迹检验鉴定书和痕迹检验意见书的证据作用 ,仍存在有一些不明确的认识。本文明确提出了痕迹检验鉴定书与痕迹检验意见书存在有不同的证据效力。痕迹鉴定书是对所检验的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书面表现形式 ,具有明显的证据效力 ;痕迹检验意见书是对所检验的痕迹进行属性分析 ,提出倾向性看法的书面表现形式 ,是痕迹鉴定的补充参考材料 ,没有明显的证据效力。因此 ,在司法诉讼中要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刑事犯罪活动的智能化、技术化不断升级,作案手段狡猾多变,犯罪分子极力对现场进行伪装和破坏,造成犯罪直接证据越来越少,现场勘查也不易获得直接证据。这就要求在认真细致地勘查现场的同时,进行痕迹物证综合利用,把作案现场搜集到的一切痕迹物证和现场变化情况作为犯罪信息"资源",利用多种刑事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为侦查破案发挥多功能作用,通过一物多证、同痕多检、心理"痕迹"证明等手段,为侦查破案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利用痕迹物证的对应关系、远近关系、分离关系及犯罪心理"痕迹"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认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因素,达到揭露和证实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犯罪心理痕迹,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有论述。犯罪行为是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不同的犯罪分子其心理特征是有明显差异的,在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心理上存在的差异性要客观地认识,才能够更好地分析犯罪分子的心理。分析中要掌握:一是可变性;二是运用条件;三是技术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论著中,常常出痕迹与物证并列的现象,作者认为这里一种法律概念的逻辑错误,其理由有三方面:(一)从物证的表现形式看,痕迹是物证的一类表现形式;(二)从物证的概念看,痕迹是物证的一部分;(三)从法律的依据看,痕迹不是独立的种类证据,而是包含在物证之内的刑事诉论证据。  相似文献   

8.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侦查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包括犯罪心理痕迹、非犯罪心理痕迹和被害人心理痕迹,这些心理痕迹具有重要的侦查价值。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捕捉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再现的过程,在分析现场心理痕迹时要注意一因多果行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同时,对心理痕迹的侦查价值应持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9.
对钩状工具技术开启十字型弹子锁的痕迹特征进行了实验性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传统钩状开锁工具,分别由不同熟练程度的人、用不同的开锁手法对正常使用过的十字锁进行技术开启实验:利用3D立体显微镜对锁具内遗留的痕迹进行观察和拍照,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痕迹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原配钥匙开锁与钩状特殊工具开锁痕迹在圆头弹子、平头弹子、锁芯外端面附近、锁芯匙槽内都有明显的差异;痕迹特征与工具表面状态、开锁手法及熟练程度有一定的关联。通过锁具上的痕迹特征可以区分十字型锁具是否被钩状工具开启、分析开启者及其使用工具的相关特性,进而帮助分析犯罪现场进出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作案人的犯罪活动亦如此,他们在现场留下的犯罪行为轨迹和行为特征就是其犯罪心理的体现。对现场的行为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进行梳理,尽量再现每一行为痕迹产生时作案人的心理状态,刻画出作案人的心理面貌,可以为判断和识别作案人提供重要的依据。对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时,只有将现场勘查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刑事检验报告、调查访问等内容综合起来使用,才能提高分析结论的全面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无论是侦查理论界还是侦查实务界对现场心理痕迹分析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相比国外的犯罪现场分析法、侦查心理学和行为证据分析法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仍处于"潜科学阶段",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且实践性研究较为薄弱,与理性研究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服务,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研究应条理化、系统化和模式化。在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借鉴英美国家的研究方法,对已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访谈,通过案例积累,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犯罪行为人心理分析指标体系,并将培养专业的心理痕迹分析人员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计划。  相似文献   

12.
痕迹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种类的一种,具有证据的基本属性,但要成为被法庭采信的科学证据,仍需诉讼双方的有效质证。在目前痕迹鉴定意见质证内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鉴定主体的资质、过程的规范性、鉴定意见书及其与其他证据之间关系等作为完善痕迹鉴定意见质证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侦查阶段事实认定的推进是一个模糊和复杂的过程。在本质上,其推进是"从某个特定的假设将解释现有证据这一事实,到该假设为真"的论证,是一个创造性使用已知信息形成有待进一步调查(侦查)证实的假设的过程。它包含了证据整理与假设评估两个关键性阶段,这一阶段性划分除有助于辨识侦查思维的经验性和开放性特征外,更提供了重新审视并优化侦查阶段事实认定活动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威格莫尔"论证建构方法"的拆解分析,描绘了侦查人员面对大量证据信息时证据整理和假设评估的过程,这个互动的思维推进过程不仅是假设的形成以及特定溯因推理的展开,更是论证构建过程本身。科学系统的证据整理和精细化假设评估在保障侦查阶段事实认定活动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面细致的现场勘查是侦破案件的基础;对所有提取的现场痕迹物证作出快速而准确的检验是破案的关键;根据现场痕迹物证对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心理及人身特征进行的画像工作,对快速破案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痕迹物证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它不仅是查明案件事实,确定案件性质的重要依据,是审查、鉴别案件其他证据是否真实的重要手段,是分析案情的重要条件,是促使作案人认罪服法,如实交代犯罪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它也会出现虚假、错误的可能,往往不能作为定案判决的唯一依据。只有正确认识痕迹物证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对痕迹物证鉴定人的资格和业务水平提出明确的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鉴定设备,鉴定时明确鉴定目的和要求,鉴定过程在具有充分、可靠鉴定材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才能充分发挥痕迹物证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痕迹是对物质痕迹的反映,犯罪心理痕迹是当事人等历经罪案的记忆,以及物证所反映的犯罪行为的"心理留痕"。犯罪心理现场是罪案引起的心理活动状态,近似广义的心理痕迹。心理痕迹的特点是心理载体的物质客观性、心理痕迹的意识潜在性、心理信息传递的间接性、心理要素的相对稳定性、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心理现场的特点是精神世界的相对独立性、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案件信息的主观扩张性、案件意义的法律抽象性。在心理的潜隐与动静之间,体现着痕迹反应性和现场能动性、静态痕迹和动态现场、痕迹点和现场面、信息存留和信息扩展的辩证关系。犯罪心理现场重构是再现案件事实的方法,犯罪心理画像是表现作案人个性等的分析结果。犯罪心理痕迹和犯罪心理现场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7.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何以实体从宽面临着正当性缺省的困境。刑事一体化背景下用证据强度概念解释实体从宽的正当性是合作式诉讼模式的重要选择,凸显刑事诉讼进程对定罪量刑的重要作用。证据强度是对证据的整体性评价,是法定证据标准实然降低样态的动态反应。从政策、办案机关和辩方视角看,证据强度符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保障司法公正,进而影响实体从宽。理性人假设框架与心理陷阱框架下不同参与主体对证据强度的司法适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何以实体从宽面临着正当性缺省的困境。刑事一体化背景下用证据强度概念解释实体从宽的正当性是合作式诉讼模式的重要选择,凸显刑事诉讼进程对定罪量刑的重要作用。证据强度是对证据的整体性评价,是法定证据标准实然降低样态的动态反应。从政策、办案机关和辩方视角看,证据强度符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保障司法公正,进而影响实体从宽。理性人假设框架与心理陷阱框架下不同参与主体对证据强度的司法适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基础理论,借鉴该领域经验与方法,提出了对心理痕迹归类整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侦查假设是刑侦逻辑思维的重要形式。整个侦查过程可以看做根据证据和线索提出侦查假设,在否定或肯定侦查假设的基础上发现新的证据、提出新假设的过程。侦查人员能否有意识地利用侦查假设分析案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侦查工作效率。侦查假设的应用逻辑包括分析侦查假设的提出是否合理,推演是否充分,证实或证伪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推理形式是否科学,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侦查假设的可能性与客观世界实然性的矛盾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